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瓜州刺史成慶為城人張保所殺,都督令狐延等起義逐保,啟請刺史。 以徽信洽西土,拜假節、瓜州刺史。 徽在州五稔,儉約率下,邊人樂而安之。 十六年,徽兼尚書右仆射,加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廢帝二年,進爵為公,正右仆射,賜姓宇文氏。 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牘無大小皆親自省覽,以是事無稽滯,吏不得為奸。 後雖歷公卿,此志不懈。 出為襄州刺史。 時南方初附,舊俗官人皆通餉遺。 徽性廉慎,乃畫楊震像于寢室以自戒。 及代還,人吏送者數十里不絶。 徽自以無德於人,慨然懷愧,因賦詩,題于清水亭。 長幼聞之,皆競來就讀,遞相謂曰:「此是申使君手跡。 」並寫誦之。 明帝以禦正任總絲綸,更崇其秩為上大夫,員四人,號大禦正,又以徽為之。 歷小司空、少保,出為荊州刺史。 入為小司徒、小宗伯。 天和六年,上疏乞骸骨,詔許之。 薨,贈泗州刺史,謚曰章。 子康嗣。 位瀘州刺史、司織下大夫、上開府。 康弟敦,汝南郡守。 敦弟靜,齊郡守。 靜弟處,上開府、同昌縣侯。 卒。 陸通,字仲明,吳郡人也。 曾祖載,從宋武帝平關中,軍還,留載隨其子義真鎮長安,遂沒赫連氏。 魏太武平赫連氏,載仕魏,位中山郡守。 父政,性致孝。 其母吳人,好食魚。 北土魚少,政求之常苦難。 後宅側忽有泉出,而有魚,遂得以供膳。 時人以為孝感所致,因謂其泉為孝魚泉。 從爾硃天光討伐。 及天光敗,歸周文。 周文為行台,以政為行台左丞、原州長史,賜爵中都縣伯。 大統中,卒。 通少敦敏好學,有志節。 幼從政在河西,遂逢寇難,與政相失。 通乃自拔東歸,從爾硃榮。 榮死,又從爾硃兆。 及爾硃氏滅,及入關。 周文時在夏州,引為帳內督。 頃之,賀拔岳為侯莫陳悅所害。 時有傳岳軍府已亡散者,周文憂之,通以為不然。 居數日,問至,果如所策。 自是愈見親禮,遂晝夜陪侍,家人罕見其面。 通雖處機密,愈自恭謹,周文以此重之。 後以迎孝武功,封都昌縣伯。 大統元年,進爵為侯。 從禽竇泰,復弘農。 沙苑之後。 力戰有功。 又從解洛陽圍。 軍還,屬趙青雀反于長安,周文將討之,以人馬疲弊,不可速行,又謂青雀等一時陸梁,不足為慮,乃雲「我到長安,但輕騎臨之,必當面縛。 」通進曰:「青雀等既以大軍不利,謂朝廷傾危,同惡相求,遂成反亂。 然其逆謀久定,必無遷善之心。 且其詐言大軍敗績,東寇將至,若以輕騎往,百姓謂為信然,更沮兆庶之望。 大兵雖疲弊,精鋭猶多,以明公之威,率思歸之眾,以順討逆,何慮不平?」周文深納之,因從平青雀。 錄前後功,進爵為公,徐州刺史。 以寇難未平,留不之部。 與于謹討劉平伏,加大都督。 從周文援玉壁,進儀同三司。 九年,高仲密以地來附,通從若干惠戰于芒山。 眾軍皆退,唯惠與通率所部力戰。 至夜中乃陰引還,敵亦不敢逼。 時授驃騎大將軍、開府仆同三司、太仆卿,賜姓部六孤氏,進爵綏德郡公。 周孝閔踐祚,拜小司空。 保定五年,累遷大司寇。 通性柔謹,雖久處列位,常清慎自守。 所得祿賜,盡與親故共之,家無餘財。 常曰:“凡人患貧而不貴,不患貴而貧也。 建德元年,轉大司馬。 其年薨。 通弟逞。 逞字季明,初名彥,字世雄。 魏文帝常從容謂之曰:「爾既溫裕,何因乃字世雄?且為世之雄,非所宜也。 于爾兄弟又復不類。 」遂改焉。 逞少謹密,早有名譽。 兄通先以軍功別受茅土,乃讓父爵中都縣伯令逞襲之。 起家羽林監、周文內親信。 