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瑜弟叔瓚,頗有學識,性好直言。 其妻即齊昭信皇后姊也,文宣擢為魏尹丞。 屬蝗蟲為災,帝以問叔瓚。 對曰:「案《漢書五行志》:『土功不時,蝗蟲作厲。 』當今外築長城,內興三台,故致此災。 」帝大怒,令左右毆之,又擢其發,以溷汁沃其頭,曳以出,由是廢頓久之。 後卒於陽平太守,贈本州刺史。 仲弟叔彥,位撫軍。 叔彥弟季通,位司農少卿。 季通子德立,好學,愛屬文,預撰《禦覽》,位濟州別駕。 季通弟季良,風望閒雅,位太學博士,以征討功,賜爵蒲陰縣子,累遷太尉長史。 及康東還鄉,季良亦去職歸養。 後位中軍將軍、光祿大夫,先康卒於家,贈尚書右仆射,謚曰簡。 康弟習,字貴禮,有世用,卒於河東太守,贈并州刺史。 鑒兄,字洛祖,行博陵太守。 子文業,中書郎、鉅鹿太守。 文業子伯謙。 伯謙字士遜,貧居養母。 齊神武召補相府兼功曹,稱之曰:「崔伯謙清直奉公,真良佐也。 」轉七兵、殿中、左戶三曹郎中。 弟仲讓為北豫州司馬,與高慎同叛。 坐免官。 後歷瀛州別駕、京畿司馬。 文襄將之晉陽,勞之曰:「卿聘足瀛部,已著康歌。 督府務總,是用相授。 」臨別,又馬上執手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卿宜深體此情。 」族弟暹當時寵要,伯謙與之舊寮同門,非吉凶未嘗造請,以雅道自居。 天保初,除濟北太守,恩信大行,富者禁其奢侈,貧者勸課周給。 縣公田多沃壤,伯謙咸易之以給人。 又改鞭,用熟皮為之,不忍見血,示恥而已。 朝貴行過郡境,問人太守政何似?對曰:「府君恩化,古者所無。 」誦人為歌曰:「崔府君,能臨政。 退田易鞭布威德,人無爭。 」客曰:「既稱恩化,何因復威?」對曰:「長吏憚其威嚴,人庶蒙其恩惠,故兼言之。 」以相府舊寮,例有加授,征赴鄴。 百姓號泣遮道,數日不得前。 以弟仲讓在關中,不復居內任,除南鉅鹿太守。 下車導以禮讓,豪族皆改心整肅。 事無鉅細,必自親覽。 在縣有貧弱未理者,皆曰「我自告白鬚公,不慮不決」。 在郡七年,獄無停囚。 每有大使巡察,恆處上第。 征拜銀青光祿大夫。 伯謙少時讀經、史,晚年好《老》、《莊》,容止儼然無慍色,親賓至,則置酒相娛。 清言不及俗事,士大夫以為儀表。 卒,贈南充州刺史,謚曰懿。 伯謙弟仲讓,仕西魏,位至鴻臚少卿。 崔辯,字神通,鑒之從祖弟也。 祖琨,字景龍,行本郡太守。 父經,贈兗州刺史。 辯學涉經史,風儀整峻,獻文征拜中書博士、武邑太守。 政事之餘,專以勸學。 卒,贈安南將軍、定州刺史,謚曰恭。 長子景俊,鯁正有高風,好古博涉,以經明行修,征拜中書博士。 歷侍御史、主文中散。 孝文賜名為逸。 後為員外散騎侍郎,與著作郎韓興宗參定朝儀。 雅為孝文所知重,遷國子博士。 每有公事,逸常被詔獨進,博士特命自逸始。 轉通直散騎常侍、廷尉少卿,卒。 子巨倫,字孝宗,幼孤。 及長,歷涉經史,有文學武藝。 叔楷為殷州,巨倫仍為長史、北道別將。 在州陷賊,斂恤存亡,為賊所義。 葛榮聞其才名,欲用為黃門郎,巨倫心惡之。 至五月五日,會集官寮,令巨倫贈詩。 巨倫乃曰:「五月五日時,天氣已大熱,狗便呀欲死,牛復喘吐舌。 」以此自晦,獲免。 結死士,夜中南走,逢賊,俱恐不濟。 巨倫曰:「寧南死一寸,豈北生一尺!」便欺賊曰:「吾受敕而行。 」賊爇火觀敕,火未然。 巨倫手刃賊十餘人,賊乃四潰,得馬數匹。 夜陰失道,唯看佛塔戶而行。 到洛陽,持節別將北討。 