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乙巳,以興州刺史、興元都虞候嚴礪為興元尹、兼御史大夫、山南西道節度度支營田觀察等使。 丙午,故唐安公主賜謚曰莊穆。 公主賜謚,自唐安始也。 丁未,以王礎卒,廢朝一日。 觀察使卒廢朝,自礎始也。 戊午,貶諫議大夫苗拯萬州刺史,左拾遺李繁播州參軍,以私議除拜嚴礪不當而無章疏,而偽言累上疏故也。 鄭、滑大水。 八月壬申朔。 丙申,陳許節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許州刺史曲環卒。 丁酉,以洋州刺史韋士宗為黔中觀察使。 丙午,以陳許兵馬使、前陳州刺史上官涚為許州刺史、陳許節度使。 吳少誠謀逆漸甚,陷臨潁,進圍許州。 庚戌,宣武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汴州刺史劉全諒卒。 丙辰,年:「吳少誠非次擢用,授以節旄,秩居端揆之榮,任總列城之重。 期申報效,奉我典章,而秉心匪彞,自底不類。 凶狡成性,扇構多端,擅動甲兵,暴越封圵。 壽州茶園,輒縱凌奪;唐州詔使,潛構殺傷。 干犯國章,罪在無赦。 朕以王者之德,在乎好生;人君之體,務于含垢。 寧屈已以宥罪,不殘人以興師。 以上稽宗社之威,外抑忠賢之請,庶有悛革,尚議優容。 幸鄰境之喪,逞貪亂之志,焚略縣邑,殘暴吾民。 朕尤冀知非,為之忍恥,及頒恩命,未許出師。 至乃攻逼許州,肆其蠆毒,恣行殺戮,流害黎蒸。 惡稔禍盈,人神同棄。 興言致討,實悼于懷。 宜令諸道各出師徒,掎角齊進。 吳少誠在身官爵,並宜削奪。 」己巳,自今中和、重陽二節,每節只禁屠一日。 辛酉,以大理評事宣武軍都知兵馬使韓弘檢校工部尚書,兼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軍節度使。 冬十月己丑,邕王謜薨。 吏部侍郎奚陟卒。 十一月乙巳,冬至,罷朝會,兵興也。 壬子,襄州于頔奏,于朗山破淮西賊三千人。 十二月庚午,朔方等道副元帥、河中絳州節度使、檢校司徒、兼奉朔中書令渾瑊薨。 乙未,戰淮西賊于小溵河,王師不利,諸軍自潰。 丁酉,以同州刺史杜確為河中尹、河中絳州觀察使。 十六年春正月庚子朔。 乙巳,恆冀、定州、許、河陽四鎮之師與賊戰,皆不利而退。 南詔獻《奉聖樂舞曲》,上閲于麟德殿前。 二月己酉,以左神策行營、銀夏節度等使韓全義為蔡州行營招討使,陳許節度使上官涚副之。 己丑,左龍武統軍程懷直卒。 己酉,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使盧征卒。 壬子,以尚書右丞袁滋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使。 夏四月丁亥,黔中知宴設吏傅近逐觀察使韋士宗。 己丑,以義成軍節度使姚南仲為右仆射。 以權知新羅國事金俊邕襲祖開府檢校太尉、鷄林州都督、新羅國王。 辛卯,以義成軍行軍司馬盧群為滑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義成軍節度使。 壬申,檢校兵部尚書、京兆尹吳湊卒。 五月戊戌朔,以雨罷朝。 庚戌,韓全義與蔡賊將吳少誠戰于溵水南,王師敗績。 徐泗濠節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徐州刺史張建封卒。 壬子,徐州軍亂,不納行軍司馬韋夏卿,迫建封子愔為留後。 丙寅,韋士宗卻入黔州。 丁卯,以吏部侍郎顧少連為京兆尹。 