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雲性豪縱,頗以施惠為心。 累世本州刺史,家富於財,士之匱乏者,多有拯濟。 及貴,恣情驕侈,營造第宅宏壯,未幾而成。 閨門穢雜,聲遍朝野。 為郎時,與左丞宋游道因公事忿競。 游道廷辱之,云:「《雄狐》之詩,千載為汝。 」義雲一無所答。 然酷暴殘忍,非人理所及。 為家尤甚,子姓仆隷,恆瘡痍遍體。 有孽子善昭,性至凶頑,與義雲侍婢姦通。 搒掠無數,為其著籠頭,系之庭樹,食以芻秣,十餘日乃釋之。 夜中,義雲被賊害,即善昭所佩刀也,遺之於善昭庭中。 善昭聞難奔哭。 家人得佩刀,善昭怖,便走出,投平恩墅舍。 旦日,武成令舍人是蘭子暢就宅推之。 爾前,義雲新納少室范陽盧氏,有色貌。 子暢疑盧奸人所為,將加栲掠。 盧具列善昭云爾。 乃收捕,系臨漳獄,將斬之。 邢邵上言,此乃大逆,義雲又是朝貴,不可發。 乃斬之於獄,棄屍漳水。 祖歸位建寧太守。 子義遠,位平原太守。 義遠弟義顯、義攜,性並豪率。 天平以後,梁使人還往,經歷兗城。 前後州將以義攜兄弟善營鮭膳,器物鮮華,常兼長史,接宴賓客。 祖旋,太尉行參軍。 卒,贈都官尚書、齊兗二州刺史。 眾敬弟眾愛,隨兄歸魏,以勛為第一客,賜爵鉅平侯。 卒,贈徐州刺史。 謚曰康。 子聞慰,字子安。 有器干,襲爵,例降為伯。 延昌初,累遷清河內史,固以疾辭。 後試守廣平內史。 正光初,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起兵,謀誅元叉。 聞慰斬其使,發兵拒之。 叉以為忠於己,遷滄州刺史,甚有政績。 後除散騎常侍、東道行台,尋為都督、安樂王鑒軍司馬,攻元法僧,敗。 奔還京師,被劾,遇赦免。 卒,贈散騎常侍、兗州刺史,伯如故,謚曰恭。 子祖彥,字修賢。 涉獵書傳,風度閒雅,為時所知。 以侍卸史為元法僧監軍,法僧反,被逼南入。 後還,歷中書侍郎,襲爵鉅平伯。 卒,贈尚書右仆射、兗州刺史。 祖彥弟祖哲,秘書郎。 諸畢當朝,不乏榮貴,但幃薄不修,為時所鄙。 申纂者,本魏郡人,申鍾曾孫也。 皇始初,道武平中山,纂舉室南奔,家于濟陰。 及在無鹽,仕宋為兗州刺史。 既敗,子景義入魏。 羊祉,字靈祐,太山鉅平人,晉太仆卿琇之六世孫也。 父規之,宋任城令。 太武南討,至鄒山,規之與魯郡太守崔邪利及其屬縣徐遜、愛猛之等俱降,賜爵鉅平子,拜雁門太守。 祉性剛愎,好刑名。 為司空令、輔國長史,襲爵鉅平子。 侵盜公資,私營居宅,有司按之,抵死。 孝文特恕遠徙。 後還。 景明初,為將作都將,加左軍將軍。 四年,持節為梁州軍司,討叛氐。 正始二年,王師伐蜀,以祉假節龍驤將軍、益州刺史,出劍閣而還。 又以本將軍為秦、梁二州刺史,加征虜將軍。 天性酷忍,又不清潔,坐掠人為奴婢。 為御史中尉王顯所彈,免。 高肇執政,祉復被起為光祿大夫,假平南將軍、持節,領步騎三萬,先驅趣涪。 未至,宣武崩,班師。 夜中引軍,山有二徑,軍人迷而失路,祉便斬隊副楊明達,梟首路側。 為中尉元昭所劾,會赦免。 後加平北將軍,未拜而卒。 贈安東將軍、兗州刺史。 太常少卿元端、博士劉台龍議謚曰:「祉志存埋輪,不避強禦;及贊戎律,熊武斯裁;仗節撫籓,邊夷識德,化沾殊類,襁負懷仁。 謹依謚法,布德行剛曰景,宜謚為景。 」侍中侯剛、給事黃門侍郎元纂等駁曰:「臣聞唯名與器,弗可妄假。 定謚準行,必當其跡。 按祉志性急酷,所在過威,布德罕聞,暴聲屢發。 