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三公曹令史硃暉素事錄尚書、高陽王雍,雍欲以為廷尉評,頻煩托順,順不為用。 雍遂下命用之,順投之於地。 雍聞之,大怒,昧爽坐都,召尚書及丞郎畢集,欲待順至,于眾挫之。 順日高方至。 雍攘袂撫幾而言曰:「身天子之子,天子之弟,天子之叔,天子之相,四海之內,親尊莫二。 元順何人,以身成命投棄于地!」順鬚鬢俱張,仰面看屋,憤氣奔湧,長歔而不言。 久之,搖一白羽扇,徐而謂雍曰:「高祖遷宅中土,創定九流,官方清濁,軌儀萬古。 而硃暉小人,身為省吏,何合為廷尉清官?殿下既先皇同氣,誠宜遵旨,自有恆規,而復逾之也?」雍曰:「身為丞相、錄尚書,如何不得用一人為官?」順曰:「庖人雖不理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 未聞有別旨令殿下參選事。 」順又厲聲曰:「殿下必如是,順當依事奏聞。 」雍遂笑而言曰:「豈可以硃暉小人,便相忿恨。 」遂起,呼順入室,與之極飲。 順之亢毅不撓,皆此類也。 後兼左仆射。 氽硃榮之奉莊帝,召百官悉至河陰。 素聞順數諫諍,惜其亮直,謂硃瑞曰:「可語元仆射,但在省,不須來。 」順不達其旨,聞害衣冠,遂便出走,為陵戶鮮于康奴所害。 家徒四壁,無物僉,止有書數千卷而已。 門下通事令史王才達裂裳覆之。 莊帝還宮,遣黃門侍郎山偉巡喻京邑。 偉臨順喪,悲慟無已。 既還,莊帝怪其聲散,偉以狀對。 莊帝敕侍中元祉曰:「宗室喪亡非一,不可周贍。 元仆射清苦之節,死乃益彰,特贈絹百匹,余不得為例。 」贈尚書令、司徒公,謚曰文烈。 初,帝在籓,順夢一段黑雲從西北直來,觸東南上日月俱破,復翳諸星,天地盡暗。 俄而云消霧散,便有日出自西南隅,甚明淨,雲長樂王日。 尋見莊帝從閶闔門入,登太極殿,唱萬歲者三,百官咸加朝服謁帝,唯順集書省步廊西槐樹下,脫衣冠臥。 既寤,告元暉業曰:「吾昨夜夢,於我殊自不佳。 」說夢,因解之曰:「黑雲,氣之惡者,是北方之色,終當必有北敵,以亂京師,害二宮,殘毀百僚。 何者?日,君象也。 月,後象也。 眾星,百官象也。 以此言之,京邑其當禍乎?昔劉曜破晉室以為髑髏台,前途之事,得無此乎?雖然,彭城王勰有文德于天下,今夢其兒為天子,積德必報,此必然矣!但恨其得之不久。 所以然者,出自西南,以時易年,不過三載。 但恨我不見之。 何者?我夢臥槐樹下,槐字木傍鬼,身與鬼並,復解冠冕,此寧不死乎!然亡後乃得三公贈耳。 」皆如其夢。 順撰《帝錄》二十捲,詩賦表頌數十篇,並多亡失。 長子朗,時年十七,枕戈潛伏積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順墓,然後詣闕請罪。 朝廷嘉而不問。 朗位司徒屬。 天平中,為奴所害,贈尚書右仆射。 順弟紀,字子綱,隨孝武入關中,位尚書左仆射、華山郡王。 澄弟嵩,字道岳,孝文時,位步兵校尉。 大司馬、安定王休薨,未及卒哭,嵩便游田。 帝聞而大怒,詔曰:「嵩,大司馬薨殂甫爾,便以鷹鷂自娛,有如父之痛,無猶子之情,捐心棄禮,何其太速!便可免官。 」後兼武衛將軍。 孝文南伐,齊將陳顯達率眾拒戰,嵩身備三仗,免冑直前,勇冠三軍。 將士從之,顯達奔潰。 帝大悅曰:「任城康王大有福德,文武頓出其門。 」以功賜爵高平縣侯。 