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納其女為後,曰:「《白武通》云:王所不臣,數有三焉。 妻之父母,抑言其一。 此所謂供承宗廟,不欲奪私心。 然吾季著于《春秋》,無臣證于往牒,既許通體之一,用開至尊之敬。 比長秋配極,陰政既敷,未聞有司,陳奏斯式。 可詔太師,輟臣從禮。 」又勒集書造儀付外。 孝文前後納熙三女,二為後,一為左昭儀。 由是馮氏寵貴益隆,賞賜累巨萬。 帝每詔熙上書不臣,入朝不拜,熙上書如舊。 熙于後遇疾,綿寢四載。 詔遣監問,道路相望,車駕亦數幸焉。 將遷洛,帝親與熙別,見其困篤,歔欷流涕。 密敕宕昌公主遇曰:「太師萬一,即可監護喪事。 」十九年,薨于代。 車駕在淮南,留台表聞,還至徐州,乃舉哀,為制緦服。 詔有司預辨凶儀,並開魏京之墓,令公主之柩,俱向伊洛。 凡所營送,皆公家為備。 又敕代給彩帛,前後六千匹,以供凶用。 皇后詣代都赴哭,太子恂亦赴代哭弔。 將葬,贈假黃鉞、侍中、都督十州諸軍事、大司馬、太尉、冀州刺史,加黃屋、左纛,備九錫、前後部羽葆鼓吹,皆依晉太宰、安平獻王故事。 有司奏謚,詔曰:「可以威強恢遠曰武,奉謚于公。 」柩至七里澗,帝服縗往迎,叩靈悲慟而拜焉。 葬日,送臨墓所,親作志銘。 主生二子,誕、脩。 誕字思正,脩字寶業,皆姿質妍麗。 年才十餘,文明太后俱引入禁中,申以教誡。 然不能習讀經史,兄弟並無學術,徒整飾容儀,寬雅恭謹而已。 誕與孝文同歲,幼侍書學,仍蒙親待,尚帝妹樂安長公主,拜駙馬都尉、侍中、征西大將軍、南平王。 脩侍中、鎮北大將軍、尚書、東平公。 又除誕儀曹尚書,知殿中事。 及罷庶姓王,誕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中軍將軍、特進,改封長樂郡公。 誕拜官,孝文立於庭,遙受其拜,既訖還室。 脩降為侯。 誕、脩雖並長宮禁,而性趣乖別。 誕性淳篤,脩乃浮競。 誕亦未能誨督其過,然時言于太后。 孝文嚴責之,至于楚捶。 由是陰懷毒恨,遂結左右有憾于誕者,求藥,欲因食害誕。 事覺,帝自詰之,具得情狀。 誕引過謝,乞全脩命。 帝以誕父老,又重其意,不致于法,撻之百餘,黜為平城百姓。 脩妻,司空穆亮女也,求離婚,請免官。 帝引管、蔡事,皆不許。 帝寵誕,仍作同輿而載,同案而食,同席坐臥。 彭城王勰、北海王詳雖直禁中,然親近不及。 十六年,以誕為司徒。 帝既愛誕,除官日,親為制三讓表,並啟。 將拜,又為其章謝。 尋加車騎大將軍、太子太師。 十八年,帝謂其無師傅獎導風,誕深自誨責。 從駕南伐,十九年,至鐘離。 誕遇疾,不能侍從,帝日省問,醫藥備加。 帝鋭意臨江,乃命六軍發鐘離南轅,與誕泣訣。 左右皆入,無不掩涕。 時誕已惙然,強坐視帝,悲而淚不能下,言「夢太后來呼臣“。 帝嗚咽,執手而出,遂行。 是日,去鐘離五十里許,昏時,告誕薨問,帝哀不自勝。 時崔慧景、裴叔業軍在中淮,去所次不過百里,帝乃輕駕西還,從者數千人,夜至誕薨所。 拊屍哀慟,若喪至戚,達旦聲淚不絶。 從者亦迭舉音。 帝以所服衣幍充襚,親自臨視,徹樂去膳,宣敕六軍,止臨江之駕。 帝親北度,慟哭極哀。 喪至洛陽,車駕猶在鐘離。 詔留守賜賻物布帛五千匹、谷五千斛,以供葬事。 贈假黃鉞、使持節、大司馬,領司徒、侍中、都督,太師、駙馬、公如故。 加以殊禮,備錫九命,依晉大司馬、齊王攸故事。 有司奏謚,詔曰:“案謚法,主善行德曰元,柔克有光曰懿。 昔貞惠兼美,受三謚之榮;忠武雙徽,錫兩號之茂。 式準前訓,宜契具瞻。 既自少綢繆,知之惟朕,案行定名,謚曰元懿。 」帝又親為作碑文及輓歌詞,皆窮美盡哀,事過其厚。 車駕還京,遂親至誕墓,停車而哭。 