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俱羅,馮翊下邽人。 身長八尺,膂力絶人,聲氣雄壯,言聞數百步。 為大都督,從晉王廣平陳,以功拜開府。 及沈玄懀、高智慧等作亂江南,楊素以俱羅壯勇,請與同行。 有功,加上開府,封高唐縣公,拜疊州總管。 以母憂去職。 還至扶風,會楊素將出靈州道擊突厥,逢之,送與俱行。 及遇賊,俱羅與數騎奔擊,瞋目大呼,所當皆披靡。 以功進位柱國,拜豐州總管。 突厥入境,輒禽斬之,自是屏跡,不敢畜牧于塞下。 初,煬帝在籓,俱羅弟贊以左右從,累遷大都督。 及帝嗣位,拜車騎將軍。 贊凶暴,令左右炙肉,遇不中意,以簽刺瞎其眼,溫酒不適口者,立斷其舌。 帝以籓邸之舊,不忍加誅,謂近臣曰:「弟既如此,兄亦可知。 」因召俱羅責之,出贊于獄,令自為計。 贊至家,飲藥而死。 帝恐俱羅不安,慮生邊患,轉安州刺史,遷趙郡太守。 後因朝集至東都,與將軍梁伯隱有舊,數相往來。 又從郡多將雜物以貢獻,帝不受,因遺權貴。 御史劾俱羅以郡將交通內臣,帝大怒,與伯隱俱坐除名。 未幾,越巂飛山蠻反,詔俱羅白衣領將,並率蜀郡都尉段鐘葵討平之。 大業九年,重征高麗,以俱羅為碣石道軍將。 及還,江南劉元進作亂,詔俱羅將兵向會稽諸郡逐捕之。 時百姓思亂,從盜如市,俱羅擊賊帥硃燮、管崇等,戰無不捷。 然賊勢浸盛,敗而復聚。 俱羅度賊非歲月可平,諸子並在京、洛,又見天下漸亂,終恐道路隔絶。 于時東都饑饉,谷食踴貴,俱羅遣家僮將船米至東都糶之,益市財貨,潛迎諸子。 朝廷微知之,恐有異志,案驗不得其罪。 帝復令大理司直梁敬真就鎖將詣東都,俱羅相表異人,目有重瞳,陰為帝之所忌。 敬真希旨,奏俱羅師徒敗衄,斬東都市,家口籍沒。 王辯,字警略,馮翊蒲城人也。 祖訓,以行商致富。 魏世,出粟助給軍糧,為假清河太守。 辯少習兵書,尤善騎射,慷慨有大志。 在周,以軍功授帥都督。 仁壽中,累遷車騎將軍。 後從楊素討平漢王諒,賜爵武寧縣男。 累以軍功,加至通議大夫,尋遷武賁郎將。 及山東盜賊起,帝引辯升禦榻,問以方略。 辯論取賊勢,帝稱善曰:「誠如此,賊不足憂。 」於是發從行步騎三千,擊敗之,賜黃金二百兩。 勃海賊帥高士達自號東海公,眾以萬數。 令辯擊之,屢挫其鋭。 帝在江都宮,聞而召之,及見,禮賜甚厚,復令往信都經略士達,復戰破之,優詔褒顯。 時賊帥郝孝德、孫宣雅、時季康、竇建德、魏刀兒等往往屯聚,大者十數萬,小者數千,寇掠河北。 辯擊之,所向皆捷。 及翟讓寇徐、豫,辯頻擊走之。 讓尋與李密屯據洛口倉,辯與王世充討密,阻洛水相持經年。 辯攻敗密。 乘勝將入城,世充不知,恐將士勞倦,鳴角收兵,翻為密徒所乘,官軍大潰,不可救止。 辯至洛水,橋已壞。 遂涉水至中流,為溺人所引墜馬,竟溺死。 三軍莫不痛惜之。 時有河南斛斯萬善,驍勇果毅,與辯齊名。 從衛玄討楊玄感,萬善與數騎追及之,玄感窘迫自殺。 由是知名,拜武賁郎將。 突厥始畢之圍雁門,萬善奮擊之,所向皆破。 由是突厥莫敢逼城,十許日竟退,萬善力也。 後頻討群盜,累功至將軍。 又有將軍鹿願、范貴、馮孝慈,俱為將帥,數從征伐,並有名于世。 事皆亡失,故史官闕雲。 陳稜,字長威,廬江襄安人也。 祖碩,以漁釣自給。 父峴,少驍勇,事章大寶為帳內部曲。 告大寶反,授譙州刺史。 