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兩個強有力的爸爸的塑造品,我有幸觀察到不同觀念是怎樣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的,我發現人們的確是在以他們的思想塑造他們的生活道路。 例如,窮爸爸總是說:「我從不富有」,於是這句話就變成了事實。 富有的爸爸則總是把自己說成是一個富人。 他拒絕某事時會這樣說:「我是一個富人,而富人從不這麼做」,甚至當一次嚴重的挫折使他破產後,他仍然把自己當作是富人。 他會這樣鼓勵自己:「窮人和破產者之間的區別是:破產是暫時的,而貧窮是永久的。 」 我的窮爸爸會說:「我對錢不感興趣」或「錢對我來說不重要」,富爸爸則說:「金錢就是力量」。 儘管思想的力量從不能被測量或評估,但當我還是一個小男孩時,我已經開始明確地關注我的思想以及我的自我表述了。 我注意到窮爸爸之所以窮不在於他掙到的錢的多少(儘管這也很重要),而在於他的想法和行動。 我必須極其小心地選擇他們兩位向我傳遞的思想並為我所用。 唉,我有兩個爸爸,我究竟應該聽誰的話:窮爸爸還是富爸爸? 兩個爸爸都很重視教育和學習,但兩人對於什麼才是重要的。 應該學習些什麼的看法卻不一致。 一個爸爸希望我努力學習,獲得好成績,找個掙錢多的好工作,他希望我能夠成為一名教授。 律師或會計師,或者去讀MBA.另一個爸爸則鼓勵我學習掙錢,去瞭解錢的運動規律並讓這種運動規律為我所用。 「我不為錢工作」,這是他說了一遍又一遍的話,「錢要為我工作。 」 在我9歲那年,我最終決定聽富爸爸的話並向他學習掙錢。 同時,我決定不聽窮爸爸的,即使他擁有各種耀眼的大學學位。 羅伯特。 弗羅斯特的教誨羅伯特。 弗羅斯特是我最喜歡的詩人,雖然我喜愛他的許多詩,但最喜歡的還是下面這首「未選之路」。 每當我讀起這首詩,我都能從中得到某些啟發: 未選之路 林中兩路分,可惜難兼行。 遊子久佇立,極目望一徑。 第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窮爸爸富爸爸》
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