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字公輔,博陵安平人。 祖壽,魏湖州戶曹從事。 父敬族,歷太學博士、鎮遠將軍。 魏靜帝時,命當世通人正定文籍,以為內校書,別在直閣省。 德林幼聰敏,年數歲,誦左思《蜀都賦》,十餘日便度。 高隆之見而嘆異之,遍告朝士云:「若假其年,必為天下偉器。 」鄴京人士多就宅觀之,月餘車馬不絶。 年十五,誦《五經》及古今文集,日數千言。 俄而該博墳典,陰陽緯候無不通涉。 善屬文,詞核而理暢。 魏收嘗對高隆之謂其父曰:「賢子文筆,終當繼溫子升。 」隆之大笑曰:「魏常侍殊己嫉賢,何不近比老彭,乃遠求溫子!」 年十六,遭父艱,自駕靈輿,反葬故里。 時嚴寒,單縗跌足,州裡人物由是敬慕之。 居貧感軻,母氏多疾,方留心典籍,無復宦情。 其後母病稍愈,逼令仕進。 齊任城王湝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館,朝夕同遊,殆均師友。 後舉秀才,尚書令楊遵彥考為上第,授殿中將軍。 及長廣王作相,引為丞相府行參軍。 未幾,王即帝位,累遷中書舍人,加通直散騎侍郎,別典機密。 尋丁母艱,以至孝聞,朝廷嘉之。 裁百日,奪情起複,固辭不起。 魏收與陽休之論《齊書》起元事,百司會議。 收與德林致書往複,詞多不載。 後除中書侍郎,仍詔修國史,時齊帝留情文雅,召入文林館,與黃門侍郎顏之推同判文林館事。 累遷儀同三司。 周武帝平齊,遣使就宅宣旨云:「平齊之利,唯在於爾,宜入相見。 」仍令從駕至長安,授內史上士,詔誥格式及用山東人物,一以委之。 周武謂群臣曰:「我常日唯聞李德林與齊朝作書檄,我正謂其是天上人。 豈言今日得其驅使,復為我作文書,極為大異。 」神武公紇豆陵毅答曰:「臣聞明主聖王,得騏驎鳳皇為瑞,是聖德所感,非力能致之。 瑞物雖來,不堪使用。 如李德林來受驅策,亦是陛下聖德感致,有大才用,勝於騏驎鳳皇遠矣。 」帝大笑曰:「誠如公言。 」宣政末,授禦正下大夫。 後賜爵成安縣男。 宣帝大漸,隋文帝初受顧命,令邗國公楊惠謂德林曰:「朝廷賜令總文武事,今欲與公共成,必不得辭。 」德林答曰:「願以死奉公。 」隋文大悅,即召與語。 劉昉、鄭譯初矯詔召隋文受命輔少主,總知內外兵馬事。 譯欲授隋文塚宰,譯自攝大司馬,昉為小塚宰。 德林私啟:「宜作大丞相,假黃鉞,都督內外諸軍事。 」遂以譯為相府長史。 昉為相府司馬,二人由是不平。 以德林為相府屬,加儀同大將軍。 未幾而三方構亂,指授兵略,皆與之參詳。 軍書羽檄,朝夕頓至,一日之中,動逾百數。 或機速競發,口授數人,文意百端,不加治點。 鄖公韋孝寬為東道元帥,師次永橋,沁水長,孝寬師未得度。 長史李詢密啟:「諸大將受尉遲迥餉金。 」隋文得啟,以為憂,議欲代之。 德林曰:「臨敵代將,自古所難,樂毅所以辭燕,馬服以之敗趙也。 公但以一腹心,明於智略,素為諸將所信伏者,速至軍所,觀其情偽。 縱有異意,必不敢動。 」隋文曰:「公不發此言,幾敗大事!」即令高熲馳驛往軍所,為諸將節度,竟成大功。 凡厥謀謨,皆此類也。 進授丞相府從事內郎。 禪代之際,其相國總百揆、九錫殊禮詔策箋表璽書,皆德林之辭也。 