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曰:虎嘯風生,龍騰雲起,英賢奪發,亦各因時。 張定和、張CO、麥鐵杖皆一時壯士,而困于貧賤。 當其鬱抑未遇,亦安知有鴻鵠志哉!終能振拔汙泥,申其力用,符馬革之願,快生平之必,得丈夫之節矣。 孟才、錢傑、沈光等感懷恩舊,臨難亡身,雖功無所成,其志有可稱矣。 權武素無行檢,不拘刑憲,終取黜辱,不亦宜哉!仁恭武毅見知,文以取達,初在汲郡,清能可紀,後居馬邑,貪吝而亡。 鮮克有終,斯言乃驗。 吐萬緒、董純以萑蒲不翦,遽嬰罪戮。 大業之季,盜可盡乎?俱羅欲加之罪,非其咎釁。 王辯殞身勍敵,志在勤王。 陳稜縞素髮喪,哀感行路,義之所動,固已深乎!趙才雖人而無儀,志在強直,拒世基之諂,可謂不苟同矣。 列傳第六十七 宇文述雲定興 趙行樞 述子化及 司馬德戡 裴虔通 王世充 段達 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 高祖侰與敦、曾祖長壽、祖孤,仕魏,併為沃野鎮軍主。 父盛,仕周,位上柱國、大宗伯。 述少驍鋭,便弓馬。 年十一時,有相者謂曰:「公子善自愛,後當位極人臣。 」周武帝時,以父軍功,起家拜開府。 述性謹密,周大塚宰宇文護甚愛之,以本官領護親信。 及武帝親總萬機,召為左宮伯,累遷英果中大夫,賜爵博陵郡公,改封濮陽郡公。 尉遲迥作亂,述以行軍總管從韋孝寬擊之,破迥將李雋軍于懷州,又與諸將破尉惇于永平橋。 以功超拜上柱國,進爵褒國公。 開皇初拜右衛大將軍。 平陳之役,以行軍總管自六合而濟。 時韓擒、賀若弼兩軍趣丹陽,述據石頭以為聲援。 陳主既禽,而蕭瓛、蕭岩據東吳地。 述領行軍總管元契、張默言等討之,落叢公燕榮以舟師自東海至,亦受述節度,於是吳會悉平。 以功授子化及為開府,徙拜安州總管。 時晉王廣鎮揚州,甚善於述,奏為壽州總管。 王時陰有奪宗之志,請計于述。 述曰:「皇太子失愛已久。 大王才能蓋世,數經將領,主上之與內宮,咸所鍾愛,四海之望,實歸大王。 然廢立國家大事,能移主上者,唯楊素耳。 移素謀者,唯其弟約。 述雅知約,請朝京師,與約共圖廢立。 」晉王大悅,多賫金寶,資述入關。 述數請約,盛陳器玩,與之酣暢,因共博戲,每陽不勝,輸所將金寶。 約所得既多,稍以謝述。 述因曰:「此晉王賜述,令與公為歡。 」約大驚曰:「何為者?」述因為王申意。 約然其說,退言于素,亦從之。 於是晉王與述情好益密,命述子士及尚南陽公主,後賞賜不可勝計。 及晉王為皇太子,以述為左衛率。 舊令,率官第四品,以述素貴,遂進率品第三,其見重如此。 煬帝嗣位,拜左衛大將軍,參掌武官選事。 後改封許國公,尋加開府儀同三司,每冬正朝會,輒給鼓吹一部。 從幸榆林,時鐵勒契弊歌稜攻敗吐谷渾。 其部攜散,遂遣使請降,求救。 帝令述以兵撫納降附。 吐谷渾見述擁強兵,懼不敢降,遂西遁。 述追至曼頭城,攻拔之。 乘勝至赤水城,復拔之。 其餘黨走屯丘尼川,進擊,大破之,獲其王公、尚書、將軍二百人。 渾主南走雪山,其故地皆空。 帝大悅。 明年,從帝西巡至金山,登燕支,述每為斥候。 時渾賊復寇張掖,述進擊走之。 還至江都宮,敕述與蘇威常典選舉,參預朝政。 述時貴重,委任與威等,其親愛則過之。 帝所得遠方貢獻及四時口味,輒見班賜,中使相望于道。 述善於供奉,俯仰折旋,容止便辟,宿衛咸取則焉。 又有巧思,凡所裝飾,皆出人意表。 數以奇服異物進宮掖,由是帝彌悅焉。 言無不從,勢傾朝廷。 左衛將軍張瑾與述連官,嘗有評議,偶不中意,述張目瞋之,瑾惶懼而走。 文武百僚莫敢違忤。 