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乙酉,尚書左仆射楊炎貶崖州司馬,尋賜死。 戊申,加宣武軍節度使劉洽御史大夫。 徐州刺史李洧棄其帥李納,以州來降。 十一月辛未 ,宣武節度劉洽與神策將曲環大破李納之眾于徐州。 己巳,詔:「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恆州刺史、襲隴西郡王李惟岳,以其父寶臣有忠勞于王室,惟岳隳墜父業,蔑棄國恩,縗絰之中,擅掌戎務。 外結凶黨,益固奸謀,不孝不忠,宜肆原野。 削爾在身官爵。 」乙亥,貶戶部侍郎、判度支韓洄蜀州刺史,以江淮轉運使、度支郎中杜佑代判度支、戶部事。 丁丑,以陝州長史李齊為河中尹,充河中晉絳防禦觀察使;以商州刺史姚明揚為陝州長史、本州防禦、陸運使;以權鹽鐵使、戶部郎中包佶充江淮水陸運使。 李納將海州刺史王涉以州降。 十二月庚寅,河中節度使馬燧檢校左仆射,澤潞節度使李抱真檢校兵部尚書,賞破田悅之功也。 丙申,太子賓客王縉卒。 三年春正月乙卯朔。 丙寅,幽州節度使硃滔、張孝忠破李惟岳之兵于束鹿。 辛未,詔供禦及太子諸王常膳有司宜減省之,於是宰臣上言,減堂廚百官月俸 ,請三分省一以助軍,從之。 庚辰,追封皇叔僖為宋王,贈皇弟選荊王。 閏月丙申,以文宣王三十七代孫齊賢為兗州司功,襲文宣公。 辛丑,復置具員簿。 甲辰,成德軍兵馬使王武俊殺李惟岳,傳首京師。 庚戌,馬燧、李芃破田悅兵于洹水,進攻魏州。 二月戊午,惟岳將定州刺史楊政義以州降。 加硃滔檢校司徒,以張孝忠檢校兵部尚書、易定滄三州節度使,以檢校太子賓客王武俊檢校秘書監、恆州刺史、恆冀都團練觀察使,康日知為趙州刺史、深趙都團練觀察使。 三月丁亥 ,贈故衛尉卿顏杲卿司徒,故常山太守袁履謙左散騎常侍,故許州長史龐堅右散騎常侍,故鞏縣主簿蔣清禮部侍郎。 贈故驍衛將軍、代國公安金藏兵部尚書,授其子承恩廬州長史。 乙未,以徐州刺史李洧為徐、沂、海團練觀察使。 戊戌,田悅、洺州刺史田昂以城降。 以嶺南節度使張伯儀檢校兵部尚書,兼江陵尹、御史大夫、荊南節度等使;以容管經略使元琇為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 丙午,貶京兆尹盧惎撫州長史。 夏四月,李納守德州將李士真、守棣州將李長卿皆以城降。 庚申,先陷蕃僧尼將士八百人自吐蕃而還。 壬戌,封硃滔為通義郡王。 硃滔、王武俊與田悅合從而為叛。 太常博士韋都賓、陳京以軍興庸調不給,請借京城富商錢 ,大率每商留萬貫,余併入官,不一二十大商,則國用濟矣。 判度支杜佑曰:「今諸道用兵,月費度支錢一百餘萬貫,若獲五百萬貫,才可支給數月。 」甲子,詔京兆尹、長安萬年令大索京畿富商,刑法嚴峻,長安令薛蘋荷校乘車,于坊市搜索,人不勝鞭笞,乃至自縊。 京師囂然,如被盜賊。 搜括既畢,計其所得才八十萬貫,少尹韋禛又取僦櫃質庫法拷索之,才及二百萬。 丁丑,彭王傅徐浩卒,贈太子少師。 戊寅,以中書侍郎、平章事張鎰兼鳳翔尹、隴右節度使,以代硃泚。 