初,楷喪之始,巨倫收殯倉卒,事不周固;至是遂偷路改殯,並竊家口以歸。 尋授國子博士。 莊帝即位,除東濮陽太守。 時河北紛梗,人避賊,多入郡界。 歲儉饑乏,巨倫傾資贍恤,務相全濟。 時類高之。 元顥入洛,據郡不從,莊帝還宮,封漁陽縣男。 後除光祿大夫。 卒,子子武襲。 初,巨倫有姊,明慧有才行。 因患眇一目,內外親族,莫有求者。 其家議欲下嫁之。 巨倫姑,趙國李叔胤之妻,聞而悲感曰:「吾兄盛德,不幸早世,豈令此女,屈事卑族!」乃為子翼納之。 時人嘆其義識。 逸弟模,字叔軌。 身長八尺,圍亦如之。 出後其叔,雅有志度。 蕭寶夤討關、隴,引為西征別將,屢有戰功,封槐裡縣伯。 後行岐州事,擊賊,歿于陣。 永熙中,贈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相州刺史。 模弟楷。 楷字季則,為廣平王懷文學。 正始中,以王國官非其人,多被戮,唯楷與楊昱以數諫諍獲免。 後為太子中舍人、左中郎將。 以黨附高肇,為中尉所劾。 事在《高聰傳》。 楷性嚴烈,能摧挫豪強,時人語曰:「莫鋋鬱買反彳解孤楷反 ,付崔楷。 」時冀、定數州頻遭水害,楷上疏導之便宜,事遂施行。 孝昌初,置殷州,以楷為刺史,加後將軍。 楷將之州,人咸勸單身述職。 楷曰:「單身赴任,朝廷謂吾有進退之計,將士又誰肯固志?」遂閤家赴州。 賊勢已逼,或勸減小弱以避之,乃遣第四女、第三男夜出。 既而曰:「一朝送免兒女,將謂吾心不固。 」遂命追還。 及賊來攻,楷率力拒抗,莫不爭奪,咸稱崔公尚不惜百口,吾等何愛一身?力竭城陷,楷執節不屈,賊遂害之。 楷兄弟父子並死王事,朝野傷嘆焉。 贈侍中、鎮軍將軍、定州刺史。 永熙中,又特贈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冀州刺史。 長子士元,沈雅有學尚。 州陷,戰沒,贈平州刺史。 子育王,少以器干稱,仕齊至起部郎。 子文豹,字蔚,少有文才,本州大中正。 士元弟士謙。 士謙,孝昌初解褐著作佐郎。 後賀拔勝出鎮荊州,以士謙為行台左丞。 孝武西遷,士謙勸勝倍道兼行,謁帝關右,勝不能用。 州人劉誕引侯景軍奄至,勝與戰,敗績,遂奔梁。 士謙與俱行。 及至梁,每乞師赴援。 梁武雖不為出軍,而嘉勝等志節,並許其還國。 乃令士謙先,且通鄰好。 周文素聞其名,甚禮之,賜爵千乘縣男。 及勝至,拜太師長史,以功進爵為子,拜尚書右丞。 從周文解洛陽圍,經河橋戰,加定州大中正、瀛州刺史。 又破柳仲禮于隨郡,討李遷哲于魏興,並有功,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直州刺史。 賜姓宇文氏。 恭帝初,轉利州刺史。 士謙性明悟,深曉政術,吏人畏而愛之。 周保定二年,遷總管、安州刺史,加大將軍,進爵武康郡公。 天和中,授江陵總管、荊州刺史。 州既統攝遐長,俗兼夷夏,又南接陳境,東鄰齊寇。 士謙外御強敵,內撫軍人,風化大行,號稱良牧。 每年考績,常為天下之最,屢有詔褒美焉。 士謙隨賀拔勝之在荊州也,雖被親遇,而名位未顯;及踐其位,朝野以為榮。 卒於州,闔境痛惜之,立祠堂,四時祭饗。 子曠嗣。 士謙性至孝,與弟說特相友愛,雖復年位並高,資產皆無私焉。 居家嚴肅,曠及說子弘度並奉其遺訓雲。 曠少溫雅。 大象末,位開府儀同大將軍、浙州刺史。 曠弟彭。 第1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