六月丙午,鄆州李師古、淮南杜祐並加同平章事,以祐兼領徐、泗、濠節度,以前虢州參軍張愔起複驍衛將軍,兼徐州刺史、御史中丞、本州團練使、知徐州留後。 秋七月,湖南觀察使呂渭卒。 八月癸酉,以河中尹王囗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 九月,宥吳少誠。 駙馬都尉郭曖卒。 義成軍節度使盧群卒。 丙午,前太常卿裴鬱卒。 戊辰,以左丞李元素為滑州刺史、兼御史大夫、義成軍節度使。 庚戌,貶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鄭餘慶為郴州司馬,戶部侍郎、判度支于為泉州司戶。 以戶部侍郎王紹判度支,以戶閲郎中崔從質為戶部侍郎。 癸酉,吳少誠賊迫官軍溵水砦下營,韓全義退保陳州,諸軍散還本道,官軍不振。 以河南少尹張式為河南尹、水陸轉運使。 庚申,以太常卿齊抗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癸亥,以虔王諒為徐州節度使,張愔為留後。 冬十月辛未,興元嚴礪希監軍旨,誣奏流人通州別駕崔河圖,長流崖州,賜死,人士傷之。 吳少誠引兵歸蔡州,上表待罪。 戊子,詔雪吳少誠,復其官爵。 乙丑,河東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太原尹、兼御史大夫、北都留守李悅卒。 甲午,以河東行軍司馬鄭儋檢校工部尚書、太原尹、河東節度使。 十一月癸卯,泗州、濠州宜隷淮南觀察使。 戊申,以太府卿韋渠牟為太常寺卿。 十二月戊寅,罷吏部復考判官及禮部別頭貢舉。 十七年春正月甲午朔。 甲寅,韓全義自蔡州行營還,詔歸鎮華州。 二月癸巳朔,賜群臣宴于曲江亭,上賦《中和節賜宴曲江詩》六韻賜之。 丁酉,雨雹。 己亥,雨霜。 戊申夜,雷震,雨雹。 庚戌,大雨兼雹。 三月乙丑,賜群臣宴于曲江亭。 己巳,黔中觀察使韋士宗復為三軍所逐。 癸酉,衢州刺史鄭式瞻進絹五千匹,銀二千兩,上曰:「式瞻犯臓,已詔御史按問,所進宜付左藏庫。 」丁丑,省天下州府別駕、司馬、田曹、參軍;京兆、河南、太原三府外,諸府判司雙曹者省一。 夏四月丁未,始命駙馬及郡縣主婿無子者,養男不用母廕。 辛亥,以諫議大夫裴佶為黔中觀察使。 五月壬戌朔,日有蝕之。 乙酉,邠寧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邠州刺史楊朝晟卒。 丙戌,以工部侍郎趙植為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 六月戊戌,以定平鎮兵馬使李朝寀校工部尚書,兼邠州刺史、朔方邠寧慶節度使;以中官楊志廉為右神策護軍中尉。 浙西人崔善真詣闕上書,論浙西觀察使李錡罪狀。 上覽奏不悅,令械善真送於李錡。 為鑿坑待善真,既至,和械推而埋之。 由是錡恣橫叛。 己酉,以邠寧兵馬使高固為邠州刺史、兼御史大夫、邠寧慶節度使。 丁巳,成德軍節度使、恆冀深趙德棣觀察等使、恆州大都督府長史、檢校太尉、中書令、琅邪郡王王武俊薨,贈太師,謚曰忠烈。 秋七月戊寅,吐蕃寇鹽州。 辛巳,以前成德軍節度副使、檢校工部尚書、知恆府事、清河郡王王士真起複授恆州長史,充成德軍節度使。 乙酉,太常卿韋渠牟卒。 己丑,吐蕃陷麟州,殺刺史郭鋒,毀城壘而去。 八月戊午,以河東行軍司馬嚴綬檢校工部尚書、兼太原尹、御史大夫、河東節度使。 九月壬戌,韋皋奏大破吐蕃于雅州。 戊辰,群臣宴曲江,上賦《九日賜宴曲江亭詩》六韻賜之。 丁丑,禮部尚書李齊運卒。 第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