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有鵲巢于庭中地上,家人怪之,及其首函至,置正當巢處。 葬後,其妻張氏常見敖曹夜來旦去,有若生平。 傍人莫見,唯犬隨而吠之,歲余乃絶。 其故吏東方老為南兗州刺史,追慕其恩,為立祠廟。 靈像既成,頭上坼裂,改而更作,裂如初,見者咸稱神異。 子突騎嗣,早卒。 文襄復親簡昂諸子,以第三子道額嗣。 皇建初,追封昂永昌王,以道額襲。 武平末,開府儀同三司。 入周,為儀同大將軍。 隋開皇中,卒於黃州刺史。 昂弟季式,字子通,亦有膽氣。 太昌初,累遷尚食典禦,尋加驃騎大將軍。 天平中,為濟州刺史。 季式兄弟貴盛,並有勛于時,自領部曲千餘人,馬八百疋,衣甲器仗皆備,故能追督境內賊盜,多致克捷。 時濮陽人杜靈椿等,又陽平路叔文徒黨各為亂,季式並討平之。 有客嘗謂季式曰:「濮陽、陽平乃是畿內,何忽遣私軍遠戰?」季式曰:「我與國家同安危,豈有見賊不討之理?若以此獲罪,吾亦無恨。 」 芒山之敗,所親部曲請季式奔梁。 季式曰:「吾兄弟受國厚恩,與高王共定天下,一旦傾危而亡之,不義。 」是役也,兄昂歿焉。 興和中,行晉州事。 解州,仍鎮永安。 季式兄慎以武牢叛,遣信報季式。 季式奔告神武,神武待之如初。 武定中,除侍中,尋加冀州大中正、都督。 以前後功,加儀同三司。 天保初,封乘氏縣子。 尋遷太常卿。 仍為都督,隨司徒潘樂征江、淮間。 為私使樂人于邊境交易,還京,坐被禁止。 尋赦之。 四年夏,發疽卒。 贈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謚曰恭穆。 季式豪率好酒,又恃舉家勛功,不拘檢節。 與光州刺史李元忠生平游款。 在濟州夜飲,憶元忠,開城門,令左右乘驛馬持一壺酒往光州勸之。 朝廷知而容之。 兄慎叛後,少時解職。 黃門郎司馬消難,左仆射子如之子,又是神武婿,勢盛當時。 因退食暇,尋季式,酣歌留宿。 旦日,重門並關,消難固請去。 季式曰:「君以地勢脅我邪?」消難拜謝請出,終不見許。 酒至,不肯飲。 季式索車輪括消難頸,又更索一車輪自括頸,引滿相勸。 消難不得已,笑而從之。 方俱脫車輪,更留一宿。 及消難出,方具言之。 文襄輔政,白魏帝,賜消難美酒數石,珍羞十輿,並令朝士與季式親狎者,就季式宅宴集。 其被優遇如此。 自昂起兵,為羽翼者,有呼延族、劉貴珍、劉長秋、東方老、劉士榮、成五彪、韓願生、劉桃棒。 隨其建義者,有李希光、劉叔宗、劉孟和等。 名顯可知者,列之後雲。 東方老,安德鬲人,與昂為部曲。 文宣受禪,封陽平縣伯,位南兗州刺史。 後與蕭軌等度江,沒。 李希光,勃海蓚人,初隨高乾起兵,後位儀同三司、揚州刺史。 文宣責陳武帝廢蕭明,命儀同蕭軌率希光、東方老、裴英起、王敬寶步騎數萬,以天保七年三月度江,襲克石頭城。 五將名位相侔,英起以侍中為軍司,蕭軌與希光併為都督。 軍中抗禮,動必乖張。 頓軍丹楊城下,遇霖雨五十餘日,故致敗。 將卒俱死,軍士得還者十二三。 劉叔宗名纂,樂陵平昌人,歸昂,位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 劉孟和名協,浮陽饒安人,聚眾附昂兄弟,位終大丞相司馬,坐事死。 其餘並不知所終雲。 神武初起兵,范陽盧曹亦以勇力稱,為爾硃氏守,據薊。 神武厚禮召之,以昂相擬,曰:「宜來,與從叔為二曹。 」曹慍曰:「將田舍兒比國士。 」遂率其徒自薊入海島。 得長人骨,以髑髏為馬皁;脛長丈六尺,以為二槊。 