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曰:隋文肇基王業,劉昉實啟其謀,于時當軸執鈞,物無異論。 不能忘身急病,以義斷恩,方乃慮難求全,偷安懷祿。 其在周也,靡忠貞之節;其奉隋也,愧竭命之誠。 非義掩其前功,蓄怨興其後釁,而望不陷刑闢,保貴全生,難矣。 柳裘、皇甫績,因人成事,好亂樂禍,大運光啟,並參樞要。 斯固在人欲其悅己,在我欲其罵人,理自然也。 晏嬰有言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 」于昉等見之矣。 郭衍,文皇締構之始,當爪牙之寄;煬帝經綸之際,參心膂之謀。 而如脂如韋,以水濟水,君所謂可,亦曰可焉,君所謂不,亦曰不焉,功雖居多,名不見重。 然則立身行道,可不慎歟!語曰:「無為權首,將受其咎。 」又曰:「無始禍,無兆亂。 」夫忠為令德,施非其人尚或不可,況托足邪徑,又不得其人者歟!張衡奪宗之計,實兆其謀,夫動不以順,能無及于此也?楊汪以學業自許,其終不令,惜乎!裴藴素懷奸險,巧於附會,作威作福,唯利是視,滅亡之禍,其可免乎!袁充少在江東,初以警悟見許,委質隋氏,更以玄象自矜,要求時幸,干進附入,變動星占,謬增晷景,厚誣天道,亂常侮眾。 刑茲勿舍,其在斯乎!李雄斯言為玷,取譏夷翟,以亂從亂,何救誅夷。 列傳第六十三 趙煚 趙芬 王韶 元岩 宇文弼 伊婁謙 李圓通陳茂 郭榮 龐晃李安 楊尚希 張煚 蘇孝慈 元壽 趙煚,字通賢,天水西人也。 祖超宗,魏河東太守。 父仲懿,尚書左丞。 煚少孤,養母至孝。 年十四,有人盜伐其父墓中樹者,煚對之號慟,因執送官。 見魏右仆射周惠達,長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淚交集,惠達為之隕涕嘆息者久之。 及長,沈深有器局,略涉書記。 周文帝引為相府參軍事。 從破洛陽。 及班師,煚請留撫納亡叛,從之。 煚於是帥所領與齊人前後五戰,斬獲甚眾,以功封平定縣男。 累轉中書侍郎。 周閔帝受禪,遷硤州刺史。 蠻酋向天王以兵攻信陵、秭歸,煚襲擊破之,二郡獲全。 時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禦陳,屬霖雨數旬,城頽者百餘步。 蠻酋鄭南鄉叛,引陳將吳明徹欲掩安蜀。 議者皆勸煚益修守禦,煚不從,乃遣使說誘江外生蠻向武陽,令乘虛掩襲南鄉所居,獲其父母妻子。 南鄉聞之,其黨各散,陳兵亦遁。 明年,吳明徹屢為寇患,煚與前後十六戰,每挫其鋒。 以功授開府儀同三司,再遷戶部中大夫。 周武帝欲收齊河南地,煚諫曰:「河南洛陽,四面受敵,縱得不可以守。 請從河北直指太原,傾其巢穴,可一舉以定。 」帝不納,師竟無功。 尋從上柱國于翼自三鴉道伐陳,克十九城而還。 以讒毀,功不見錄。 累遷禦正上大夫。 煚與宗伯斛斯徵素不協,徵後出為齊州刺史,坐事下獄,自知罪重,遂逾獄走。 帝大怒,購之甚急。 煚密奏曰:「徵自以罪重,懼死遁逃,若不北走匈奴,則南奔吳越。 徵雖愚陋,久歷清顯,奔彼敵國,無益聖朝。 今炎旱為災,可因茲大赦。 」帝從之。 徵賴而免,煚卒不言。 隋文帝為丞相,加上開府,再遷大宗伯。 及踐阼,煚授璽紱。 進位大將軍,賜爵金城郡公,拜相州刺史。 朝廷以煚習故事,徵拜尚書右仆射。 未幾,以忤旨出為陝州刺史,轉冀州刺史,甚有威惠。 煚嘗有疾,百姓奔馳,爭為祈禱,其得人情如此。 冀州市多奸詐,煚為銅鬥鐵尺。 置於肆,百姓便之。 帝聞而嘉焉,頒之天下,以為常法。 嘗有人盜煚田中蒿,為吏所執。 