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搖,字世安,河南洛陽人也。 其先與魏同源,初姓普乃,及居洛陽,改為周氏。 曾祖拔拔,祖右六肱,俱為北平王。 父恕延,歷行台仆射、南荊州總管。 搖少剛毅,有武藝,性謹厚,動遵法度。 仕魏,位開府儀同三司。 周閔帝受禪,賜姓車非氏,封金水郡公。 歷鳳、楚二州刺史,吏人安之。 從平齊,以戰功超授柱國,進封夔國公。 未幾,拜晉州總管。 時隋文帝為定州總管,文獻皇后自京師赴州,路經搖所,主禮甚薄。 既而白後曰:「公廨甚富於財,限法不敢輒費。 又王臣無得效私。 」其質直如此。 帝以其奉法,每嘉之。 及為丞相,徙封濟北郡公,拜豫州總管。 帝受禪,複姓周氏。 開皇初,突厥寇邊,燕、薊多被其患,前總管李崇為虜所殺,上思所以鎮之,曰:「無以加周搖。 」拜為幽州總管、六州五十鎮諸軍事。 搖修障塞,謹斥候,邊人安之。 徙尋、襄二州總管,俱有能名,進上柱國。 以老乞骸骨,上勞之曰:「公曆仕三代,保茲遐壽,良足善也。 」賜坐褥。 歸第,終於家,謚曰恭。 獨孤楷,字脩則,不知何許人也,本姓李氏。 父屯,從齊神武帝與周師戰于沙苑,齊師敗績,因為柱國獨孤信所禽,配為士伍,給使信家,漸得親近,因賜姓獨孤氏。 楷少謹厚,便弄馬槊,為宇文護執刀。 數從征伐,賜爵廣阿縣公。 拜右侍下大夫。 從韋孝寬平淮南,以功賜子景雲爵西河縣公。 隋文帝為丞相,進開府,領親信兵。 及受禪,拜右監門將軍。 進封汝陽郡公。 仁壽初,出為原州總管。 時蜀王秀鎮益州,上徵之,猶豫未發。 朝廷恐秀生變,拜楷益州總管,馳傳代之。 秀果有異志,楷諷諭久之,乃就路。 楷察秀有悔色,因勒兵為備。 秀至興樂,去益州四十餘里,將反襲楷,密使覘之,知不可犯而止。 楷在益州,甚有惠政,蜀中父老于今稱之。 煬帝既位,轉并州總管。 遇疾喪明,上表乞骸骨。 帝曰:「公先朝舊臣,臥以鎮之,無勞躬親簿領也。 」以其長子凌雲監省郡事。 其見重如此。 轉長平太守。 卒,謚曰恭。 子凌雲、平雲、彥雲,皆知名。 楷弟盛,性剛烈,有膽略。 以落邸之舊,累遷右屯衛將軍。 宇文化及之亂,裴虔通引兵至成象殿,宿衛者皆釋仗走。 盛謂虔通曰:「何物兵?形勢太異!」虔通曰:「事已然,不預將軍事。 」盛罵曰:「老賊,何物語!」不及被甲,與左右十餘人逆拒之,為亂兵所殺。 越王侗稱制,贈光祿大夫、紀國公,謚曰武節。 乞伏慧,字令和,馬邑鮮卑人也。 祖周,魏銀青光祿大夫;父纂,金紫光祿大夫。 併為第一領人酋長。 慧少慷慨,有大節,便弓馬,好鷹犬。 齊文襄時,為行台左丞,累遷太仆卿,自永寧縣公封宜人郡王。 其兄貴和,又以軍功為王。 一門二王,稱為貴顯。 周武平齊,授使持節、開府儀同大將軍,拜佽飛右旅下大夫,轉熊渠中大夫。 從韋孝寬擊尉遲惇于武陟,以功授大將軍。 及破尉遲迥,進位柱國,賜爵西河郡公。 請以官爵讓兄,朝廷不許,論者義之。 隋文帝受禪,拜曹州刺史。 曹土舊俗,人多奸隱,戶口簿帳,恆不以實。 慧下車按察,得戶數萬。 遷涼州總管。 先是,突厥屢為寇抄,慧嚴警烽燧,遠為斥候,虜竟不入境。 後為荊州總管,又領潭桂二州總管、三十一州諸軍事。 其俗輕剽,慧躬行樸素以矯之,風化大洽。 曾見人以珣捕魚者,出絹買而放之,其仁心如此。 百姓美之,號其處曰西河公珣。 煬帝即位,為天水太守。 大業五年,征吐谷渾。 