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本為經學,後讀史書,于諸子及論,尤所該洽。 性長議論,亦善屬文。 著《政道集》十捲,大行于世。 開皇中,又有魏郡侯白,字君素,好學有捷才,性滑稽,尤辯俊。 舉秀才,為儒林郎。 通侻不持威儀,好為俳諧雜說。 人多愛狎之,所在處,觀者如市。 楊素甚狎之。 素嘗與牛弘退朝,白謂素曰:「日之夕矣。 」素大笑曰:「以我為『牛羊下來』邪!」文帝聞其名,召與語,悅之,令于秘書修國史。 每將擢用,輒曰“白不勝官’而止。 後給五品食,月餘而死。 時人傷其薄命。 著《旌異記》十五卷,行于世。 明克讓,字弘道,平原鬲人也。 世仕江左。 祖僧紹、父山賓,並《南史》有傳。 克讓少儒雅,善談論,博涉書史,所覽將萬卷,《三禮》、《論語》,尤所研精,龜策歷象,鹹得其要。 年十四,釋褐湘東王法曹參軍。 時舍人硃異在儀賢堂講《老子》,克讓預焉。 堂邊有修竹,異令克讓詠之。 克讓攬筆輒成,卒章曰:「非君多愛賞,誰貴此貞心?」異甚奇之。 仕梁,位中書侍郎。 梁滅,歸長安,引為麟趾殿學士。 周武帝即位,為露門學士,令與太史官屬正定新曆。 累遷司調大夫,賜爵歷城縣伯。 隋文帝受禪,位率更令,進爵為侯。 太子以師道處之,恩禮甚厚,每有四方珍味,輒以賜之。 時東宮盛征天下才學士。 至于博物洽聞,皆出其下。 詔與太常牛弘等修禮議樂。 當朝典故,多所裁正。 以疾去官,加通直散騎常侍,卒。 上甚惜之,二宮贈賻甚厚。 所著《孝經義疏》一部,《古今帝代記》一卷,《文類》四卷,《續名僧記》一卷,集二十捲。 子餘慶,位司門郎。 越王侗稱制,為國子祭酒。 克讓叔少遐,博涉群書,有詞藻。 仕梁,位都官尚書。 入齊,甚為名流王元景、陽休之等所禮。 皇建中,拜中庶子。 卒,贈中書令、揚州司馬。 劉臻,字宣摯,沛國相人也。 父顯,《南史》有傳。 臻年十八,舉秀才,為邵陵王東閣祭酒。 元帝時,遷中書舍人。 江陵平,歸魏為中書侍郎。 周塚宰宇文護闢為中外府記室,軍書羽檄,多成其手。 後為露門學士,授大都督,封饒陽縣子。 歷藍田令、畿伯下大夫。 隋文帝受禪,進位儀同三司。 左仆射高熲之伐陳也,以臻隨軍主文翰,進爵為伯。 皇太子勇引為學士,甚親狎之。 臻無吏干,又性惚怳,耽經覃思。 至于世事,多所遺忘。 有劉訥者,亦任儀同,俱為太子學士,情好甚密。 臻住城南,訥住城東。 臻嘗欲尋訥,謂從者曰:「汝知劉儀同家乎?」從者不知尋訥,謂臻還家,因答曰:「知。 」於是引之而去。 既扣門,臻尚未悟,謂至訥家,乃據鞍大呼曰:「劉儀同可出矣。 」其子迎門,臻驚曰:「汝亦來邪?」其子答曰:「此是大人家。 」於是顧眄久之,乃悟,叱從者:「汝大無意,吾欲造劉訥耳!」性好啖蜆,以音同父諱,呼為扁螺,其疏放多此類也。 精於兩《漢書》,時人稱為《漢》聖。 開皇十八年,卒。 有集十捲,行于世。 諸葛潁,字漢,丹楊建康人也。 祖銓,梁零陵太守。 父規,義陽太守。 潁年十八能屬文,起家邵陵王參軍事,轉記室。 侯景之亂,奔齊,歷學士、太子舍人。 周氏平齊,不得調,杜門不出者十餘年。 習《易》、《圖緯》、《蒼》《雅》、《莊》《老》頗得其要,清辯有俊才。 晉王廣素聞其名,引為參軍事,轉記室。 及王為太子,除藥藏郎。 煬帝即位,遷著作郎,甚見親幸,出入臥內。 帝每賜之曲宴,輒與皇后嬪禦連席共榻。 潁因間隙,多所譖毀,是以時人謂之「冶葛」。 後錄恩舊,授朝散大夫。 