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風化,彼何罪也?」慰諭遣之,令人載蒿一車賜盜者,盜愧過于重刑。 帝幸洛陽,煚來朝,帝勞之。 卒於官。 子義臣嗣,位至太子洗馬。 後同楊諒反,誅。 趙芬,字士茂,天水西人也。 父諒,周秦州刺史。 芬少有辯智,頗涉經史。 周引為相府鎧曹參軍。 歷記室,累遷開府儀同三司。 性強濟,所居之職,皆有聲績。 周武帝親總萬機,拜內史下大夫,轉小禦正。 明習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議,眾不能決者,芬輒為評斷,莫不稱善。 後為司會。 及申國公李穆討齊,引為行軍長史,封淮安縣男。 再遷東京小宗伯,鎮洛陽。 隋文帝為丞相,尉遲迥與司馬消難陰謀往來,芬察知之,密白帝。 由是深見親委,遷東京左仆射,進爵郡公。 開皇初,罷東京官,拜尚書右仆射,與郢公王誼修律令。 俄兼內史令,甚見信任。 未幾,以老病出為蒲州刺史,加金紫光祿大夫,仍領關東運漕,賜錢百萬、粟五千石而遣之。 後數年,上表乞骸骨,征還京師。 賜以三驥軺車,几杖被縟,歸於家。 皇太子又致巾帔。 後數年,卒,帝遣使致祭,鴻臚監護喪事。 子元恪嗣,位揚州總管司馬,左遷候衛長史。 少子元楷,與元恪皆明干世事。 元楷,大業中為歷陽郡丞,與廬江郡丞徐仲宗俱竭百姓之產,以貢于帝。 仲宗遷南郡丞;元楷超拜江都丞,兼領江都宮監。 王韶,字子相,自雲太原晉陽人也,世居京兆。 祖諧,原州刺史。 父諒,早卒。 韶幼而方雅,頗好奇節,有識者異之。 在周,累以軍功,官至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復轉軍正。 周武帝既拔晉州,意欲旋師,韶諫曰:「取亂侮亡,正在今日。 方欲釋之而去,臣愚深所未解。 」帝大悅。 及齊平,進位開府,封晉陽縣公,賜口馬雜畜萬計。 遷內史中大夫。 宣帝即位,拜豐州刺史,改封昌樂縣公。 隋文帝受禪,進爵項城郡公,轉靈州刺史,加位大將軍。 晉王廣之鎮并州,除行台右仆射,賜彩五百匹。 韶性剛直,王甚憚之,每事諮詢,不敢違法度。 韶嘗奉使檢行長城,後王穿池,起三山,韶既還,自鎖而諫,王謝而罷之。 帝聞而嘉嘆,賜金百兩,並後宮四人。 平陳之役,以本官為元帥府司馬。 及克金陵,韶即鎮焉。 晉王廣班師,留韶于石頭防遏,委以後事。 歲余,征還。 帝謂公卿曰:「晉王以幼出籓,遂能克平吳、越,王子相之力也。 」於是進位柱國,賜奴婢三百口,錦絹五千段。 及上幸并州,以其稱職,特加勞勉。 後上謂曰:「自朕至此,公鬚鬢漸白,無乃憂勞所致?柱石之望,唯在於公,努力勉之!」韶辭謝,上勞而遣之。 秦王俊為并州總管,仍為長史。 歲余,馳驛入京,勞弊而卒。 帝甚傷惜之,謂秦王使者曰:「語爾王,我前令子相緩來,如何乃遣馳驛?殺我子相,豈不由汝!」言甚冫妻愴。 使有司為立宅,曰:「往者何用宅為?但以表我深心耳!」又曰:「子相受我委寄,十有餘年,終始不易。 寵章未極,舍我而死乎!」發言流涕。 因命取子相封事數十紙,傳示群臣曰:「其真言匡正,裨益甚多,吾每披尋,未嘗釋手。 」煬帝即位,追贈司徒、尚書令、靈豳等十州刺史、魏公。 子士隆嗣。 士隆略知書計,尤便弓馬,慷慨有父風。 大業世,頗見親重,位備身將軍,改封耿國公。 越王侗稱帝,士隆率數千兵自江淮而至。 會王世充僭號,甚禮重之,署尚書右仆射。 憂憤,疽發背卒。 第39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