隋文癸祚之日,授內史令。 初,將受禪,虞慶則等勸隋文盡滅宇文氏,德林固爭以為不可。 隋文怒,由是品位不加,唯依班例,授上儀同,進爵為子。 開皇元年,敕令與太尉于翼、高熲等同修律令。 訖,奏聞,別賜駿馬及九環金帶。 五年,敕令撰錄作相時文翰,勒成五卷,謂之《霸朝雜集》。 隋文省讀訖,明旦謂德林曰:「自古帝王之興,必有異人輔佐。 我昨讀《霸朝集》,方知感應之理。 昨宵恨夜長,不得早見公面。 」於是追贈其父定州刺史、安平縣公,謚曰孝。 隋文後幸鄴,德林以疾不從。 敕書追之,後御筆註云:「伐陳事意,宜自隨也。 」時高熲入京,上語熲曰:「德林若患未堪行,宜自至宅,取其方略。 」帝以之付晉王廣。 初,大象末,文帝以逆人王謙宅賜之,尋又改賜崔謙,帝令德林自選一好宅並莊店作替。 德林乃奏取逆人高阿那衛國縣市店八十區為替。 九年,車駕幸晉陽,店人表訴,稱地是平人物,高氏強奪,于內造舍。 上責德林。 德林請勘逆人文簿及本換宅之意,上不聽,悉追店給所住者。 由是嫌之。 初,德林稱其父為太尉諮議,以取贈官,李元操等陰奏之曰:「德林父終於校書,妄稱諮議。 」上甚銜之。 至是,復庭議忤意,因數之曰:「公為內史,典朕機密,比不預計議者,以公不弘耳。 朕方以孝理天下,故立五教以弘之。 公言孝由天性,何須設教。 然則孔子孫當說《孝經》也?又罔冒取店,妄加父官,朕實忿之而未能發。 今當以一州相遣耳。 」因出為湖州刺史。 在州逢旱,課人掘井溉田,為考司所貶。 歲余,卒官,時年六十一。 贈大將軍、廉州刺史,謚曰文。 將葬,敕令羽林百人,並鼓吹一部,以給喪事,祭以太牢。 德林美容儀,善談吐,器量沈深,時人未能測。 齊任城王湝、趙彥深、魏收、陸仰大相欽重。 德林少孤,未有字,魏收謂之曰:「識度天才,必至公輔,吾輒以此字卿。 」從宦已後,即典機密,性慎密,嘗言古人不言溫樹,何足稱也。 少以才學見知,及位望稍高,頗傷自任,爭競之徒,更相譖毀。 所以運屬興王,功參佐命,十餘年間竟不徙級。 所撰文集,勒成八十捲,遭亂亡失,見五十捲行于代。 子百藥,博涉多才,詞藻清贍。 大業末,位建安郡丞。 列傳第六十一 梁士彥 元諧 虞慶則 元冑 達奚長儒 賀婁子干兄詮 史萬歲劉方馮昱 王 楊武通 陳永貴 房兆 杜彥 周搖 獨孤楷弟盛 乞伏慧 張威 和洪 陰壽子世師 骨儀 楊義臣 梁士彥,字相如,安定烏氏人也。 少任俠,好讀兵書,頗涉經史。 周武帝將平東夏,聞其勇決,自扶風郡守除為九曲鎮將,進位上開府,封建威縣公,齊人甚憚之。 後以熊州刺史從武帝拔晉州,進位大將軍,除晉州刺史。 及帝還後,齊後主親攻圍之,樓堞皆盡,短兵相接。 士彥慷慨自若,謂將士曰:「死在今日,吾為爾先!」於是勇烈齊奮,呼聲動地,無不一當百。 齊師少卻。 乃令妻妾及軍人子女,晝夜修城,三日而就。 武帝六軍亦至,齊師圍解。 士彥見帝,持帝須泣,帝亦為之流涕。 時帝欲班師,士彥叩馬諫。 帝從之,執其手曰:「朕有晉州,為平齊之基,宜善守之。 」及齊平,封郕國公,位上柱國、雍州主簿。 宣帝即位,除徐州總管。 與烏丸軌禽陳將吳明徹、裴忌于呂梁,略定淮南地。 第38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