郡濱西境,人苦勞役,又遇帝西巡,坐禦道不整,獻食疏薄,帝大怒,命左右斬之。 見其無發,乃釋之。 除名,卒於家。 張威,不知何許人也。 父琛,魏弘農太守。 威少倜儻,有大志,善騎射,膂力過人。 仕周,以軍功位柱國、京兆尹,封長壽縣公。 王謙作亂,隋文帝以威為行軍總管,從梁睿擊之。 軍次通谷,謙守將李三王拒守。 睿以威為先鋒。 三王閉壘不戰,威令人激怒之,三王果出陣。 威令壯士奮擊,三王軍潰。 大兵繼進至開遠,謙將趙儼眾十萬,連營三十里。 威鑿山通道,攻其背,儼敗走,追至成都。 及謙平,進位上柱國、瀘州總管。 隋文帝受禪,拜幽、洛二州總管,改封晉熙郡公。 尋拜河北道台仆射,後督晉王軍府事。 遷青州總管。 在青州頗事產業,遣家奴於人間鬻蘆菔根,其奴緣此侵擾百姓。 上深加譴責,坐廢于家。 後從上祠太山,到洛陽,上責讓之,因問威所執笏安在。 威頓首曰:「臣負罪,無顏復執,謹藏於家。 」上曰:「可持來。 」威明日奉笏以見,上曰:「公雖不遵法度,功效實多,今還公笏。 」於是復拜洛州刺史。 後改封皖城郡公,轉相州刺史。 卒。 子植,大業中,位至武賁郎將。 和洪,汝南人也。 勇烈過人。 仕周,以軍功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時龍州蠻任公忻、李國立等,聚眾為亂,刺史獨孤善不能禦。 朝議以洪有武略,代善為刺史。 月餘,斬公忻、國立等,皆平之。 後從武帝平齊,位上儀同,賜爵北平侯,拜左勛曹下大夫。 柱國王軌之禽吳明徹也,洪有功焉,加位開府,遷折衝中大夫。 尉遲迥作亂,洪以行軍總管從韋孝寬擊之,以功封廣武郡公。 時東夏初平,物情尚梗,隋文帝以洪有威名,令領冀州事,甚得人和。 後拜泗州刺史。 屬突厥寇邊,詔洪為北道行軍總管,擊走之,追虜至磧而還。 後遷徐州總管。 卒。 陰壽字羅雲,武威人也。 父嵩,周夏州刺史。 壽少果烈,有武干,性謹厚。 從周武帝平齊,位開府。 隋文帝為丞相,引為掾。 尉遲迥亂,文帝以韋孝寬為元帥擊之,命壽監軍。 時孝寬有疾,不能親總戎事,每臥帳中,遣婦人傳教命,三軍綱紀,皆取決於壽。 以功進位上柱國。 尋拜幽州總管,封趙郡公。 先是,齊之疏屬高寶寧,周武帝拜為營州刺史,性桀黠,得華夷心。 及文帝為丞相,遂連契丹、靺鞨舉兵反。 帝以中原多故,未遑進討,諭之不下。 開皇初,又引突厥攻圍北平。 至是,令壽討之。 寶寧棄城奔于磧北,黃龍諸縣悉平。 壽班師,留開府成道昂鎮之。 壽患寶寧攻道昂,乃重購獲之,北邊遂安。 卒官,贈司空。 子世師,少有節概,性忠厚,多武藝。 以功臣子拜儀同。 煬帝嗣位,拜張掖太守,深為戎狄所憚。 後拜樓煩太守,遷左翊衛將軍。 與代王留守京師。 及義軍至,世師自以世荷隋恩,遂拒守不下。 及城平,與京兆郡丞骨儀等見誅。 骨儀,天竺胡人。 性剛鯁,有不可奪之志,開皇初,為御史,處法平當,不為勢利所回。 煬帝嗣位,遷尚書左司郎。 于時朝政漸亂,貨賄公行,凡當樞要之職,無問貴賤,並家累金寶。 天下士大夫莫不變節,而儀勵志守常,介然獨立。 帝嘉其清苦,拜京兆郡丞,公方彌著。 時刑部尚書衛玄兼領京兆內史,頗行詭道,輒為儀所執正。 玄雖不便之,不能傷。 及義兵至,玄恐禍及,辭老病。 儀與世師同心協契,父子並誅,其後絶。 世師有子弘智等,各以年幼獲全。 第39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