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國珍欲就祖、父,西葬舊鄉。 後緣前世諸胡多在洛葬,有終洛之心。 崔光嘗對太后前問國珍:「國公萬年後,為在此安厝?為歸長安?」國珍言:「當陪葬天子山陵。 」及病危,太后請以後事,竟言還安定。 語遂惛忽。 太后問清河王懌與崔光等,議去留。 懌等皆以病亂,請從先言。 太后猶記崔光昔與國珍言,遂營墓于洛陽。 太后雖外從眾議,而深追臨終之語,云:「我公之遠慕二親,亦吾之思父母也。 」追崇假黃鉞、使持節、侍中、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太尉公、司州牧,號太上秦公,加九錫,葬以殊禮。 給九旒鑾輅,武賁班劍百人,前後部羽葆鼓吹,巉輬車,謚曰文宣公。 賜物三千段,粟一千五百石。 又詔贈國珍祖父、父,兄下逮從子,皆有封職。 持節就安定監護喪事。 靈太后迎太上君神柩還第,與國珍俱葬,贈襚一與國珍同。 及國珍神主入廟,詔太常權給以軒縣之樂,六佾之舞。 初,國珍無男,養兄真子僧洗為後。 後納趙平君,生子祥,字元吉,襲封。 故事,世襲例皆減邑,唯祥獨得全封。 趙平君薨,給東園秘器,明帝服小功服,舉哀于東堂,靈太后服齊衰期。 葬于太上君墓左,不得祔合。 祥歷位殿中尚書、中書監、侍中,改封平涼郡公。 薨,贈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謚曰孝景。 僧洗字湛輝,封爰德縣公,位中書監、侍中,改封濮陽郡公。 僧洗自永安後廢棄,不預朝政。 天平四年,薨。 詔給東園秘器,贈太師、太尉公、錄尚書事、雍州刺史,謚曰孝。 真長子寧,字惠歸,襲國珍先爵,改為臨涇伯,後進為公。 歷岐涇二州刺史,卒,謚曰孝穆。 女為清河王亶妃,生孝靜皇帝。 武定初,贈太師、太尉公、錄尚書事,謚曰孝昭。 子虔,字僧敬。 元叉之廢靈太后,虔時為千牛備身,與備身張車渠等謀叉。 事發,叉殺車渠等,虔坐遠徙。 靈太后反政,征為吏部郎中。 太后好以家人禮與親族宴戲,虔常致諫,由是,後宴謔多不預焉。 出為涇州刺史,封安陽縣侯。 興和三年,以帝元舅,超遷司空公。 薨,贈太傅、太尉公、尚書仆射、徐州刺史,謚曰宣。 葬日,百官會葬,乘輿送於郭外。 子長粲。 長粲仕齊,累遷章武太守,為政清靜,頗得人和。 除兼併省尚書左丞,當官正色,無所迴避。 尚書左仆射趙彥深密勿樞要,中書舍人裴澤便蕃左右,以殿門受拜,皆彈糾之。 彥深等頗有恨言,長粲不以介意。 後主踐祚,長粲被敕,與黃門馮子琮出入禁中,專典敷奏。 武成還鄴,後主在晉陽,長粲仍受委留後。 後主從武成還鄴,仍敕在京省判度支尚書,監議五禮。 武成崩,與領軍婁定遠、錄尚書趙彥深、左仆射和士開、高文遙、領軍綦連猛、高阿那肱、右仆射唐邕,同知朝政,時人號為八貴。 于後定遠、文遙並出,唐邕專典外兵,綦連猛、高阿那肱別總武任,長粲常在左右,兼宣詔令。 從幸晉陽。 後主既富於春秋,庶事皆相歸委。 長粲盡心毗奉,甚得名譽。 又正為侍中。 丁母憂,給假馳驛奔喪。 尋有詔,起複前任。 隴東王長仁心欲入處機要之地,為執政不許。 長仁疑長粲通謀,大以為恨,言于太后,發其陰私,請出為州。 太后為言于後主,不獲已,從焉。 除趙州刺史。 及辭,眷戀流涕,後主亦憫然慰勉之。 至州,存心政事,為人吏所懷。 因沐發,手不得舉,失瘖,卒於州。 後主聞而傷悼,在朝文武嗟嘆,咸惜之。 贈司空公、尚書左仆射、瀛州刺史,謚文貞公。 長粲性溫雅,在官清潔。 但始居要密,便為子叔泉取清河王崔德儉女為妻。 在晉陽處分,用妻弟王逖與德儉對為司徒主簿,時論以此譏之。 