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族子纂,字叔則。 博學有文才,既不為時知,乃著《無談子論》。 尋為廷尉正,每有大獄,多所據明,有當官之譽。 時太原王靜自廷尉監遷少卿,纂恥居其下,乃與靜書,辭氣抑揚,無上下禮。 入啟求解位。 後為洛陽令,卒,贈司徒左長史。 纂兄穆,字子和,雅有度量,州闢主簿,卒。 穆子暹。 暹字季倫。 少為書生,避地勃海,依高乾,以妹妻其弟慎。 慎後臨滄、光二州,啟暹為工史,委以職事。 趙郡公琛鎮定州,闢為開府諮議,隨琛往晉陽。 神武與語悅之,以兼丞相長史。 神武舉兵將入洛,留暹佐琛,凡百後事,一以屬暹,握手慇勤,至于三四。 琛後以罪被責,暹亦黜免。 尉景為并州,起暹為別駕。 文襄代景,轉暹為開府諮議,仍行別駕事。 從文襄鎮撫鄴都,加散騎常侍,遷左丞、吏部郎,領定州大中正,主議《麟趾格》。 暹親遇日隆,好薦人士,言邢邵宜親重。 言論之際,邵遂毀暹。 文襄不悅,謂暹曰:「卿說子才長,子才專言卿短,此痴人也。 」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說子才長,皆是實事,不為痴也。 」高慎之叛,偽與暹隙,神武后知之,欲發其事而殺暹,文襄苦救得止。 遷御史中尉,選畢義雲、盧潛、宋欽道、李愔、崔贍、杜蕤、嵇曄、酈伯偉、崔子武、李廣皆為御史,世稱其知人。 文襄欲假暹威勢,諸公在坐朝,令暹後通名,因待以殊禮。 暹乃高視徐步,兩人擎裾而入,文襄分庭對揖。 暹不讓席而坐,觴再行,便辭退。 文襄曰:「下官薄有蔬食,公少留。 」暹曰:「適受敕,在台檢校。 」遂不待食而去,文襄降送之。 旬日後,文襄與諸公出之東山,遇暹在道,前驅為赤棒所擊,文襄回馬避之。 暹前後表彈尚書令司馬子如,及尚書元羡、殷州刺史慕容獻,又彈太師司州牧咸陽王恆、并州刺史可硃渾道元、冀州刺史韓軌,罪與鄴下諸貴,極言褒美,且誡屬之。 先是僧尼猥濫,暹奏設科條篇,沙門法上為昭玄都以檢約之。 神武如鄴,群官迎于紫陌。 神武握暹手勞之曰:「小兒任重才輕,非中尉何有今日?榮華富貴,直是中尉自取,高歡父子無以相報。 」賜暹馬,使騎之以從,且行且語。 暹下拜,馬驚走,神武親為擁之而授轡。 魏帝宴華林園,謂神武曰:「自頃所在百司,多有貪暴。 朝廷中有用心公平,直言彈劾,不避親戚者,王可勸酒。 」神武降階跪言:「唯御史中尉崔暹一人,謹奉明旨,敢以酒勸,並臣所射賜物千段,乞以回賜。 」帝又褒美之。 於是文襄亦催暹酒,神武親為之抃。 文襄退,謂暹曰:「我尚畏羡,何況餘人!」神武將還晉陽,又以所乘馬加彩物賜暹。 由是威名日盛,內外莫不畏服。 神武崩,未發喪,文襄以暹為度支尚書,監國史,兼右仆射,委以心腹之寄,仍為魏帝侍讀。 暹憂國如家,以天下為己任。 文襄盛寵王昭儀,欲立為正室。 暹諫曰:「天命未改,魏室尚存,公主無罪,不容棄辱。 」文襄意不悅,苦請乃從之。 文襄車服過度,誅戮變常,言談進止,或有虧失。 暹每厲色極言,文襄亦為之止。 臨淮王孝友被文襄狎愛,數歌舞戲謔于前,顧見暹,輒斂容而止。 有獄囚數百,文襄盡欲誅之,每催文帳,暹故緩之,不以時進,文襄意釋,竟免。 司州別駕司馬仲粲、中從事陸士佩並被文襄毆擊,付獄將餓殺,暹送食藥,為致言而釋之。 自出身從官,常日晏乃歸。 侵曉則與兄弟跪問母之起居,暮則嘗食視寢,然後至外齋,對親賓論事,或與沙門辯玄理,夜久乃還寢。 