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以父死王事,除給事中。 後以四方多難,求為青州征東司馬,與河間邢邵、北海王昕俱奉老母攜妻子,同赴青、齊。 未幾而爾硃榮入洛,衣冠殲盡,物論以為知幾。 時河北流移人聚青土,眾逾二十萬,共劫河間邢杲為主,起自北海,襲東陽。 青州刺史元世俊欲謀誅之,府人遂猜貳。 渾乃與長史崔光韶具陳禍福,由是歃血而盟,上下還睦。 普泰中,崔社客反于海岱,攻圍青州,詔渾為都官尚書、東北道行台,赴援。 社客諸城各自固保,渾以社客賊之根本,烏合易離,若銜枚夜襲,便可禽殄。 如社客就禽,諸郡可傳檄而定。 諸將尚遲疑,渾乃決行。 果禽社客,斬首送洛陽,海隅清定。 天平初,丁母憂,行喪塚側,殆將滅性。 武定初,兼散騎常侍、聘梁使主。 梁武謂曰:「伯陽之後,久而彌盛,趙李人物,今實居多。 」使還,為東郡太守。 以臓賄征還。 齊文襄王使武士提以入,置諸庭。 渾抗言曰:「將軍今日猶自禮賢邪?」文襄笑而舍之。 齊天保初,除太子少保。 時太常邢邵為少師,吏部尚書楊愔為少傅,論者榮之。 以參禪代儀注,賜爵涇陽縣男。 文宣以魏《麟趾格》未精,詔渾與邢邵、崔甗、魏收、王昕、李伯倫等修撰。 嘗謂魏收曰:「彫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 」尋除海州刺史。 后土人共圍州城,城中多石無井,常食海水,賊絶其路。 城內先有一,夏旱涸竭,渾齋戒朝服而祈焉,一朝天雨,泉流湧溢。 賊以為神,應時駭散。 渾捕斬渠帥,傳首鄴都。 渾妾郭,在州干政納貨,坐免,卒於鄴。 子湛,字處元,涉獵文史,有家風。 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陳使副,襲爵涇陽男。 渾與弟繪、緯俱為聘使主,湛又為使副,是以趙郡人士,目為四使。 繪字敬文。 六歲便求入學,家人以偶年俗忌,不許,遂竊其姊筆牘用之。 未逾晦朔,遂通《急就章》,內外以為非常兒。 及長,儀貌端偉,神情朗俊。 第五舅河間邢晏每與言,嘆其高遠,曰:「若披煙霧,如對珠玉,宅相之寄,良在此甥。 」後敕撰五禮,繪與太原王乂同掌軍禮。 魏靜帝于顯揚殿講《孝經》、《禮記》,繪與從弟褰、裴伯茂魏收、盧元明等俱為錄議,簡舉可觀。 歷中書侍郎、丞相司馬。 每霸朝文武總集,對揚王庭,常令繪先發言端,為群僚之首。 音祠辯正,風儀都雅,聽者悚然,文襄益加敬異。 又掌儀注。 武定初,兼散騎常侍,為聘使主。 梁武問高相今在何處?黑獺若為形容?高相作何經略?繪敷對明辯,梁武稱佳。 與梁人泛言氏族,袁狎曰:「未若我本出自黃帝,姓在十四之限。 」繪曰:「兄所出雖遠,當共車千秋分一字耳!」一坐皆笑。 前後行人皆通啟求市,繪獨守清尚,梁人重其廉潔。 使還,拜高陽內史。 郡境舊有三猛獸,人常患之。 繪欲修檻,遂因鬥俱死於郡西。 咸以為化感所致,皆勸申上。 繪曰:「猛獸因鬥而斃,自是偶然,貪此為功,人將窺我。 」竟不聽。 高陽舊多陂澱,繪至後,澱水皆涸,乃置農正,專主勸課,墾田倍增,家給人足。 瀛州三郡人俱詣州,請為繪立碑于郡街。 神武東巡郡國,在瀛州城西駐馬久立,使郎中陳元康喻慰之。 河間太守崔諶,恃其弟暹勢,從繪乞麋角鴿羽。 繪答書曰:「鴿有六翮,飛則衝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 下官膚體疏懶,手足遲鈍,不能近追飛走,遠事佞人。 」時文襄使暹選司徒左長史,暹薦繪,既而不果,咸謂由此書。 及文襄嗣業,普代山東諸郡,其特降書征者,唯繪與清河太守辛術二人而已。 