初,孝文之發洛也,馮皇后以罪幽于宮內。 既平顯達,回次谷唐原,帝疾甚,將賜後死,曰:「使人不易可得。 」顧謂任城王澄曰:「任城必不負我,嵩亦當不負任城,可使嵩也。 」於是引嵩入內,親詔遣之。 宣武即位,為揚州刺史,威名大振。 後並妻穆氏為蒼頭李太伯等所害。 謚曰剛侯。 第二子世俊,頗有干用,而無行業。 襲爵。 孝莊時,遷吏部尚書。 爾硃兆寇京師,詔世俊以本官為都督,守河橋。 及兆至河,世俊初無拒守意,便隔岸遙拜。 遂將船五艘迎兆軍,兆因得入。 京都破殘,皆世俊之罪,時論疾之。 尤為爾硃世隆所昵。 孝武初,改封武陽縣子。 世俊居選曹,不能厲心,多所受納,為中尉彈糾,坐免官。 孝靜時,位尚書令。 世俊輕薄,好去就。 興和中,薨。 贈太尉,謚曰躁戾。 南安王楨,皇興二年封。 孝文時,累遷長安鎮都大將、雍州刺史。 楨性忠謹。 其母疾篤,憂毀異常,遂有白雉游其庭前。 帝聞其致感,賜帛千匹以褒美之。 征赴講武,引見于皇信堂,戒之曰:「公孝行著于私庭,令問彰于邦國,既國之懿親,終無貧賤之慮。 所宜慎者略有三事:一者恃親驕矜,違禮僭度;二者傲慢貪奢,不恤政事;三者飲酒游逸,不擇交友。 三者不去,患禍將生。 」而楨不能遵奉,後乃聚斂肆情。 孝文以楨孝養聞名內外,特加原恕,削除封爵,以庶人歸第,禁錮終身。 以議定遷都,復封南安王,為鎮北大將軍、相州刺史。 帝餞楨于華林都亭,詔並賦詩。 不能者,並可聽射,當使武士彎弓,文人下筆。 帝送楨下階,流涕而別。 太和二十年五月,至鄴。 上日,暴雨大風,凍死者數十人。 楨又以旱,祈雨于群神。 鄴城有石季龍廟,人奉祀之。 楨告神像云:「三日不雨,當加鞭罰。 」請雨不驗,遂鞭像一百。 是月,疽發背薨,謚曰惠。 及恆州刺史穆泰謀反,楨知而不告。 雖薨,猶追奪爵封,國除。 子英,性識聰敏,善騎射,解音律,微曉醫術。 孝文時,為梁州刺史。 帝南伐,為漢中別道都將。 後大駕臨鐘離,英以大駕親動,勢傾東南,漢中有可乘之會,表求追討,帝許之。 以功遷安南大將軍,賜爵廣武伯。 宣武即位,拜吏部尚書,以前後軍功,進爵常山侯。 尋詔英率眾南討,大破梁曹景宗軍。 梁司州刺史蔡道恭憂死,三關戍棄城而走。 初,孝文平漢陽,英有戰功,許復其封。 及為陳顯達所敗,遂寢。 是役也,宣武大悅,乃復之,改封中山王。 既而梁入寇肥梁,詔英率眾十萬討之,所在皆以便宜從事。 英表陳事機,乃擊破陰陵,斬梁將二十五人,及虜首五千餘級。 又頻破梁軍于梁城,斬其支將四十二人,殺獲及溺死者將五萬。 梁中軍大將軍臨川王蕭宏、尚書左仆射柳惔等大將五人沿淮東走。 凡收米四十萬石。 英追奔至馬頭,梁馬頭戍主委城遁走,遂圍鐘離。 詔以師行已久,命英為振旅之意。 英表:「期至二月將末,三月之初,理在必克。 但自此月一日已來,霖雨連並,可謂天違人願。 然王者行師,舉動不易,不可以少致暌淹,便生異議。 願聞朝廷,特開遠略,少復賜寬,假以日月,無使為山之功,中途而廢。 」及四月,水盛破橋,英及諸將狼狽奔退,士眾沒者十有五六。 英至揚州,遣使送節及衣冠、貂蟬、章綬,詔以付典。 有司奏英經算失圖,案劾處死。 詔恕死為百姓。 後京兆王愉反,復英王封,除使持節、假征東將軍、都督冀州諸軍事。 英未發而冀州已平。 第10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