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乙丑朔。 戊辰,詔常參官寒食拜墓,在畿內聽假日往還,他州府奏取進止。 辛未,御史中丞武元衡奏:「中書門下御史台五品已上官、尚書省四品已上、諸司正三品已上、從三品職事官、東都留守、轉運鹽鐵節度觀察使、團練防禦招討經略等使、河南尹、同華州刺史、諸衛將軍三品已上官除授,皆入合謝,其餘官許于宣政南班拜訖便退。 」詔曰:「如此例中有加使及職掌並準此。 」又「兵部、吏部、禮部貢院官員,每舉選限內,有十月至二月不奉朝參。 若稱事繁,則中書門下、御史台、度支、京兆府公事至重,朝謁如常。 況旬節已賜歸休,又許分日,一月之內,才奉十日朝參,甚暑甚寒,又蒙矜放。 臣求故實,以為王顏任中丞日嘗論其事,舉對甚詳。 伏請準貞元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敕,永為常式。 」從之。 丙子,嚴礪收梓州。 丁丑,制削奪劉闢在身官爵。 先是韓全義入朝,令其甥楊惠琳知留後,俄有詔除李演為節度,代全義。 演赴任,惠琳據城叛,詔發河東、天德兵誅之。 辛巳,夏州兵馬使張承金斬惠琳,傳首以獻。 壬辰,大行太上皇德妃董氏卒。 以右神策行營節度高崇文檢校兵部尚書、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 戊戌,以安南經略副使張舟為安南都護、本管經略使。 己亥,以前劍南東川節度使韋丹為晉絳觀察使。 壬寅,以前安南經略使趙昌為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 癸卯,前嶺南節度使徐申卒。 丙午,命宰臣監試制舉人于尚書省,以制舉人先朝所征,不欲親試也。 丁未,以檢校司空、平章事杜祐為司徒,所司備禮冊拜,平章事如故;罷領度支、鹽鐵、轉運等使,從其讓也,仍以兵部侍即李巽代領其任。 戊申,以隴右經略使、秦州經略使、秦州刺史劉澭為保義軍節度使。 賑浙東米十萬石。 己未,武元衡奏,常參官兼御史大夫、中丞者,準檢校省官例,立在本品同類之上。 壬戌,邵王約薨。 武元衡奏:「正衙待制官,本置此官以備問。 比來正衙多不奏事。 自今後請以尚書省六品以上職事官、東宮師傅賓詹、王傅等,每坐日令兩人待制,退朝,詔于延英候對。 」從之。 五月甲子朔。 丁卯,京兆尹鄭雲逵卒。 辛未,以兵部侍郎韋武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壬申,貶劍南東川節度使李康為雷州司馬。 陳、許、蔡等州旱。 以橫海軍留後程執恭橫海軍節度使。 庚辰,左丞、同平章事鄭餘慶為太子賓客,罷知政事。 辛卯,冊太上皇后王氏為皇太后。 六月癸己朔,以冊太后禮畢,赦天下繫囚,死罪降從流,流以下遞減一等。 文武內外官加母邑號,太后諸親,量與優給。 丙申,冊德宗充容武氏為崇陵德妃。 大風折樹。 丁酉,高崇文破賊萬人于鹿頭關。 加幽州劉濟侍中,淄青李師古檢校司徒。 癸卯,高崇文收漢州。 閏六月壬子朔,淄青李師古卒。 戊辰,以秘書監董叔經為京兆尹。 壬午,諫議大夫去左、右字,只置四員。 以前司封員外郎韋況為諫議大夫。 甲申,吐蕃論勃藏來朝貢。 秋七月壬辰朔。 壬寅,葬順宗于豐陵。 己酉,太子少保致仕韓全義卒。 八月辛酉朔。 癸亥,以左衛大將軍李願檢校禮部尚書、夏州刺史,充夏、綏、銀節度使。 甲子,郇王母王昭儀、宋王母趙昭儀、郯王母張昭訓、衡王母閻昭訓等,各以其王併為太妃。 以許氏為美人,尹氏、段氏為才人。 潯陽公主母崔昭訓為太妃。 韓全義子進女樂八人,詔還之。 丁卯,封王子平原郡王寧為鄧王,同安郡王寬為澧王,建安郡王宥為遂王,彭城郡王察為深王,高密郡王寰為洋王,文安郡王寮為絳王,第十男審為建王。 己巳,以建王審為鄆州大都督、平盧淄青節度使;以節度副使李師道權知鄆州事,充節度留後。 乙亥,冊妃郭氏為貴妃。 靈武李欒奏,黃河岸塌處得古錢三千三百,其形小,方孔,三足。 壬午,左降官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等八人,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癸未。 ,京兆尹董叔經卒。 甲申,御史台奏,常參官在城未上及在外未到、假故等,在外未到,計水陸程外,滿百日,並停解,從之。 丙戌,以尚書右丞李鄘為京兆尹。 九月辛卯朔。 癸卯,詔自今後兩省官每坐日一人對。 丙午,以太子賓客鄭餘慶為國子祭酒。 辛亥,高崇文奏收成都,擒劉闢以獻。 癸丑,以山人李渤為左拾遺,征不至。 甲子,易定張茂昭來朝。 丙寅,以劍南東川節度使、檢校兵部尚書、梓州刺史、封渤海郡王高崇文檢校司空,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充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度支營田觀察使、處置統押近界諸蠻及西山八國雲南安撫等使,仍改封南平郡王,食邑三千戶。 戊戌,以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為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以將作監柳晟檢校工部尚書,兼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 庚辰,以吉州刺史袁滋為御史大夫,充義成軍節度使。 壬午,以淄青節度使留後李師道檢校工部尚書,兼鄆卅大都督府長史,充平盧淄青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丙戌,以渤海國王大嵩璘檢校太尉。 戊子,斬劉闢並子超郎等九人于獨柳樹下。 十一月庚寅朔。 己巳,以簡王傅王權為河南尹。 丁未,以司農卿李上公為陝州大都督府長史,充陝虢觀察使。 甲申,以武寧軍節度張愔為工部尚書,以東都留守王紹檢校右仆射,兼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徐泗濠等州觀察等使。 庚戌,以吏部侍郎趙宗儒為東都留守、東畿汝防禦使,以國子祭酒鄭餘慶為河南尹。 甲寅,以給事中劉宗經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使。 丙辰,以內常侍吐突承璀為神策護軍中尉。 十二月丙申朔,太常奏隱太子、章懷、懿德、節愍、惠莊、惠文、惠宣、請恭、昭靖以下九太子陵,代數已遠,官額空存,今請陵戶外並停。 乙亥,工部尚書張愔卒。 丙戌,新羅、渤海、牂柯、回紇各遣使朝貢。 第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