一生不問家產,魏、梁通和,要貴皆遣人隨聘使交易,暹唯寄求佛經。 梁武帝聞之,繕寫,以幡花寶蓋贊唄送至館焉。 然好大言,調戲無節。 嘗密令沙門明藏著《佛論》而署己名,傳諸江表。 子達拏,年十三,令儒者權會教其解《周易》兩字,乃集朝貴名流,命達拏高坐開講。 同郡眭仲讓陽屈服之,暹用仲讓為司徒中郎。 鄴下為之語曰:「講義兩行得中郎。 」仲讓官至右丞。 此皆暹之短也。 文宣初嗣霸業,司馬子如、韓軌等挾舊怨,言暹罪重。 高隆之亦言宜寬政網,去糾察法官,黜崔暹,則得遠近人意,文宣從之。 及踐阼,譖毀者猶不息,帝令都督陳山提、舍人獨孤永業搜暹家。 甚貧匱,得神武、文襄與暹書千餘紙,多論軍國大事。 帝嗟賞之。 仍不免眾口,流暹于馬城,晝則負土供役,夜則置諸地牢。 歲余,奴告暹謀反,鎖赴晉陽,窮驗無實。 先是,文襄疑文宣佯愚,慮其有後變,將陰圖之,以問暹。 暹曰:「嘗與二郎俱在行位,試以手板拍其背而不瞋,乃將犀手板換暹竹者,自揩拭而玩視之,以是知其實痴。 不足慮也。 」帝既鎖暹,責其往昔打背。 暹自陳所對文襄之言,明己功以贖死。 帝悟曰:「我免禍,乃暹之力。 」釋而勞之,使行太原郡事,遷太常卿。 謂群臣曰:「崔暹清正,天下無雙,卿等不及也。 」初,文襄欲以最小妹嫁與暹子達拏,會崩,遂寢。 至是,宴于宣光殿,群臣多在焉,文宣謂暹曰:「賢子達拏甚有才學,亡兄長女樂安公主,魏帝外甥,勝朕諸妹,思成大兄宿志,故欲作婚姻。 」乃以主降達拏。 暹尋遷中書監,兼併省右仆射。 是時法網已嚴,官司難於剖決,系獄者千餘人。 暹初上省,便大錄囚,旬月間,斷雪略盡。 文襄時欲封暹,神武亦欲封之,暹並固辭。 文宣數出遊,多至暹宅,以暹女為皇太子妃,李後不可,乃止。 天保八年,遷尚書右仆射、儀同三司。 時調絹以七丈為匹,暹言之,乃依舊焉。 帝謂左右曰:「崔暹諫我余酒過多,然我飲酒何所廢?」常山王私謂暹曰:「至尊威嚴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 仆射獨犯顏,內外深相感愧。 」十年,卒,帝撫靈哭之,贈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仆射、定州刺史,謚曰貞節。 達拏溫良廉謹,有識學。 位儀同三司、司農卿,周禦府大夫。 大象中使鄴,屬尉遲迥起兵,以為總管司馬。 迥平,伏誅。 初,文宣嘗問樂安公主:「達拏于汝何似?」答云:「甚相敬,唯阿家憎兒。 」文宣令宮人召達拏母入而殺之,投漳水。 齊滅,達拏殺主以復仇。 暹兄謀開。 纂從祖弟游,字延叔,少有風概。 為東郡太守。 郡有鹽戶,常供州郡為兵,子孫見丁從役。 矜其勞苦,乃為表聞,請聽更代,郡內感之。 太學舊在城內,游移置城南閒敞處,親自說經,當時學者莫不勸勉,號為良守。 正光中,除南秦州刺史。 先是,州人楊松柏、洛德兄弟數為反叛,游深加招慰,兄弟俱至。 松柏既郡之豪帥,感恩獎喻,郡賊咸來歸款,且以過在前政,不復自疑,游乃因宴會,一時俱斬。 於是外人以其不信,合境皆反。 正光五年,秦州城人殺刺史李彥為逆。 數日後,游知必不安,謀欲出外,尋為城人韓祖香等所攻。 游事窘登樓,慷慨悲嘆,乃推下小女而殺之,義不為群小所辱,為祖香等害。 永安中,贈散騎常侍、鎮北將軍、定州刺史。 子伏護。 第1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