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沈敏方正,事兄恭謹,出告反面,晨昏參省,側立移時,兄亦危坐,相敬如賓。 兄曾寢疾,景先侍湯藥,衣冠不解,形容毀瘁。 親友見者,莫不哀之。 卒,特贈洛州刺史,謚曰文。 景先作《五經疑問》百餘篇,其語典該。 符璽郎王神貴益之,名為《辯疑》,合成十捲,亦有可觀。 節閔帝時,奏上之。 帝親自執卷,與神貴往複,嘉其用心。 子延祐,武定末太子家令,後隷魏收修史。 景遠字叔遐,重然諾,好施與。 頻歲凶儉,分贍宗親;又于通衢以飼餓者,存濟甚眾。 平原劉鬱行經齊、兗之境,忽遇劫賊,已殺十餘人。 次至鬱,呼曰:「與君鄉近,何忍見殺。 」賊曰:「若言鄉裡,親親是誰?」鬱曰:「齊州主簿房陽是我姨兄。 」陽是景遠小字。 賊曰:「我食其粥得活,何得殺其親。 」遂還衣物,蒙活者二十餘人。 景遠好史傳,不為章句。 天性小急,不類家風。 然事二兄至謹,撫養兄孤,恩訓甚篤。 益州刺史傅豎眼慕其名義,啟為昭武府功曹參軍。 以母老不應,豎眼頗恨之。 卒於家。 子敬道,永熙中開府參軍。 畢眾敬,小名奈,東平須昌人也。 少好弓馬射獵,交結輕果,常于疆境盜掠為業。 仕宋,位太山太守。 湘東王彧殺其主子業而自立,是為明帝。 遣眾敬詣兗州募人。 到彭城,刺史薛安都召與密謀,云:「晉安有上流之名,且孝武第三子,當共卿西從晉安。 」眾敬從之。 東平太守申纂據無鹽城,不與之同。 及宋明平子勛,授纂兗州刺史。 會有人發眾敬父墓,令其母骸首散落。 眾敬發喪行服,疑纂所為。 弟眾愛,為薛安都長史,亦遣人密至濟陰,掘纂父墓,以相報答。 及安都以城入魏,眾敬不同其謀。 子元賓以母並百口悉在彭城,恐交致禍,日夜啼泣,遣請眾敬,眾敬猶未從之。 眾敬先已遣表謝宋,宋明授眾敬兗州刺史,而以元賓有他罪,獨不捨之。 眾敬拔刀破柱曰:「皓首之年,唯有此子,今不原貸,何用獨全!」及尉元至,乃以城降。 元遣將入城,事定。 眾敬悔恚,數日不食。 皇興初,就拜散騎常侍、兗州刺史,賜爵東平公,與中書侍郎李璨對為刺史。 慕容白曜攻克無鹽,獲申纂,無殺纂意。 而城中火起,纂為所燒死。 眾敬聞克無鹽,懼不殺纂,乃與白曜書,並表朝廷,雲家酷由纂。 聞纂死。 乃悅。 二年,與薛安都朝京師,賜甲第一區。 後復為兗州刺史,征還京師。 眾敬善自奉養,食膳豐華,必致他方遠味。 年已七十,發須皓白,而氣力未衰,跨鞍馳騁,有若少壯。 篤于姻類,深有國士之風。 張讜之亡,躬往營視,有若至親。 太和中,孝文賓禮舊老,眾敬與高允引至方山。 雖文武奢儉,好尚不同,然亦與允甚相愛敬,接膝談款,有若平生。 後以篤老,乞還桑梓,朝廷許之。 眾敬臨還,獻真珠榼四具、銀裝劍一口、刺彪矛一枚、仙人文綾一百疋。 文明太后與帝引見于皇信堂,賜以酒饌車馬絹等,勞遣之。 卒於兗州。 子元賓,少豪俠有武干,涉獵書史。 與父同建勛誠,至京師,俱為上賓,賜爵須昌侯。 後拜兗州刺史,假彭城公。 父子相代為本州,當世榮之。 時眾敬以老還鄉,常呼元賓為使君。 每元賓聽政時,乘板輿出至元賓所,先遣左右敕不聽起,觀其斷決,忻忻然喜見顏色。 眾敬善持家業,猶能督課田產,大致儲積。 元賓為政清平,善撫人物,百姓愛樂之。 以父憂解任,喪中,遙授長兼殿中尚書。 卒,贈衛尉卿,謚曰平。 元賓入魏,初娶東平劉氏,有四子,祖朽、祖髦、祖歸、祖旋。 賜妻元氏,生二子,祖榮、祖暉。 祖朽最長,祖暉次祖髦。 故事,前妻雖先有子,後賜之妻子皆承嫡。 所以劉氏先亡,祖暉不服重。 