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霸,雲州人也,初與明宗俱事晉王。 重霸得罪奔于梁,又奔于蜀。 重霸為人狡譎多智,善事人。 蜀王建以為親將。 王衍立,少年,宦者王承休用事,重霸深結承休以自托。 梁末,蜀取李茂貞秦、成、階三州,重霸勸承休求鎮秦州,衍以承休為節度使,重霸為其副使。 重霸與承休多取秦州花木獻衍,請衍東遊。 唐魏王兵伐蜀,承休大恐,以問重霸,重霸曰:「劍門天下之險,雖有精兵,不可過也。 然公受國恩,聞難不可不赴,願與公俱西。 」承休素親信之,以為然。 承休整軍將發,秦人送之,帳飲城外。 酒罷,承休上道,重霸立承休馬前,辭曰:「秦、隴不可失,願留為公守。 」承休業已上道,無如之何。 唐軍已破蜀,重霸亦以秦、成、階三州降唐,明宗以為閬州團練使。 罷為左衛大將軍。 久之,以為匡國軍節度使。 廢帝時,為京兆尹、西京留守,徙鎮大同,以病罷還,卒於潞州。 ○王建立 王建立,遼州榆社人也。 唐明宗為代州刺史,以建立為虞候將。 莊宗嘗遣女奴之代州祭墓,女奴侵擾代人,建立捕而笞之。 莊宗怒,欲殺之,明宗為庇讓之以免。 明宗自魏反,犯京師,曹皇后、王淑妃皆在常山,建立殺常山監軍並其守兵,明宗家屬因得無患,由是明宗益愛之。 明宗即位,以為成德軍節度副使,已而拜節度使、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建立與安重誨素不協,定州王都有二志,數以書通建立,約為兄弟,重誨知之以為言。 明宗不欲傷建立,亟召還京師。 建立入見,亦多言重誨過失。 明宗大怒,欲亟罷重誨,群臣左右諷解之,乃止。 然卒以建立為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三司事。 居歲餘,自言不識文字,願解三司,明宗不許。 久之,建立稱疾,明宗笑曰:「人固有詐疾而得疾者。 」乃出為平盧節度使,又徙上黨。 建立怏怏不得志,遂求解職,乃以太子少保致仕。 建立數請朝見,不許,乃自詣京師,闌至後樓見明宗,涕泣言己無罪,為重誨所擯,明宗曰:「汝為節度使,不作好事,豈獨重誨讒汝邪!」賜以茶藥而遣之。 廢帝立,復起為天平軍節度使。 晉高祖時,徙鎮平盧。 天福五年來朝,高祖勞之曰:「三十年前老兄,可毋拜!」賜以肩輿入朝,給二宦者掖而升殿,宴見甚渥。 又徙昭義,賜以玉斧、蜀馬。 累封韓王。 建立好殺人,其晚節始惑浮圖法,戒殺生,所至人稍安之。 卒年七十,贈尚書令。 子守恩,以廕補,稍遷諸衛將軍。 建立已卒,家于潞,守恩自京師得告歸,而契丹滅晉。 昭義節度使張從恩與守恩姻家,乃以守恩權巡檢使,以守潞州,而從恩入見契丹。 從恩既去,守恩因剽劫從恩家貲,以潞州降漢。 漢高祖即位,以守恩為昭義軍節度使,徙鎮靜難、西京留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守恩性貪鄙,人甚苦之。 時周太祖以樞密使將白文珂等軍西平三叛,還過洛陽,守恩以使相自處,肩輿出迎。 太祖怒,即日以頭子命文珂代守恩為留守,而守恩方詣館謁,坐于客次以俟見,而吏馳報新留守視事于府矣。 守恩大驚,不知所為,遂罷去,奉朝請于京師。 