送其一于神武,諸將莫能用,唯彭樂強舉之。 未幾,曹遇疾,恫聲聞于外。 巫言海神為崇,遂卒。 其徒五百人皆服斬衰,葬畢潛散。 曹身長九尺,鬢面甚雄,臂毛逆如豬鬣,力能拔樹。 性弘毅方重,常從客雅服,北州敬仰之。 嘗臥疾,猶申足以舉二人。 蠕蠕寇范陽,曹登城射之,矢出三百步,投弓于外,群虜莫能彎,乃去之。 時有沙門曇贊,號為神力,唯曹與之角焉。 曇贊聞叫聲則勝。 論曰:高允踐危禍之機,抗雷電之氣,處死夷然,忘身濟難,卒悟明主,保己全名。 自非體鄰知命,鑒昭窮達,亦何能若此。 宜光寵四世,終享百齡。 有魏以來,斯人而已。 僧裕藝用有聞,聿修之義。 世禮貪而無道,能無及乎?子集學業優道,知名前世,儒俊之風,門舊不殞。 德正受終之際,契協亂臣,雖鐘淫虐,而名亦茂矣!乾邕兄弟,不階尺土之資,奮臂河朔,自致勤王之舉,神武因之,以成霸業。 但以非潁川元從,異豐沛故人,腹心之寄,有所未允。 露其啟疏,假手天誅,枉濫之極,莫或過此。 昂之膽力,氣冠萬夫,韓陵之下,風飛電擊。 然則齊氏元功,一門而已。 其餘托而義唱,亦足稱雲。 ************ 列傳第二十 崔鑒兄孫伯謙 崔辯孫士謙 士謙子彭 士謙弟說 說子弘度 崔挺子孝芬 孫宣猷 曾孫仲方 仲方從叔昂 挺從子季舒 挺族孫暹 崔鑒,字神具,博陵安平人也。 六世祖贊,魏尚書仆射。 五世祖洪,晉吏部尚書。 曾祖懿,字世茂,仕燕,位秘書監。 祖遭,字景遇,位鉅鹿令。 父綽,少孤,學行修明,有名于世。 與范陽盧玄、勃海高允、趙郡李靈等俱被征,尋以母老固辭。 後為郡功曹,卒。 鑒頗有文學,自中書博士轉侍郎,賜爵桐廬縣子。 出為東徐州刺史。 鑒欲安新附,人有年老者,表求假以守令,詔從之。 又于州內銅冶為農具,兵人獲利。 卒,贈青州刺史、安平侯,謚曰康。 子合,字貴和,少有時譽,襲爵桐廬子,位終常山太守。 合弟秉,少有志氣,陽平王順之為定州,秉為衛軍府錄事,帶毋極令。 時甄琛為長史,曾因公事,言競之間,以拳擊琛墜床。 琛以本縣長,笑而不論。 其豪率若此。 彭城王勰行壽春,秉從行,招致壯俠,以為部下。 勰目之,謂左右曰:「吾當寄膽氣于此人。 」累遷廣平內史,大納財貨,為清論所鄙。 後為燕州刺史,為杜洛周攻圍,堅守歷年。 朝廷遣都督元譚赴救,譚敗,秉奔定州,坐免官。 太昌中,除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頻以老病求解,永熙三年,去職。 薨,贈尚書令、司徒公,謚曰靖穆。 長子忻,字伯悅,有世干。 以鄭儼之甥,累遷兼尚書左丞。 莊帝初,遇害河陰。 追贈殿中尚書、冀州刺史。 忻弟仲哲,早喪所生,為祖母宋氏所養。 六歲,宋亡,啼慕不止,見者悲之。 性恢達,常以將略自許。 以軍功賜爵安平縣男。 及父康于燕被圍,泣訴朝廷,遂除別將,與都督元譚赴援,戰歿。 子長瑜,位至開府中兵參軍。 長瑜子子樞,學涉好文詞,經辯有才幹。 仕齊,位考功郎中,參議五禮,待詔文林館。 兼散騎常侍,聘周。 使還,除通直散騎常侍,兼知度支。 子樞明解世務,所居稱職。 因度支有受納風聞,為御史劾,遇赦免。 仕周,位至上士。 預尉遲迥事,被誅。 子樞次弟子端,亦有才幹,而文藝為優。 歷殿中侍御史,卒於通直散騎侍郎。 子端弟子博,武平末,為河陽道行台郎。 隋開皇末,卒於泗州刺史。 子博弟子發,有文才,武平末,秘書郎,修起居注。 仕隋為秦王文學,卒於國子博士。 第17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