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孝武入關,進爵為侯,加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 時東魏遷鄴,周文欲知其所為,乃遣間行詣鄴以觀察之。 使還稱旨,授通直散騎常侍、車騎將軍。 稽胡恃險不賓,屢行鈔竊,以兼黃門侍郎,往慰撫之。 頗有權略,能得邊情,誘化酋梁,多來款附,乃有隨樹入朝者。 時弘農為東魏守,從周文攻拔之。 然自河以北,猶附東魏。 父猛先為邵郡白水令,與其豪右相知,請微行詣邵郡,舉兵以應朝廷。 周文許之,遂行。 與土豪王覆憐等陰謀舉事,密相應會,內外俱發,遂拔邵郡,禽郡守程保及縣令四人,並斬之。 眾議推行郡事,以因覆憐成事,遂表覆憐為邵郡守。 以功授大行台左丞,仍率義徒更為經略。 於是遣諜人誘說東魏城堡,旬月之間,正平、河北、南汾、二絳、建州、太寧等諸城,並有請為內應者,大軍因攻而拔之。 以行正平郡事,左丞如故。 齊神武敗於沙苑,其將韓軌、潘樂、可硃渾元等為殿,分兵要截,殺傷甚眾。 東雍州刺史司馬恭懼威聲,棄城遁走。 遂移據東雍州。 周文以有謀略,堪委邊任,乃表行建州事。 時建州遠在敵境,然威恩夙著,所經之處,多贏糧附之。 比至建州,眾已一萬。 東魏州刺史車折于洛出兵逆戰,擊敗之。 又破其行台斛律俱于州西,大獲甲仗及軍資,以給義士。 由是威名大振。 東魏遣太保尉景攻陷正平,復遣行台薛修義與斛律俱相會,於是敵眾漸盛。 以孤軍無援,且腹背受敵,謀欲拔還,復恐義徒背叛,遂偽為周文書,遣人若從外送來者,雲已遣軍四道赴援。 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 又分士人義酋,令各領所部四出鈔掠,擬供軍費。 分遣訖,遂於夜中拔還邵郡。 朝廷嘉其權以全軍。 既授建州刺史。 時東魏以正平為東雍州,遣薛榮祖鎮之。 乃先遣奇兵,急攻汾橋。 榮祖果盡出城中戰士,于汾橋拒守。 其夜,從他道濟,遂襲克之。 進驃騎將軍。 邵郡人以郡東叛,郡守郭武安脫身走免。 又率兵攻而復之。 轉正平郡守。 又擊破東魏南絳郡,虜其郡守屈僧珍。 錄前後功,封郃陽縣伯。 芒山之戰,攻拔標栢谷塢,因即鎮之。 及大軍不利,亦拔還。 而東魏將侯景率騎追,與儀同韋法保同心抗禦,且戰且前,景乃引退。 周文嘉之,復授建州刺史,鎮軍箱。 久從軍役,末及葬父。 至是,表請遷葬。 詔贈其父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晉州刺史,贈其母夏陽縣君,並給儀衛,州裡榮之。 及齊神武圍玉壁,別令侯景趣齊子嶺。 恐入寇邵郡,率騎禦之。 景遠聞至,斫木斷路者六十餘里,猶驚而不安,遂退還河陽,其見憚如此。 十二年,進授大都督,加晉、建二州諸軍事。 又攻破蓼塢,獲東魏將李顯,進儀同三司。 尋加開府,復鎮邵郡。 十六年,大軍東討,授大行台尚書,率義眾先驅敵境,攻其四戍,拔之。 時以齊軍不出,乃追還。 改封華陽縣侯。 又于邵郡置邵州,以為刺史,率所部兵鎮之。 保定四年,遷少師。 其年,大軍圍洛陽,詔出軹關。 然自鎮東境二十餘年,數與齊人戰,每常克獲,以此遂有輕敵之心。 時洛陽未下,而深入敵境,又不設備。 齊人奄至,大破軍。 以眾敗,遂降于齊。 之立勛也。 有慷慨壯烈之志,及軍敗,遂就虜以求苟免,時論以此鄙之,朝廷猶錄其功,不以為罪,令其子襲爵。 論曰:申徽局量深沉,文之以經史,陸通鑒悟明敏,飾之以溫恭,並夙奉龍顏,早蒙任遇,效宣提戟,功預披荊,義結周旋,恩生契闊。 遂得入居端揆,出撫列籓。 雖以識用成名,抑亦情兼惟舊。 陸逞于戎旅之際,以文雅見知,出境播延譽之能,蒞官著從政之美,歷居顯要,豈徒然哉!