至,補大將軍從事中郎,遷司馬。 文襄以前司徒侯景進賢冠賜繪曰:「卿但直心事孤,當用卿為三公,莫學侯景叛也。 」及文宣嗣事,仍為丞相司馬。 天保初,除司徒右長史。 繪質性方重,未嘗趣事權門,以此久而沈屈。 卒,贈南青州刺史,謚曰景。 子君道,有父風。 繪弟緯,字乾經,少聰慧,有才學。 與舅子河間邢昕少相倫輩,晚不逮之。 位中散大夫。 聘梁使主、侍中李神俊舉緯尚書南主客郎。 緯前後接對凡十八人,頗為稱職。 鄴下為之語曰:「學則渾、繪、緯,口則繪、緯、渾。 」齊文襄攝選,以緯為司徒諮議參軍,謂曰:「自郎署至此,所謂不次,以卿人才,故有此舉耳。 」梁謝蘭來聘,勞之。 蘭問安平諸崔,緯曰:「子玉以還,雕龍絶矣。 」崔暹聞之怒。 緯詣門謝之,暹上馬不顧。 緯語人曰:「雖失要人意,聘梁使不得舍我。 」武定五年,兼散騎常侍,使梁。 緯常逸游放達,自號「隱君」,蕭然有絶塵之意。 使還,除太子家令,卒。 齊初,贈北徐州刺史,謚曰文。 璨字世顯,靈弟趙郡太守均之子也。 身長八尺五寸,容貌魁偉。 受學于梁祚,位中書郎,雅為高允所知。 天安初,宋徐州刺史薛安都舉彭城降,詔鎮南大將軍博陵公尉元、鎮東將軍城陽公孔伯恭等迎之,獻文復以璨參二府軍事。 安都率文武出迎,元不加禮接,安都還城,遂不降。 宋將張永、沈攸之等先屯下磕,元令璨與中書郎高閭入彭城說安都,即與俱載赴軍。 元等入城,收管籥。 其夜,永攻南門,不克退還。 璨勸元乘永,永失據,攻永米船,大破之,於是遂定淮北。 加璨寧朔將軍,與張讜對為兗州刺史,安帖初附。 以參定徐州功,賜爵始豐侯,卒,謚曰懿。 子元茂襲爵。 元茂以寬雅著稱,位司徒司馬、彭城鎮副將,人吏安之。 卒,贈顯武將軍、徐州刺史,謚曰順。 子秀之,字鳳起,襲爵,位尚書都官郎。 秀之弟子云,字鳳升;子云弟子羽,字鳳降;子羽弟子岳,字鳳歭。 秀之等並早孤,事母孝謹,兄弟容貌並魁偉,風度審正,而皆早卒。 鳳升子道宗,位直閣將軍。 道宗弟德林,司徒中兵參軍。 元茂弟宣茂,太和初,拜中書博士,後兼定州大中正,受鄉人財貨,為御史所劾,除名。 正始初,除太中大夫,遷光祿勛。 與游肇往複,肇善之。 卒於幽州刺史,遺令薄葬,贈齊州刺史,謚曰惠。 子籍之,字脩遠,性謹正,粗涉書史。 位司徒諮議參軍、太中大夫。 著《忠誥》一篇,文多不載。 卒,贈定州刺史。 子徹,仕齊,位尚書左丞。 徹子純,隋開皇中為介州長史。 純子德饒,字世文。 少聰敏好學,有至性。 弱冠仕隋為校書郎,仍直內史省,參掌文翰。 轉監察御史,糾正不避權貴。 大業三年,遷司隷從事。 每巡四方,理冤枉,褒孝悌。 雖位秩未通,德行為當時所重。 凡與交結,皆海內髦彥。 性至孝,父母寢疾,輒終日不食,十旬不解衣。 及丁憂,水漿不入口五日;哀慟,歐血數升。 及送葬,會仲冬積雪,行四十餘里,單縗徒跣,號踴幾絶。 會葬者千餘人,莫不為之流涕。 後甘露降于庭樹,有鳩巢其廬,納言楊達巡省河北,詣廬弔慰之,因改所居村名為孝敬村,裡為和順裡。 後為金河縣長,未之官,屬群盜蜂起,賊帥格謙、孫宣雅等十餘頭聚眾于勃海,有敕許其歸首。 謙等懼,不敢降,以德饒信行有聞,遣奏曰:「若德饒來者,即相率歸首。 」帝遣德饒往勃海慰諸賊。 至冠氏,會他賊攻陷縣城,見害。 其弟德佋,性重然諾。 大業末為離石郡司法書佐,太守楊子崇特禮之。 及義兵起,子崇遇害,棄屍城下。 德佋赴哭盡哀,收瘞之。 至介休,詣義師請葬子崇。 見許,因贈子崇官,令德佋為使者,往離石禮葬子崇。 徹弟公緒。 第18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