後隱帝殺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諭之,群臣恐懼,無敢言者,獨守恩前對曰:「陛下始睡覺矣。 」聞者皆縮頭。 顯德中,為左金吾衛上將軍以卒。 嗚呼!道德仁義,所以為治,而法制綱紀,亦所以維持之也。 自古亂亡之國,必先壞其法制而後亂從之。 亂與壞相乘,至蕩然無復綱紀,則必極于大亂而後返,此勢之然也,五代之際是已。 若文珂、守恩皆位兼將相,漢大臣也,而周太祖以一樞密使頭子易置之,如更戍卒。 是時,太祖與漢未有間隙之端,其無君叛上之志,宜未萌於心,而其所為如此者,何哉?蓋其習為常事,故特發於喜怒頤指之間,而文珂不敢違,守恩不得拒。 太祖既處之不疑,而漢廷君臣亦置而不問,其上下安然而不怪者,豈非朝廷法制綱紀壞亂相乘,其來也遠,既極而至于此歟!是以善為天下慮者,不敢忽于微,而常杜其漸也,可不戒哉! ○康福 康福,蔚州人也,世為軍校。 福以騎射事晉王為偏將。 莊宗嘗曰:「吾家以羊馬為生,福狀貌類胡人而豐厚,胡宜羊馬。 」乃令福牧馬于相州,為小馬坊使,踰年馬大蕃滋。 明宗自魏反,兵過相州,福以小坊馬二千匹歸命,明宗軍勢由是益盛。 明宗入立,拜飛龍使,領磁州刺史、襄州兵馬都監。 從劉訓討荊南,無功而還。 福為將無佗能,善諸戎語,明宗嘗召入便殿,訪以外事,福輒為蕃語以對。 樞密使安重誨惡之,常戒福曰:「無妄奏事,當斬汝!」福懼,求外任。 靈武韓洙死,第六澄立,而偏將李從賓作亂。 澄表請朝廷命帥,而重誨以謂靈武深入夷境,為帥者多遇害,乃拜福涼州刺史,朔方、河西軍節度使。 福入見明宗,涕泣言為重誨所擠。 明宗召重誨為福更佗鎮,重誨曰:「福為刺史無功效而建節旄,其敢有所擇邪!」明宗怒,謂福曰:「重誨遣汝,非吾意也。 吾當遣兵護汝,可無憂。 」乃令將軍牛知柔以兵衛福。 行至方渠,而羌夷果出邀福,福以兵擊走之。 至青岡峽,遇雪,福登山望見川谷中煙火,有吐蕃數千帳,不覺福至,福分其兵馬三道,出其不意襲之。 吐蕃大駭,棄車帳而走,殺之殆盡,獲其玉璞、綾錦、羊馬甚眾,由是威聲大振。 福居靈武三歲,歲常豐稔,有馬千駟,蕃夷畏服。 言事者疑福有異志,重誨亦言福必負朝廷。 明宗遣人謂福曰:「我何少汝而欲負我!」福言:「受國恩深,有死無二。 」因乞還朝,不許。 福章再上,即隨而至,明宗不之罪,徙鎮彰義。 歷靜難、雄武,充西面都部署。 晉高祖時,徙鎮河中,代還,卒於京師,贈太師,謚曰武安。 福世本夷狄,夷狄貴沙陀,故常自言沙陀種也。 福嘗有疾臥閣中,寮佐入問疾,見其錦衾,相顧竊戲曰:「錦衾爛兮!」福聞之,怒曰:「我沙陀種也,安得謂我為奚?」聞者笑之。 ○郭延魯 郭延魯,沁州綿上人也。 父饒,以驍勇事晉,數立軍功,為沁州刺史者九年,為政有惠愛,州人思之。 延魯以善槊為將,累遷神武都知兵馬使。 硃守殷反,從攻汴州,以先登功為汴州馬步軍都指揮使,累遷復州刺史。 延魯嘆曰:「吾先君為沁州者九年,民到于今思之。 吾今幸得為刺史,其敢忘吾先君之志!」由是益以廉平自勵,民甚賴之。 秩滿,州人乞留,不許,皆遮道攀號。 天福中,拜單州刺史,卒於官。 第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五代史》
第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