而禮官虛述,謚之為景,非直失于一人,實毀朝則。 請還付外,準行更量虛實。 」靈太后令曰:「依駁便議。 」元端、台龍上言:「竊惟謚者行之跡,狀者跡之稱。 然尚書銓衡是司,厘品庶物,若狀與跡乖,應抑而不受,錄其實狀,然後下寺,依謚法準狀科上。 豈有舍其行跡,外有所求,去狀去稱,將何所準。 檢祉以母老辭籓,乃降手詔云:『卿綏撫有年,聲實兼著,安邊寧境,實稱朝望。 』及其沒也,又加顯贈,言祉誠著累朝,效彰出內,作牧岷區,字萌之績驟聞。 詔冊褒美,無替倫望。 然君子使人,器之,義無求備。 德有數德,優劣不同,剛而能克,亦為德焉。 謹依謚法,布德行剛曰景,謂前議為允。 」司徙右長史張烈、主簿李枿刺稱:「按祉歷官累朝,當官允稱。 委捍西南,邊隅靖遏,準行易名,獎誡攸在,竊謂無虧體例。 」尚書李詔又述奏以府寺為允,靈太后可其奏。 祉自當官,不憚強禦。 朝廷以為剛斷,時有檢覆,每令出使。 然好慕刑名,頗為深文,所經之處,人號天狗下。 及出將臨州,並無恩潤,兵人患其嚴虐。 子深。 深字文泉,早有風尚,學涉經史,兼長几案。 少與隴西李神俊同志相友。 自司空記室參軍,再遷尚書駕部郎中。 于時沙汰郎官,務精才實,深以才堪見留。 在公明斷,尚書仆射崔亮、吏部尚書甄琛咸敬重之。 明帝行釋奠之禮,講《孝經》,深儕輩中獨蒙引聽,時論美之。 正光末,北地人車金雀等率羌、胡反叛,高平賊宿勤明達寇豳、破諸州,北海王顥為都督、行台討之。 以深為行台右丞、軍司,仍領郎中。 顥敗,還京。 頃之,遷尚書左丞。 蕭寶夤反,攻圍華州,王平、薛鳳賢等作逆。 敕深兼給事黃門侍郎,與大行台、仆射長孫承業共會潼關,規模進止。 事平,以功賜爵新泰男。 靈太后曾幸芒山,集僧尼齋會,公卿盡在坐。 太后引見深,欣然勞問之。 顧謂左右曰:「羊深真忠臣也。 」舉坐傾心。 莊帝踐阼,除太府卿,又為二兗行台。 深處分軍國,損益隨機,亦有時譽。 初爾硃榮殺害朝士,深第七弟侃為太山太守。 性粗武,遂率鄉人外招梁寇。 深在彭城,忽得侃書,招深同逆。 深慨然流涕,斬使人,並收表聞。 莊帝乃下詔褒其忠烈,令還朝受敕。 乃歸京師,除名。 久之,除金紫光祿大夫。 元顥入洛,以深兼黃門侍郎。 景平,免官。 普泰初,為散騎常侍、衛將軍、右光祿大夫,監起居注。 自天下多事,東西二省,官員委積。 節閔帝敕深與常侍盧道虔、元晏、元法壽選人補定,自奉朝請以上,各有沙汰。 尋兼侍中。 節閔帝甚親待之。 時膠序廢替,名教陵遲。 深乃上疏,請修立國學,廣延冑子,帝善之。 孝武初,除中書令。 永熙三年,以深兼御史中尉、東道軍司。 及帝入關,深與樊子鵠不從齊神武,起兵于兗州,子鵠署深為齊州刺史。 天平二年正月,東魏軍討破之,斬于陣。 深子肅,武定末儀同、開府、東閣祭酒。 以學尚知名。 乾明初,為冀州中從事。 趙郡王為巡省大使,肅以遲緩不任職解。 朝議以肅無罪,尋復之。 武平中,入文林館撰書。 尋為武德郡守。 祉弟靈引,好法律。 李彪為中丞,以為書侍御史,固辭,彪頗銜之。 及為三公郎,坐兄祉事知而不糾,彪劾奏免官。 甚為尚書令高肇所昵。 京兆王愉與肇深相嫌忌。 及愉出鎮冀州,肇與靈引為愉長史,以相間伺。 靈引私恃肇勢,每折于愉。 及愉作逆,先斬靈引于門。 時論云:「非直愉自不臣,抑亦由肇及靈引所致。 」事平,贈平東將軍、兗州刺史,謚曰威。 第2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