時輩皆以驍勇自達,唯逞獨兼文雅,周文由此加禮遇焉。 大統十四年,參大丞相府軍事,尋兼記室。 保定初,累遷吏部中大夫,歷蕃部、禦伯中大夫,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徙授司宗中大夫,轉軍司馬。 逞干識詳明,歷任三府,所在著績。 朝遷嘉之,進爵為公。 天和三年,齊遣侍中斛斯文略、中書侍郎劉逖來聘。 初修鄰好,盛選行人,詔逞為使主,尹公正為副以報之。 逞美容止,善辭令,敏而有禮,齊人稱焉。 還屆近畿,詔令路車儀服郊迎而入,時人榮之。 四年,除京兆尹。 郡界有豕生數子,經旬而死。 其家又有豶,遂乳養之,諸豚賴之以活,時論以逞仁政所致。 俄遷司會中大夫,出為河州刺史。 晉公護雅重其才,表為中外府司馬,頗委任之。 尋復為司會,兼納言,遷小司馬。 及護誅,坐免官。 頃之,起為納言。 又以疾不堪劇任,乃除宜州刺史。 故事,刺史奉辭,例備鹵簿,逞以時屬農要,奏請停之。 武帝深嘉焉,詔遂其所請,以彰雅操。 逞在州有惠政,吏人稱之。 東宮初建,授太子太保。 卒,贈大將軍。 子操嗣。 厙狄峙,其先遼東人,本姓段,匹磾之後也,因避難改焉。 後徙居代,世為豪右。 祖凌,武威郡守。 父貞,上洛郡守。 峙少以弘厚知名,善騎射,有謀略。 仕魏,位高陽郡守,政存仁恕,百姓頗悅之。 孝武西遷,峙乃棄官從入關。 大統元年,拜中書舍人,參掌機密,以恭謹見稱。 遷黃門侍郎。 時與東魏爭衡,蠕蠕乘虛,屢為邊患,朝議欲結和親,乃使峙往。 峙狀貌魁梧,善於辭令,蠕蠕主雅信重之,自是不復為寇。 周文謂峙曰:「昔魏絳和戎,見稱前史。 以君方之,彼有愧色。 」封高邑縣公。 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拜侍中。 蠕蠕滅後,突厥強盛,雖與周通好,而外連齊氏。 周文又令峙銜命喻之。 突厥感悟,即執齊使歸諸京師。 進爵安豐郡公,歷小司空、小司寇。 明帝初,為益州刺史、都督三十一州諸軍事。 峙性寬和,尚清靖,為夷獠所安。 後為宜州刺史,入為少師。 以年老,乞骸骨,詔許之。 卒,謚曰定。 子嶷嗣,少知名,位開府儀同三司、職方中大夫、蔡州刺史。 卒官。 嶷弟徵,從平齊,以功拜儀同大將軍,賜爵樂陵縣公。 徵弟徽,亦以軍功至儀同大將軍、保城縣男。 徽弟嶔,性弘厚,有局度,以齊右下大夫從武帝東伐,入并州。 軍敗,侍臣殲焉。 及帝之出,唯嶔侍從。 以功授上儀同大將軍,遷開府,歷右宮伯,賜爵樂城縣侯。 仕隋,位至戶部尚書。 楊薦,字承略,秦郡寧夷人也。 父寶,昌平郡守。 薦幼孤,早有名譽,性廉謹,喜怒不形于色。 魏永安中,隨爾硃天光入關討君賊,封高邑縣男。 周文臨夏州,補帳內都督。 及平侯莫陳悅,使薦入洛請事,孝武授周文關西大行台,仍除薦直閤將軍。 時馮翊長公主嫠居,孝武意欲歸諸周文,乃令武衛元毗喻旨。 薦歸白周文,又遣薦入洛陽請之,孝武即許焉。 孝武欲向關中,薦贊成其計。 孝武曰:「卿歸語行台迎我。 」周文又遣薦與長史宇文測出關候接。 孝武至長安。 進爵清水縣子。 大統元年,蠕蠕請和親,周文遣薦與楊寬使,並結婚而還。 進爵為侯。 又使薦納幣于蠕蠕。 魏文帝鬱久閭後崩,周文遣仆射趙善使蠕蠕,更請婚。 善至夏州,聞蠕蠕貳于東魏,欲執使者,善懼,乃還。 周文乃使薦往,賜黃金十斤,雜彩三百匹。 薦至蠕蠕,責其背惠食言,並論結婚之意,蠕蠕感悟,乃遣使隨薦報命焉。 及侯景來附,周文令薦助鎮遏。 薦知景翻覆,遂求還,具陳事實,周文乃遣使密追助景之兵。 尋而景叛。 第37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