使彭城王勰詔群官脫硃衣,服單衣介幘而哭司徒,貴者示以朋友,微者示如僚佐。 公主貞厚有禮度,產二男。 長子穆,字孝和,襲熙爵,避皇子愉封,改封扶風郡公。 尚孝文女順陽長公主,拜駙馬都尉,歷員外通直散騎常侍。 穆與叔輔興不和。 輔興亡,贈相州刺史,祖載在庭,而穆方高車良馬,恭受職命,言宴滿堂,忻笑自若,為御史中尉、東平王匡所劾。 後位金紫光祿大夫,遇害河陰,贈司空、雍州刺史。 子冏,字景昭,襲爵昌黎王。 尋以庶姓罷王,仍襲扶風郡公。 子峭,字子漢,齊受禪,例降。 穆弟顥,襲父誕長樂郡公。 脩弟聿,字寶興,廢后同產兄也。 位黃門郎、信都伯。 後坐妹廢,免為長樂百姓。 宣武時,卒於河南尹。 聿同產弟風,幼養于宮,文明太后特加愛念。 數歲賜爵至北平王,拜太子中庶子,出入禁闥,寵侔二兄。 孝文親政後,恩寵稍衰,降爵為侯。 幽後立,乃復敘用。 後死,亦冗散。 卒,贈青州刺史。 崔光之兼黃門也,與聿俱直。 光每謂之曰:「君家富貴大盛,終必衰敗。 」聿云:「我家何負四海,乃咒我也!」光云:「以古推之,不可不慎。 」時熙為太保,誕司徒、太子太傅,脩侍中、尚書,聿黃門,廢后在位,禮愛未弛。 是後歲余,脩以罪棄,熙、誕喪亡,後廢,聿退。 時人以為盛必衰也。 李惠,中山人,思皇后之父也。 父蓋,少知名,歷位殿中都官二尚書、左將軍、南郡公。 初,太武妹武威長公主,故涼王沮渠牧犍之妻。 太武平涼州,頗以公主通密計之助,故寵遇差隆,詔蓋尚焉。 蓋妻與氏以是出。 後蓋加侍中、駙馬都尉、殿中都官尚書、右仆射。 卒官,贈征南大將軍、定州刺史、中山王,謚曰莊。 惠弱冠襲父爵,妻襄城王韓頽女,生二女,長即後也。 惠歷位散騎常侍、侍中,征西大將軍、秦益二州刺史,進爵為王。 轉雍州刺史、征南大將軍,加長安鎮大將。 惠長於思察。 雍州事,有燕爭巢,鬥已累日,惠令人掩獲,試命綱紀斷之,並辭。 惠乃使卒以弱竹彈兩燕,既而一去一留,惠笑謂吏屬曰:「此留者自計為巢功重,彼去者既經楚痛,理無固心。 」群下伏其深察。 人有負鹽負薪者,同釋重檐息樹陰。 二人將行,爭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爭者出,顧州綱紀曰:「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無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擊之,見少鹽屑,「得其實矣。 」使爭者視之,負薪者乃伏而就罪。 凡所察究,多如此類,由是吏人莫敢欺犯。 後為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王如故。 歷政有美績。 惠素為文明太后所忌。 誣惠將南叛,誅之。 惠二弟初、樂與惠諸子同戮。 後妻梁氏亦死青州,盡沒其家財。 惠本無釁故,天下冤惜焉。 惠從弟鳳為定州刺史、安縣王長樂主簿。 後長樂以罪賜死,時卜筮者河間邢瓚辭引鳳,雲長樂不軌,鳳為謀主,伏誅。 唯鳳弟道念與鳳子及兄弟之子皆逃免,後遇赦乃出。 太和十二年,孝文將爵舅氏,詔訪存者。 而惠諸從以再離孥戮,難於應命。 唯道念敢先詣闕,乃申後妹及鳳兄弟子女之存者。 於是賜鳳子屯爵柏人侯,安祖浮陽侯,興祖安喜侯,道念真定侯,從弟寄生高邑子,皆加將軍。 十五年,安祖昆弟四人,以外戚蒙見。 詔謂曰:「卿之先世,內外有犯,得罪于時。 然官必用才,以親非興邦之選。 外氏之寵,超於末葉。 從今已後,自非奇才,不得復外戚謬班抽舉。 既無殊能,今且可還。 」後例降爵,宜祖等改侯為伯,並去軍號。 第4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