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天數始於一,地數始於二,合二始以位剛柔。 天數終於九,地數終於十,合二終以紀閏余。 天數中于五,地數中于六,合二中以通律歷。 天有五音,所以司日也。 地有六律,所以司辰也。 參伍相周,究于六十,聖人以此見天地之心也。 自五以降,為五行生數;自六以往,為五材成數。 錯而乘之,以生數衍成位。 一、六而退極,五、十而增極;一、六為爻位之統,五、十為大衍之母。 成數乘生數,其算六百,為天中之積。 生數乘成數,其算亦六百,為地中之積。 合千有二百,以五十約之,則四象周六爻也;二十四約之,則太極包四十九用也。 綜成數,約中積,皆十五。 綜生數,約中積,皆四十。 兼而為天地之數,以五位取之,復得二中之合矣。 蓍數之變,九、六各一,乾坤之象也。 七、八各三,六子之象也。 故爻數通乎六十,策數行乎二百四十。 是以大衍為天地之樞,如環之無端,蓋律歷之大紀也。 夫數象微于三、四,而章于七、八。 卦有三微,策有四象,故二微之合,在始中之際焉。 蓍以七備,卦以八周,故二章之合,而在中終之際焉。 中極居五六間,由闢闔之交,而在章微之際者,人神之極也。 天地中積,千有二百,揲之以四,為爻率三百;以十位乘之,而二章之積三千;以五材乘八象,為二微之積四十。 兼章微之積,則氣朔之分母也。 以三極參之,倍六位除之,凡七百六十,是謂辰法,而齊于代軌。 以十位乘之,倍大衍除之,凡三百四,是謂刻法,而齊于德運。 半氣朔之母,千五百二十,得天地出符之數,因而三之,凡四千五百六十,當七精返初之會也。 《易》始於三微而生一象,四象成而後八卦章。 三變皆剛,太陽之象。 三變皆柔,太陰之象。 一剛二柔,少陽之象。 一柔二剛,少陰之象。 少陽之剛,有始、有壯、有究。 少陰之柔,有始、有壯、有究。 兼三才而兩之,神明動乎其中。 故四十九象,而大業之用周矣。 數之德圓,故紀之以三而變于七。 象之德方,故紀之以四而變于八。 人在天地中,以閲盈虛之變,則閏余之初,而氣朔所虛也。 以終合通大衍之母,虧其地十,凡九百四十為通數。 終合除之,得中率四十九,余十九分之九,終歲之弦,而鬥分復初之朔也。 地于終極之際,虧十而從天,所以遠疑陽之戰也。 夫十九分之九,盈九而虛十也。 乾盈九,隱乎龍戰之中,故不見其首。 坤虛十,以導潛龍之氣,故不見其成。 周日之朔分,周歲之閏分,與一章之弦,一蔀之月,皆合于九百四十,蓋取諸中率也。 一策之分十九,而章法生;一揲之分七十六,而蔀法生。 一蔀之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七,以通數約之,凡二十九日餘四百九十九,而日月相交于朔,此六爻之紀也。 以卦當歲,以爻當月,以策當日,凡三十二歲而小終,二百八十五小終而與卦運大終,二百八十五,則參伍二終之合也。 數象既合,而遁行之變在乎其間矣。 所謂遁行者,以爻率乘朔余,為十四萬九千七百,以四十九用、二十四象虛之,復以爻率約之,為四百九十八、微分七十五太半,則章微之中率也。 二十四象,象有四十九蓍,凡千一百七十六。 故虛遁之數七十三,半氣朔之母,以三極乘參伍,以兩儀乘二十四變,因而並之,得千六百一十三,為朔余。 四揲氣朔之母,以八氣九精遁其十七,得七百四十三,為氣余。 歲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三而氣朔會,是謂章率。 歲二億七千二百九十萬九百二十而無小余,合于夜半,是謂蔀率。 歲百六十三億七千四百五十九萬五千二百而大庾與歲建俱終,是謂元率。 此不易之道也。 策以紀日,象以紀月。 故乾坤之策三百六十,為日度之準。 乾坤之用四十九象,為月弦之檢。 日之一度,不盈全策;月之一弦,不盈全用。 故策余萬五千九百四十三,則十有二中所盈也。 用差萬七千一百二十四,則十有二朔所虛也。 綜盈虛之數,五歲而再閏。 中節相距,皆當三五;弦望相距,皆當二七。 升絳之應,發斂之候,皆紀之以策而從日者也。 表裡之行,朓朒之變,皆紀之以用而從月者也。 積算曰演紀,日法曰通法,月氣曰中朔,朔實曰揲法,歲分曰策實,周天曰乾實,余分曰虛分。 氣策曰三元,一元之策,則天一遁行也。 月策曰四象,一象之策,則朔、弦、望相距也。 五行用事,曰發斂。 候策曰天中,卦策曰地中,半卦曰貞悔。 旬周曰爻數,小分母曰象統。 日行曰躔,其差曰盈縮,積盈縮曰先後。 古者平朔,月朝見曰朒,夕見曰朓。 今以日之所盈縮、月之所遲疾損益之,或進退其日,以為定朔。 舒亟之度,乃數使然,躔離相錯,偕以損益,故同謂之朓朒。 月行曰離,遲疾曰轉度,母曰轉法。 遲疾有衰,其變者勢也。 月逶迤馴屈,行不中道,進退遲速,不率其常。 過中則為速,不及中則為遲。 積遲謂之屈,積速謂之伸。 陽,執中以出令,故曰先後;陰,含章以聽命,故曰屈伸。 日不及中則損之,過則益之。 月不及中則益之,過則損之,尊卑之用睽,而及中之志同。 觀晷景之進退,知軌道之升降。 軌與晷名舛而義合,其差則水漏之所從也。 總名曰軌漏。 中晷長短謂之陟降。 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 積其陟降,謂之消息。 游交曰交會,交而周曰交終。 交終不及朔,謂之朔差。 交中不及望,謂之望差。 日道表曰陽曆,其裡曰陰曆。 五星見伏周,謂之終率。 以分從日謂之終日,其差為進退。 其二《中氣議》曰: 第10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1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