加泚實封五百戶,賜竇氏名園、涇水上腴田及錦彩金銀器,以安其意,時滔叛故也。 壬午,貶御史大夫嚴郢為費州長史,杖殺左巡使、殿中侍御史鄭詹。 郢歲余卒。 五月丙戌,增兩稅、鹽榷錢,兩稅每貫增二百,鹽每鬥增一百。 丁亥,貶太子詹事邵說歸州刺史 ,卒於貶所。 辛卯,詔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神策及朔方軍東討。 丙申,詔:「故伊西北庭節度使楊休明、故河西節度使周鼎、故西州刺史李琇璋、故瓜州刺史張銑等,寄崇方鎮,時屬殷憂,固守西陲,以抗期戎虜。 歿身異域,多歷歲年,以迨于茲,旅櫬方旋,誠深追悼,宜加寵贈,以賁幽泉。 休明可贈司徒,鼎贈太保,琇璋贈戶部尚書,銑贈兵部侍郎。 」皆隴右牧守,至德已來陷吐蕃而歿故,至是西蕃通和,方得歸葬也。 丁酉,加河東節度使、檢校左仆射馬燧同平章事,澤潞李抱真檢校右仆射,河陽李芃檢校兵部尚書,神策營招討使李晟右散騎常侍,賞破田悅功也。 乙巳,貶戶部侍郎、判度支杜佑為蘇州刺史,以中書舍人趙贊為戶部侍郎、判度支。 辛亥,易定節度賜名義武軍。 六月丁巳,尚書左丞庾準卒。 甲子,京師地震。 以左散騎常侍李涵為入回紇弔祭使,京兆少尹源休為光祿卿。 戊寅,以前衢州刺史趙涓為尚書左丞 ,右庶子柳載為右丞。 辛未,硃滔、王武俊兵救田悅,至魏州北。 是日李懷光兵亦至,馬燧、抱真、李芃等盛軍容迓懷光。 硃滔等慮其掩襲,遽出兵,懷光與之接戰于連篋山之西,王師不利,各還營壘。 賊乃壅河決水,絶我糧道。 秋七月甲申,以前振武軍使王翃為京兆尹,以兵部郎中楊真為御史中丞、京畿觀察使。 以括率商戶,人情不安,癸巳,詔除已收納入庫外,一切停,已貯納者仍明置簿歷,各給文牒,後準元數卻還。 甲午,以前同州刺史蕭復為兵部侍郎。 庚子,馬燧、李懷光、李抱真、李芃等四節度兵退保魏橋。 硃滔、王武俊、田悅之眾亦屯于魏橋東南,與官軍隔河對壘。 自五月不雨,甲辰始雨。 宣武節度李勉為檢校司徒,懷寧李希烈檢校司空,邠寧李懷光同平章事,李芃封開陽郡王。 八月丁未,初分置汴東西水陸運兩稅鹽鐵事,從戶部侍郎、判度支趙贊奏也。 戊午,太子賓客第五琦卒於位,辛酉 ,以涇原節度留後姚令言為涇原節度使。 戊辰,以江淮鹽鐵使、太常少卿包佶為汴東水陸運兩稅鹽鐵使。 己巳,加劍南西川節度使張延賞檢校吏部尚書。 甲戌,以大理少卿崔縱為汴西水陸運兩稅鹽鐵使。 丁丑,以禮儀使、太子少師顏真卿為太子太師。 庚辰,徐、海、沂都團練使李洧卒。 江淮訛言有毛人捕人,食其心,人情大恐。 九月丁亥,以李洧部將高承宗為徐州刺史、徐海沂都團練使。 判度支趙贊上言,請為兩都、江陵、成都、鎩汴、蘇、洪等州署常平輕重本錢。 上至百萬貫,下至十萬貫,收貯觔斗匹段絲麻 ,候貴則下價出賣,賤則加估收糴,權輕重以利民。 從之。 贊乃于諸道津要置吏稅商貨,每貫稅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一稅一,以充常平之本。 己亥夜,有猛獸入宜陽裡,傷二人,詰朝獲之。 第6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