帝嘗賜潁詩,其卒章曰:「參翰長洲苑,侍講肅成門,名理窮研核,英華恣討論。 實錄資平允,傳芳導後昆。 」其待遇如此。 從征吐谷渾,加正議大夫。 從駕北巡,卒於道。 潁性褊急,與柳{巧言}每相忿鬩。 帝屢責怒之,而猶不止。 于後帝亦薄之。 有集二十捲,撰《鑾駕北巡記》三卷,《幸江都道里記》一卷,《洛陽古今記》一卷,《馬名錄》二卷,並行于世。 有子嘉會。 王貞,字孝逸,梁郡陳留人也。 少聰敏,七歲好學,善《毛詩》、《禮記》、《左氏傳》、《周易》,諸史百家無不畢覽。 善屬文,不事產業,每以諷讀為娛。 開皇初,汴州刺史樊叔略引為主簿。 後舉秀才,授縣尉。 非其好也,謝病于家。 煬帝即位,齊王暕鎮江都,聞其名,以書召之。 及至,以客禮待之,索其文集。 貞上三十三卷,為啟陳謝。 齊王覽集,甚善之,賜良馬四匹。 貞覆上《江都賦》,王賜錢十萬貫、良馬二匹。 未幾,以疾甚還鄉,終於家。 虞綽,字士裕,會稽餘姚人也。 父孝曾,陳始興王諮議。 綽身長八尺,姿儀甚偉,博學有俊才,尤工草隷。 陳左衛將軍傅縡,有盛名于世,見綽詞賦,嘆美之。 仕陳,為太學博士,遷永陽王記室。 及陳亡,晉王廣引為學士。 大業初,轉為秘書學士,奉詔與秘書郎虞世南,著作佐郎庾自直等撰《長洲玉鏡》等書十餘部。 綽所筆削,帝未嘗不稱善,而官竟不遷。 初為校書郎,以籓邸左右,授宣惠尉,遷著作佐郎。 與虞世南、庾自直、蔡允恭等四人常直禁中,以文翰待詔,恩眄隆洽。 從征遼東,帝舍臨海,頻見大鳥,異之,詔綽為銘。 帝覽而善之,命有司勒于海上。 以度遼功,授建節尉。 綽恃才任氣,無所降下。 著作郎諸葛潁以學業幸于帝,綽每輕侮之,由是有隙。 帝嘗問綽于潁,潁曰:「虞綽粗疏人也。 」帝頷之。 時禮部尚書楊玄感稱其貴踞,虛己禮之,與結布衣之友。 綽數從之遊。 其族人虞世南誡之曰:「上性猜忌,而君過厚玄感。 若與絶交者,帝知君改悔,可以無咎。 不然終當見禍。 」綽不從。 尋有告綽以禁內兵書借玄感,帝甚銜之。 及玄感敗,其妓妾併入宮,帝因問之曰:「玄感平常時與何人交往?」其妾以虞綽對。 帝令大理卿鄭善果窮理其事。 綽曰:「覊旅薄游,與玄感文酒談款,實無他謀。 」帝怒不解,徙綽于邊。 綽至長安而亡。 吏逮之急,於是潛度江,變姓名,自稱吳卓。 游東陽,抵信安令天水辛大德舍。 歲余,綽與人爭田相訟,因有識綽者而告之,竟為吏所執,坐斬江都。 所有詞賦,並行于世。 大德為令,誅翦群盜,甚得人和。 與綽俱為使者所執,其妻泣曰:「每諫君無匿學士。 今日之事,豈不哀哉!」大德笑曰:「我本圖脫長者,乃為人告之,吾罪也,當死以謝綽。 」會有詔,死罪得以擊賊自效。 信安吏人詣使者叩頭曰:「辛君人命所懸,不然亦無信安矣。 」使者留之以討賊。 帝怒,斬使者。 大德獲全。 王冑,字承基,琅邪臨沂人也。 祖筠、父祥,並《南史》有傳。 冑少有逸才,仕陳,歷太子舍人、東陽王文學。 及陳滅,晉王廣引為博士。 仁壽末,從劉方擊林邑,以功授帥都督。 大業初,為著作佐郎,以文詞為煬帝所重。 帝嘗自東都還京師,賜天下大酺四日。 為五言詩,詔群官詩成者奏之。 帝覽冑詩而善之,因謂侍臣曰:「氣高致遠,歸之於冑;詞清體潤,其在世基;意密理新,惟庾自直。 過此者未可以言詩也。 」帝所有篇什,多令繼和。 與虞綽齊名,同志友善,于時後進之士,咸以二人為準的。 從征遼東,進授朝散大夫。 第4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