大凡年富歷豐、見識深厚的人,遇事都能臨危不亂。 源氏公子和淮光大夫都年輕識淺,此時早已六神無主。 倒是淮光略有主張,他道:「首先,要保密。 宅院裡的人知道了這事,是不妥的。 守院人倒是可靠,可他的家眷就不可靠了。 其次,我們要趕緊離開此地。 」源氏公子道:「還有什麼地方的人比這兒少呢?」淮光說道:「說得也是。 如果回到小姐屋裡,那些侍女定然也會悲泣不止。 人多雜亂,定有人問,便免不了會傳揚開去。 最好到山中找個寺院,那裡常常有人舉行殯葬,趁人不備我們可以悄然進去了。 」他想了片刻,又道:「從前我認識一個侍女,後削髮為尼,遷居東山那邊去了。 她是我父親的奶娘,現在年事已衰,仍居故處。 東山人來人往,惟她處安靜。 」此時天已漸明,淮光便吩咐備車。 源氏公子經一夜折磨,已無力抱起夕顫了。 淮光便將她用褥子裡好,抱到車上。 她身材小巧玲瓏,所以屍體並不令人討厭,反使人憐惜。 那褥子短而窄,包不得全身,黑髮飄散在外。 源氏公子覺得慘木忍睹,悲痛欲絶。 他堅持要陪同前往,想親眼看著那一縷紅塵升人天際。 淮光大大阻攔道:「公子千萬留步,趁眼下行人稀少,趕緊回二條院吧!」於是叫右近上車伴着遺體,又將馬讓給源氏公子,然後撩起衣衫,瞞珊地跟在車子後頭,出了院子。 公子的悲傷之情幾近極點,令淮光顧不得自身,驅車直往東山而去。 源氏公子則若夢中一般,昏昏然到了二條院。 Th條院裡議論紛紛:「公子到底從哪裡回來?竟這般沮喪。 」源氏公子徑直走進寢台的帳幕裡,以手撫胸,越發胸中梗塞:「我怎不塔那車一同前往呢?她若未死,醒過來,知道我棄她而去,定恨我是無情無義之徒。 」他一直叨唸著,心煩意亂,胸中鬱悶,連話也說不出來了。 甚至覺得頭暈腦脹,體內燥熱,痛苦不堪。 他想:「真是活受罪啊,不如死了倒好!」直至日上三竿之時,仍無心思起身。 侍女們也不知公於是為了何事。 勸用早膳,木獃獃,不舉筷,哭喪着臉,長吁短嘆。 此刻皇上派使者來了。 原來呈上昨天早上就派使者找尋公子下落,沒能找到,坐臥不安。 所以今天特地派左大臣的公子們前來詢問。 源氏公子便只讓頭中將一人「來此隔簾立談」o公子在簾內說道:「我的乳母于五月重病在身,削髮為尼。 幸得佛主保佑,方纔痊癒。 哪知近來又舊病復發,異常衰弱,盼望我前往探視,以求再見一面。 這是我幼時疼愛我的人,在此彌留之際,如若木去,如何忍心,所以前去探視。 不料她家早有一個患病的僕人,病勢危重,已病死在家,還本送出。 他們顧及我膽小,隱瞞了此事,直到天黑,趁夜幕籠罩,才把屍體送出去。 此事過後我才知曉。 現在快到齋月,宮中正在忙於準備佛事。 找乃不潔之身,不便貿然進宮。 今晨又傷風受寒,體熱頭疼難忍。 隔簾致辭,實屬無禮之舉。 」頭中將答道:「事已如此,我立即將此佑稟奏皇上。 昨夜皇上頓生管弦之興,故而派人四處尋找公子。 因不見下落,聖心頗感不悅。 」說罷便告辭,一會又回來了,問道:‘哪死人究竟怎樣?剛纔您所說的,似不可信吧!「源氏公子心中有鬼,支吾其詞道:“所言俱為實情,望將我偶爾身蒙不潔之事奏聞是上。 有所怠慢,還望海涵。 」他裝着若無其事,其實心中已傷痕纍纍,心情很是煩躁,不想與人交談,只傳喚藏人併入內,叫他將身蒙不潔之情由如實稟奏。 另外備一封信送交左大臣府邪。 信中說明因有此故,暫時不能參謁。 傍晚,淮光由東山歸來面見公子。 由於公子已對人宣稱自己身蒙不潔,來客只得隔簾相見一F便即封退出,教室內並無他人。 公子即召淮光進入帝內,問道:「如何?果真沒辦法了麼’!」說著,便以袖拭淚。 淮光也涕淚說道:「實在是毫無辦法廠。 寺中停屍過久,很是不妥。 而明日卻正是宜于殯葬之期。 我在那兒有一個相識的高僧,已將有關葬儀的事情託付他了。 」源氏公子問道:「同去的右近如何?」淮光答道:「她好像也不想活了。 只一味嚷道:『讓我跟小姐同去吧!』真是死去活來。 甚至要墜岩自盡,還說要將這事告訴五條院的人。 我對她百般勸慰,對她道:『你暫且鎮靜,待把事情安排得周詳些再議。 』才終於沒有引出事來。 」源氏公子一聞此言,其為悲傷,嘆道:「我也極為痛楚!不知如何處置方為上策!」淮光勸道:「事已至此,傷心何用!一切皆為前世注定的。 這件事定然不會走漏風聲,後事均由我一手辦理,請公子放’動便是。 」公子道:「說得也是。 我想世事均為前世所定吧。 可是,我因胡行妄為,傷害了他人的性命,負此惡名,真是痛心疾首!你千萬不可將此事告訴你的妹妹少將命婦;更不可讓你家那位老尼姑察知。 她平素常勸諫我不可輕浮造次,倘若被她知道了,我定然羞慚難當!」他囑咐淮光要守口如瓶。 淮光說道:‘科人自不待言,就是執行葬儀的法師,我也對他隱瞞了實情。 公子感到此人確實可靠,心裡方有了幾分踏實。 侍女們見得此情此景,都莫名其妙。 她們竊竊私語:「真奇怪,到底什麼事呢:說是身蒙不潔,宮中也不參謁,為何又在此處嘰嘰咕咕,哀聲嘆氣?」至于葬儀法事,源氏公子囑託淮光道:「切不可怠慢草率。 」淮光說道:「怎會怠慢草率呢!不過也木宜過于鋪張。 」說著便欲告辭。 但公子一時悲從中來,對淮光說道:「我如果不能如願再見遺骸一面,總是不得心安的。 讓我騎馬前去吧。 」淮光轉念一想,此事實在不妥,但無可奈何。 答道:「公子有此心願,也是情理中事。 但請趁早出門,天明之前必須回來。 」源氏公子便換上新近微行常穿的那套便服,正要出門。 此刻源氏公子心事重重,苦不堪言,想到夜涉山路,荒險重重,不免心中迴腸百轉,舉棋不定。 然而又別無他法遣此悲哀。 他想:「此時不見遺骸,那得到何年何月才能相見呢?」便一意私念,帶了淮光和那個隨從,出門登程。 第1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源氏物語》
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