陳滅,廢于家。 高智慧、汪文進反,廬江豪傑亦舉兵相應。 以峴舊將,共推為主。 峴欲拒之,稜謂峴曰:「眾亂既作,拒之禍且及己,不如偽從,別為後計。 」峴然之。 後潛使稜至柱國李徹所,請為內應。 徹上其事,拜上大將軍、宣州刺史,封譙郡公,詔徹應接之。 徹軍未至,謀泄,為其黨所殺,稜以獲免。 上以其父之故,拜開府,尋領鄉兵。 大業三年,拜武賁郎將。 後與朝請大夫張鎮周自義安泛海擊流求國,月餘而至。 流求人初見船艦,以為商旅,往往詣軍貿易。 稜率眾登岸,遣鎮周為先鋒。 其主歡斯渴刺兜遣兵拒戰,鎮周頻破之。 稜進至低沒檀洞,其小王歡斯老模拒戰,稜敗之,斬老模。 其日霧雨晦冥,將士皆懼,稜刑白馬以祭海神,既而開霽。 分為五軍,趣其都邑,乘勝逐北,至其柵,破之,斬渴刺兜,獲其子島槌,虜男女數千而歸。 帝大悅。 加稜右光祿大夫,鎮周金紫光祿大夫。 遼東之役,以宿衛遷左光祿大夫。 明年,帝復征遼東,稜為東萊留守。 楊玄感反,稜擊平黎陽,斬玄感所署刺史元務本。 尋奉詔于江南營戰艦。 至彭城,賊帥孟讓據都梁宮,阻淮為固。 稜潛于下流而濟,至江都,襲破讓。 以功進位光祿大夫,賜爵信安侯。 後帝幸江都宮,俄而李子通據海陵,左才相掠淮北,杜伏威屯六合,帝遣夌擊之,往見克捷,超拜右禦衛將軍。 復度清江,擊宣城賊。 俄而帝以弒崩,宇文化及引軍北上,召稜守江都。 稜集眾縞素,為煬帝發喪,備儀衛,改葬于吳公台下,衰杖送喪,慟感行路,論者深義之。 稜後為李子通所陷,奔杜伏威,伏威忌而害之。 趙才,字孝才,張掖酒泉人也。 祖隗,魏銀表光祿大夫、樂浪太守。 父壽,周順政太守。 才少驍武,便弓馬,性粗悍,無威儀。 仕周,為輿正上士。 隋文帝受禪,以軍功至上儀同。 後配事晉王,為右虞候率。 煬帝即位,轉左備身驃騎、右驍衛將軍。 帝以才籓邸舊臣,漸見親待。 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聲。 轉右候衛將軍。 從征吐谷渾,以為行軍總管,率衛尉卿劉權、兵部侍郎明雅等出合河道,破賊,以功進金紫光祿大夫。 及遼東之役,再出碣石道。 再遷右候衛大將軍。 時帝每事巡幸,才恆為斥候,肅遏奸非,無所迴避。 在途遇公卿妻子有違禁者,才輒醜言大罵,多所援及。 時人雖患其不遜,然才守正,無如之何。 十二年,帝將幸江都,才見四海土崩,諫請還京師,安兆庶。 帝大怒,以才屬吏,旬日乃出之。 遂幸江都,待遇逾昵。 時江都糧盡,內史侍郎虞世基、秘書監袁充等多勸帝幸丹陽。 才極陳入京策,世基極言度江便。 帝無言,才與世基相忿而出。 宇文化及殺逆之際,才時在苑北,化及遣驍果席德方執之,謂曰:「今日之事,祇得如此。 」才默然不對。 化及忿才無言,將殺之,三日乃釋,以本官從事,鬱鬱不得志。 才嘗對化及宴,請勸其同謀逆者十八人楊士覽等酒,化及許之。 才執杯曰:“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復余處更為。 諸人默然不對。 行止聊城,遇疾。 俄而化及為竇建德所破,才復見虜。 心彌不平,數日而卒。 仁壽、大業間有蘭興洛、賀蘭蕃,俱為武候將軍,剛嚴正直,不避強禦,咸以稱職知名。 第41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