厙狄峙建和戎之功,楊薦成入關之策,趙剛之克剪凶狡,趙昶之懷服氐、羌,王悅之料侯景,文表之譎突厥,或明稱先覺,或識表見機,觀其立功立事,皆一時志力之士也。 元定敗亡,同黃權之無路;楊攻勝,亦兵破而身囚。 功名寥落,良可嗟矣!《易》曰:「師出以律,否臧凶。 」《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其之謂也! ************ 列傳第五十八 韓褒 趙肅子軌 張軌 李彥 郭彥 梁昕 皇甫璠子誕 辛慶之族子昂 王子直 杜杲 呂思禮 徐招 檀翥 孟信 宗懍 劉璠子祥兄子行本 柳遐子莊 韓褒,字弘業,潁川潁陽人也。 祖環,魏平涼郡守、安定郡公。 父演,恆州刺史。 褒少有志尚,好學而不守章句。 其師怪問之,對曰:「文字之間,常奉訓誘,至于商較異同,請從所好。 」師因此奇之。 及長,涉獵經史,深沈有遠略。 屬魏室喪亂,避地夏州。 時周文帝為刺史,素聞其名,待以客禮。 及賀拔岳為侯莫陳悅所害,諸將遣使迎周文。 周文問以去留之計,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納焉。 及為丞相,引為錄事參軍。 賜姓侯呂陵氏。 大統初,遷行台左丞,賜爵三水縣伯、丞相府從事中郎,出鎮淅、酈。 居二年,徵拜丞相府司馬,進爵為侯。 出為北雍州刺史。 州帶北山,多有盜賊。 褒密訪之,並豪右所為也,而陽不之知。 厚加禮遇,謂曰:「刺史起自書生,安知督盜?所賴卿等共分其憂耳。 」乃悉召傑黠少年素為鄉裡患者,置為主帥,分其地界,有盜發而不獲者,以故縱論。 於是諸被署者莫不惶懼,皆首伏曰:「前盜發者,並某等為之。 」所有徒侶,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隱匿者,並悉言其所在。 褒乃取盜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門曰:「自知行盜者,可急來首,即除其罪。 盡今月不首者,顯戮其身,籍沒妻子,以賞前首者。 」旬日之間,諸盜咸悉首盡。 褒取名簿勘之,一無差異,並原其罪,許以自新,由是群盜屏息。 入為給事黃門侍郎,遷侍中,除都督、西涼州刺史。 羌胡之俗,輕貧弱,尚豪富。 豪富之家,侵漁百姓,同於仆錄。 故貧者日削,豪者益富。 褒乃悉募貧人,以充兵士,優復其家,蠲免徭賦。 又調富人財物以振給之。 每西城商貨至,又先盡貧者市之。 於是貧富漸均,戶口殷實。 廢帝元年,為會州刺史。 後以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累遷汾州刺史。 先是,齊寇數入,人廢耕桑,前後刺史,莫能防扞。 褒至,適會寇來,乃不下屬縣。 人既不備,以故多被抄掠。 齊人喜于不覺,以為州先未集兵,今還必不能追躡,由是益懈,不為營壘。 褒已先勒精鋭,伏北山中,分據險阻,邀其歸路。 乘其眾怠,縱伏擊之,盡獲其眾。 故事,獲生口者,並送京師,褒因是奏曰:「所獲賊眾,不足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 請一切放還,以德報怨。 」有詔許焉。 自此抄兵頗息,遷河州總管,仍轉鳳州刺史。 尋以年老請致事,詔許之。 天和五年,拜少保。 褒歷事三帝,以忠厚見知。 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師道處之,每入朝見,必有詔令坐,然始論政事。 卒,贈涇、岐、燕三州刺史,謚曰貞。 子繼伯嗣。 仕隋,位終衛尉少卿。 第37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