又性好內。 有一侍婢,其妻王驕妒,手刺殺之,為此忿恨,數年不相見。 親表為之語曰:「自我不見,于今三年。 」後納妾李氏,仍與王氏別宅,亦無朝拜之禮。 嫠婦公孫氏也,已殺三夫,長粲不信,強取之,令與李氏同住,未期而亡。 子仲操,位陳留太守。 次叔泉,通直散騎侍郎。 先是,望氣者上言,太白食昴,法當大赦。 和士開奏聞,詔降罪人以應之。 尚書左仆射徐之才諳練往事,語士開曰:「天垂象,見吉凶,有成災者,有不成災者。 案昴,趙分,或雲趙地有災。 古者,王侯各在封邑,故分野有災,當其君長。 今吾等虛名,竟不之國。 刺史專令一境,善惡所歸,比來多以刺史為驗。 」未幾而長粲死焉。 寧弟盛,字歸興,位左衛將軍,賜爵江陽男。 歷幽、瀛二州刺史,為政清靜,人吏愛之。 轉冀州刺史,卒,賜司徒公、錄尚書事、定州刺史,追封陽平郡公,謚曰懿穆。 明帝后納其女為皇太后。 太后舅皇甫集,字元會,一字文都,安定朝那人。 封涇陽縣公,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右衛大將軍,贈侍中、司空公,謚曰靜。 集弟度,字文亮,封安縣公,累遷尚書左仆射,領左衛將軍。 度頑蔽,每與人言,自稱仆射,時人方之毛嘉。 正光初,元叉出之為都督、瀛州刺史。 度不願出,頻表固辭,乃除右光祿大夫。 孝昌元年,為司空、領軍將軍,加侍中。 元叉之見出也,恐朝夕誅滅,度與妻陳氏,多納其貨,為之左右。 度無子,養兄集子子熙為子。 子熙嫂趙郡太守裴佗女。 佗還京師,度問佗外何消息,佗曰:「行路所聞,唯道明公多取元叉金帛,遠近無不慨嘆。 公宜戮此罪人,以謝天下。 」陳氏聞而惡之。 又攝吏部事,遷司徒,兼尚書令,不拜。 尋轉太尉,孜孜營利,老而彌甚。 遷授之際,皆自請乞。 靈太后知其無用。 以舅氏,難違之。 然所歷官,最為貪蠹。 爾硃榮入洛,西奔兄子華州刺史邕,尋與邕為人所殺。 楊騰,弘農人,文帝之舅也。 父貴,琅邪郡守,封華陰男。 騰妹為京兆王愉妃,故騰得處貴游。 景明初,襲爵。 後為襄城太守,甚有聲稱。 文帝即位,位開府儀同三司,出鎮河東。 薨,贈司空、雍州刺史,謚曰貞襄。 子盛。 乙弗繪,河南洛陽人,文帝皇后之兄也。 文帝即位,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監、魏昌縣公。 又為吏部尚書。 趙猛,太安狄那人也。 姊為齊文穆皇帝繼室,生趙郡公琛。 猛性方直,頗有器干。 齊神武舉義,以預義勛,封信都縣伯。 累遷南營州刺史。 卒,贈司空公。 胡長仁,字孝隆,安定臨涇人,齊武成皇后長兄也。 父延之,魏中書令、兗州刺史。 大寧中,贈司空公。 長仁以內戚,歷位尚書左仆射、尚書令。 及武成崩,預參朝政,封隴東郡王。 左丞酈孝裕、郎中陸仁惠、盧元亮厚相結託。 長仁每上省,孝裕必方駕而來。 省務既繁,簿案堆積,令史欲諮都坐者,日有百數。 孝裕屏人私話,朝退亦相隨。 仁惠、元亮又伺閒而往,停斷公事,人號為三佞。 長仁私游仄密,處處追尋。 孝裕勸其求進,和士開深疾之,於是奏除孝裕為章武郡守,元亮為淮南郡守,仁惠為幽州長史。 孝裕又說長仁曰:「王陽臥疾,和士開必來,因而殺之。 入見太后,不過百日失官,便代其處。 」士開知其謀,更徙孝裕為北營州建德郡守。 長仁每干執事,求為領軍。 將相文武以主上富於春秋,母后家不可專政,故抑而不許。 以本官攝選。 長仁性好威福,意猶未盡。 先是尚書胡長粲奏事內省,長仁疑粲間己,苦請太后出之。 第4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