性貪鄙,知人有珍異物,必求取,富商大賈及隴右諸鬍子弟,皆接以恩意,呼之為兒。 由是競加饋遺,金寶累積。 後庭曳羅綺者甚眾,家僮千餘人,皆控良馬,被服金玉。 及征高麗,述為扶餘道軍將,臨發,帝謂曰:「禮,七十者行役以婦人從,公宜以家累自隨。 古稱婦人不入軍,謂臨戰時耳。 至軍壘間,無所傷也。 項籍虞兮,即其故事。 」述與九軍至鴨綠水,糧盡,議欲班師。 諸將多異同,述又不測帝意。 會乙支文德來詣其營,述先與于仲文俱奉密旨,令誘執文德。 既而緩縱,文德逃歸,述內不自安,遂與諸將度水追之。 時文德見述軍中多饑色,欲疲述眾,每鬥便北。 述一日中七戰皆捷,既恃驟勝,又內逼群議,遂進,東濟薩水,去平壤城三十里,因山為營。 文德復遣使偽降,請述曰:「若旋師者,當奉高元朝行在所。 」述見士卒疲弊,不可復戰,又平壤險固,卒難致力,遂因其詐而還。 眾半濟,賊擊後軍。 於是大潰不可禁止,九軍敗績,一日一夜,還至鴨綠水,行四百五十里。 初度遼,九軍三十萬五千人,及還至遼東城,唯二千七百人。 帝怒,除其名。 明年,帝又事遼東,複述官爵,待之如初。 從至遼東,與將軍楊義臣率兵復臨鴨綠水。 會楊玄感作亂,帝召述馳驛討玄感。 時玄感逼東都,聞述軍至,西遁將圖關中。 述與刑部尚書衛玄、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武衛將軍屈突通等躡之。 至閿鄉皇天原,與玄感相及,斬其首,傳行在所。 復從東征,至懷遠而還。 突厥之圍雁門也,帝大懼,述請潰圍而出。 來護兒及樊子蓋並固諫,帝乃止。 及圍解,次太原,議者多勸帝還京師,帝有難色。 述奏曰:「從官妻子多在東都,請便道向洛陽,自潼關入。 」帝從之。 尋至東都,又觀望帝意,勸幸江都宮。 述于江都遇疾,及疾篤,帝令中使相望于第,謂述有何言。 述曰:「願陛下一能降臨。 」帝遣司宮魏氏謂曰:「公危篤,朕憚相煩動。 必有言,可陳也。 」述流涕曰:「臣子化及,早預籓邸,願陛下哀憐之。 士及夙蒙天恩,亦堪驅策。 臣死後,智及不可久留,願早除之,望不破門戶。 」魏氏返命,隱其言,因詭對曰:「述唯憶陛下耳。 」帝泫然曰:「述憶我耶?」將親臨之,宮人百僚諫乃止。 及薨,帝為廢朝,贈司徒、尚書令、十郡太守,班劍四十人,轀輬車,前後部鼓吹,謚曰恭。 詔黃門侍郎裴矩祭以太牢,鴻臚監護喪事。 雲定興者,附會于述。 初,定興女為皇太子勇昭訓,及勇廢,除名配少府。 定興先得昭訓明珠絡帷,私賂于述,自是數共交遊。 定興每時節必有賂遺,並以音樂干述。 述素好著奇服,炫耀時人。 定興為制馬韉,于后角上缺方三寸,以露白色,世輕薄者率仿學之,謂為許公缺勢。 又遇天寒,定興曰:「入內宿衛,必當耳冷。 」述曰:「然。 」乃制夾頭巾,令深袹耳,人又學之,名為許公袹勢。 述大悅曰:「雲兄所作,必能變俗。 我聞作事可法,故不虛也。 」後帝將事四夷,大造兵器,述薦之,因敕少府工匠並取其節度。 述欲為之求官,謂之曰:「兄所製器仗併合上心,而不得官者,為長寧兄弟猶未死耳。 」定興曰:「此無用物,何不勸上殺之?」述因奏曰:「房陵諸子,年並成立,今欲動兵征討,若將從駕,則守掌為難;若留一處,又恐不可。 進退無用,請早處分。 」因鳩殺長寧,又遣以下七弟分配嶺表,于路盡殺之。 其年大閲,帝稱甲仗為佳,述奏並雲定興之功也。 擢授少府丞。 十一年,累遷屯衛大將軍。 又有趙行樞者,本太常樂戶,家財億計。 述謂為兒,受其賂遺,稱為驍勇,起家為折衝郎將。 第4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