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上禦丹鳳樓,制曰:「朕以菲薄,托于王公之上,恭承天地之序 ,虔奉祖宗之訓,遐想至理,思臻大和。 而誠不感物,化不柔遠,聲教猶鬱,徵賦仍繁。 頃者務于安人,不憚屈己,與西蕃結好,申以齊盟。 而戎心不厭,背義虧信,劫脅士庶,屢犯封疆,元元何辜,皆朕之失。 乃者輦轂之下,凶狂結構,上帝垂祐,悉自伏誅,刑以止殺,諒非獲已。 今三陽布和,萬物資始,思與群公兆庶,惟新政理,宜敷在宥之澤,以覃作解之恩。 可大赦天下,大闢已下罪咸赦除之。 」是日質明,含元殿前階基欄檻壞損三十餘間,壓死衛士十餘人。 京師地震,辛亥又震,壬子又震。 壬戌,以左龍武大將軍王棲曜為麟州刺史、鄜州刺史、鄜坊丹延節度使。 丁卯,京師地震,戊辰又震,庚午又震。 以宣武軍行營節度使劉昌為涇州刺史、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等州節度使。 癸酉,京師地震。 甲戌,以華州潼關節度使李元諒兼隴右節度使、臨洮軍使。 乙亥,地震,金、房尤甚,江溢山裂,廬舍多壞,居人露處。 陳留雨木如大指,長寸餘,有孔通中,下而植于地,凡十里許。 辛巳,李泌以京官俸薄,請取中外給用除陌錢,及闕官俸外一分職田、額內官俸,及刺史執刀司馬軍事等錢,令戶部別庫貯之,以給京官月俸,令御史中丞竇參專掌之。 歲得錢三百萬貫,謂之戶部別處錢,朝臣歲支不過五十萬,常有二百餘萬以資國用。 壬午,地震,甲申又震,乙酉又震,丙申又震。 甲辰,太仆郊牛生犢六足,又豕生兩首四足。 築延喜門北復道屬永春門。 涇原劉昌復築連雲堡。 戊辰,鹿入京師市門。 甲寅,地震。 宴群臣于麟德殿,設《九部樂》,內出舞馬,上賦詩一章,群臣屬和。 己未,地震。 丁卯,有司條奏省官,其左右常侍、太子賓客請依前置四員,從之。 庚午,地震。 詔涇原劉昌于平涼會盟所收被害將士骸骨,葬于淺水原,為二塚,立石堠志之,題曰懷忠塚。 辛未,地震。 中書省梧樹有鵲以泥為巢。 癸巳,以太子左庶子暢悅為桂管觀察使。 改左右射生為左右神威軍。 福建兵亂,逐觀察使吳詵。 丁未,隴右李元諒築良原城。 丁巳,右龍武統軍張伯儀卒。 辛酉,以吉州刺史張庭為安南都護、本管經略使。 升鄆州為大都督府。 壬戌,加置諫議大夫八員,分中書四員為右,門下四員為左。 檢校左庶子蕭復卒於饒州。 丙寅,地震,丁卯,又震。 月犯歲星。 辛未,太子賓客吳湊為福建觀察使。 乙亥,熒惑、歲、鎮三星聚營室,凡二十日。 是月,吐蕃寇涇、邠、寧、慶、鄜等州,焚彭原縣,邊將閉城自固。 賊驅人畜三萬計,凡二旬而退。 吐蕃入寇以秋冬,今盛暑而來,華人陷蕃者道之也。 六月丁丑,鄂岳觀察使李竦卒。 乙酉,以尚書左丞杜祐為陝州長史、陝虢觀察使。 征夏縣處士先除著作郎陽城為諫議大夫。 城以褐衣詣闕,上賜之章服而後召。 乙丑,桂管都防禦觀察使暢悅卒。 乙未 ,以諫議大夫何士干為鄂、岳、沔、蘄、黃等州都團練觀察使。 乙亥,封皇子、皇弟邕王謜等七人為王,兼卿、監、祭酒等官。 癸卯,熒惑退行入羽林。 秋七月庚戌,以左金吾將軍張獻甫為邠寧節度使;陳許防禦兵馬使韓全義檢校工部尚書,充長武城及諸軍行營節度使。 癸丑,邠寧軍因韓游瑰受代,憚張獻甫之嚴 ,乘其無帥,縱兵大掠,仍脅監軍楊明義奏請范希朝為帥。 