元氏後卒,祖朽等三年終禮。 祖榮早卒,子義允襲祖爵東平公,例降為侯。 卒,子僧安襲。 祖朽身長八尺,腰帶十圍。 涉獵經史,好為文詠,善與人交。 襲父爵須昌侯,例降為伯。 以本州中正為統軍,隷邢巒討梁師,以功封南城縣男。 歷散騎侍郎、中書侍郎。 神龜末,除東豫州刺史。 祖朽善撫邊,清平有信,百姓稱之。 後為瀛州刺史,卒。 贈吏部尚書、兗州刺史。 無子,以弟祖歸子義暢為後,襲爵。 義暢傾巧無士業,善通時要,位中書侍郎、兗州大中正。 後除散騎常待,坐事伏法。 祖髦以兄祖朽別封南城,以須昌伯回授之,位東平太守,卒於本州別駕。 祖暉早有器干,為豳州刺史,以全守勛,封新昌縣子。 逢蕭寶夤退敗,祖暉拔城,東趣華陰,坐免官爵。 尋行豳州事。 建義中,詔復州、爵。 後為賊宿勤明達所攻沒。 長子義勰襲爵,齊受禪,例降。 義勰弟義雲。 義雲小字陀兒,少粗俠。 家在兗州北境,常劫掠行旅,州裡患之。 晚方折節從官,累遷尚書都官郎中。 性嚴酷,事多幹了。 齊文襄作相,以為稱職,令普勾偽官,專以車輻考掠,所獲甚多,然大起怨謗。 曾為司州吏所訟,雲其有所減截,並改換文書。 文襄以其推偽,眾人怨望,並無所問。 乃拘吏,數而斬之。 因此鋭情訊鞫,威名日盛。 文宣受禪,除書侍御史,彈射不避勛親。 累選御史中丞,繩劾更切。 然豪橫不平,頻被怨訟。 前為汲郡太守翟嵩啟列:義雲從父兄僧明負官債,先任京畿長史,不受其屬,立限切征,由此挾嫌,數遣御史過郡訪察,欲相推繩。 又坐私藏工匠,家有十餘機織錦,並造金銀器物,乃被禁止。 尋見釋,以為司徒左長史。 尚書左丞司馬子瑞奏彈義雲,稱:「天保元年四月,竇氏皇姨祖載日,內外百官赴第弔省;義雲唯遣御史投名,身遂不赴。 又義雲啟云:『喪婦孤貧。 後娶李世安女為妻。 世安身雖父服未終,其女為祖已就平吉,特乞暗迎,不敢備禮。 』及義雲成婚之夕,眾禮備設,剋日拜閣;鳴騶清路,盛列羽儀;兼差台吏二十人,責其鮮服,侍從車後。 直是苟求成婚,誣罔幹上。 義雲資產宅宇,足稱豪室,忽通孤貧,亦為矯詐。 又駕幸晉陽,都坐判:『拜起居表,四品以下五品以上,令預前一日赴南都署表;三品以上,臨日署訖。 』義雲乃乖例,署表之日,索表就家先署,臨日遂稱私忌不來。 」於是詔付廷尉科罪。 尋敕免推。 子瑞又奏彈義雲事十餘條,多煩碎,罪止罰金,不至除免。 子瑞從兄消難為北豫州刺史。 義雲遣御史張子階詣州采風聞,先禁其典簽家客等。 消難危懼,遂叛入周。 時論歸罪義雲,雲其規報子瑞。 事亦上聞。 爾前宴賞,義雲常預,從此後集見稍疏,聲望大損。 乾明初,子瑞遷御史中丞。 鄭子默正被任用,義雲之姑即子默祖母,遂除度支尚書,攝左丞。 子默誅後,左丞便解。 孝昭赴晉陽,高元海留鄴,義雲深相依附。 知其信向釋氏,常隨之聽講,為此款密,無所不至。 及孝昭大漸,顧命武成。 高歸彥至都,武成猶致疑惑。 元海遣犢車迎義雲入北宮參審,遂與元海等勸進。 仍從幸晉陽,參預時政。 尋除兗州刺史,給後部鼓吹,即本州也。 軒昂自得,意望銓衡之舉,見諸人自陳,逆許引接。 又言離別暫時,非久在州。 先有鐃吹,至于按部行遊,兩部並用。 猶作書與元海,論敘時事。 元海入內,不覺遺落,給事中李孝貞得而奏之。 為此,元海漸疏,孝貞因是兼中書舍人。 又高歸彥起逆,義雲在州私集人馬,並聚甲仗,將以自防,實無他意,為人密啟。 及歸彥被擒,又列其朋黨專擅,為此追還。 武成猶錄其往誠,竟不加罪,除兼七兵尚書。 第2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