都虞候楊朝晟斬其亂首二百餘人,方定。 朝命仍以希朝副獻甫。 己未,奚、室韋寇振武軍。 壬戌,詔以太尉、中書令、西平郡王李晟長子願為銀青光錄大夫、太子賓客,賜勛上柱國,與晟門並列戟。 乙丑,以前撫州刺史戴叔倫為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本管經略使。 丁丑,以兵部尚書崔漢衡為晉州刺史、晉慈隰觀察使。 壬申,詔:「嗣王、郡王朝會,班位在本官班之上。 左右庶子準令在左右丞侍郎之下、諸司四品之上,今在少卿之下,非也,宜改之。 」乙亥,以蘇州刺史孫晟為桂州刺史、桂管觀察使。 荊河自陝州至河陰,水色如墨,流入汴口,至汴州,一宿而復。 又汴鄭管內烏皆入田緒、李納之境,銜柴為城,方十餘里,高二三尺,緒、納惡而去之,信宿復如之,烏口皆流血。 八月,以權判吏部侍郎吉中孚為中書舍人。 乙酉,檢校司徒、兼太子太師、汧國公李勉薨。 甲午,京師地震,其聲如雷。 九月丙午 ,詔:「比者卿士內外,左右朕躬,朝夕公門,勤勞庶務。 今方隅無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節日,宜任文武百僚選勝地追賞為樂。 每節宰相及常參官共賜錢五百貫文,翰林學士一百貫文,左右神威、神策等軍每廂共賜錢五百貫文,金吾、英武、威遠諸衛將軍共賜錢二百貫文,客省奏事共賜錢一百貫文,委度支每節前五日支付,永為常式。 」戊申,晉慈隰觀察使崔漢衡加都防禦使名。 癸丑,賜百僚宴于曲江亭,仍作《重陽賜宴詩》六韻賜之。 群臣畢和,上品其優劣,以劉太真、李紓為上等,鮑防、于邵為次等,張濛、殷亮等二十人又次之。 唯李晟、馬燧、李泌三宰相之詩不加優劣。 庚申,吐蕃寇邠、寧、坊等州。 冬十月,詔中書門下選常參官曾為牧宰有理行者以名聞。 宰臣奏于頎、董晉等十二人前任有治跡,詔頎等於左右丞各言政要,左右丞條奏,上乃禦宣政殿親試其言而後用之。 丙戌 ,以右神策將軍李長榮為河陽三城懷州團練使,仍賜名元。 戊子,回紇公主將妾媵六十餘人、馬二千匹來迎咸安公主,命刑部尚書關播送公主歸蕃。 十二月辛巳,少府監李觀卒。 五年春正月壬辰朔。 乙卯,詔:「四序嘉辰,歷代增置,漢崇上巳,晉紀重陽 ,或說禳除,雖因舊俗,與眾共樂,咸合當時。 朕以春方發生,候及仲月,勾萌畢達,天地和同,俾其昭蘇,宜助暢茂。 自今宜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以代正月晦日,備三令節數,內外官司休假一日。 」宰臣李泌請中和節日令百官進農書,司農獻穜AL之種,王公戚裡上春服,士庶以刀尺相問遺,村社作中和酒,祭勾芒以祈年谷,從之。 丁卯,右散騎常侍宜城縣子柳渾卒。 二月己丑,貶京兆尹鄭叔則為永州長史。 戊戌,以滄景留後程懷直為滄景觀察使。 庚子,以大理卿董晉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御史中丞竇參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兼轉運使;以戶部尚書,依前度支轉運副使。 第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