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南征,丕表乞少留,思更圖後舉。 會司徒馮誕薨,詔六軍反旆。 丕又以熙薨于代都,表求鑾駕親臨。 詔曰:「今洛邑肇構,跂望成勞。 開闢暨今,豈有以天子之重遠赴舅國之喪?朕縱慾為孝,其如大孝何!縱慾為義,其如大義何!天下至重,君臣道懸,豈宜苟相誘引,陷君不德。 令仆已下,可付法官貶之。 」又詔以丕為都督、領并州刺史。 後詔以平陽畿甸,改封新興公。 初,李沖文德望所屬,既當時貴要,有杖情,遂與子超娶沖兄女,即伯尚妹也。 丕前妻子隆,同產數人,皆與別居;後得宮人,所生同宅共產。 父子情因此偏。 丕父子大意不樂遷洛。 帝之發平城,太子恂留于舊京。 及將還洛,隆與穆泰等密謀留恂,因舉兵據陘北。 丕時以老居并州,雖不預始計,而隆、超咸以告丕。 丕外慮不成,口乃致難,心頗然之。 及帝幸平城,推穆泰等首謀,隆兄弟並是黨。 丕亦隨駕至平城,每于測問,令丕坐觀。 與元業等兄弟並以謀逆,有司奏處孥戮。 詔以丕應連坐,但以先許不死之詔,躬非染逆之身,聽免死,仍為太原百姓,其後妻二子聽隨。 隆、超母弟及余庶兄弟皆徙敦煌。 丕時年垂八十,猶自平城力載隨駕至洛,留洛陽。 帝每遣左右慰勉之,乃還晉陽。 孝文崩,丕自並來赴,宣武引見之,以丕舊老,禮有加焉。 尋敕留洛陽。 後宴于華林都亭,特令二子扶侍坐起。 丕仕歷六世,垂七十年,位極公輔,而還為庶人,然猶心戀京邑,不能自絶人事。 詔以丕為三老。 景明四年,薨,年八十二。 詔贈左光祿大夫、冀州刺史,謚曰平。 長子隆,先以反誅。 隆弟乙升、超,亦同誅。 超弟俊、邕,並以軍功,俊封新安縣男,邕封涇縣男。 淮陵侯大頭,烈帝之曾孫也。 善騎射,擢為內三郎。 文成初,封淮陵。 性謹密,帝甚重之,位寧北將軍。 卒,贈高平公,謚曰烈。 河間公齊,烈帝之玄孫也。 少雄傑魁岸。 太武征赫連昌。 太武馬蹶,賊逼帝。 齊以身蔽捍,決死力戰,賊乃退,帝得上馬。 是日微齊,帝幾至危殆。 帝以微服入其城,齊固諫不許,乃與數人從帝入。 城內既覺,諸門悉閉。 帝及齊等因入其宮中,得婦人裙,系之槊上。 帝乘而上,因此得拔,于齊有力焉。 賜爵浮陽侯。 從征和龍,以功拜尚書,進爵為公。 後與新興王俊討禿髮保周,坐事免官爵。 宋將裴方明陷仇池,太武復授齊前將軍,與建興公古弼討之。 遂克仇池,威振羌、氐。 復賜爵河間公,與武都王楊保宗對鎮駱谷。 時保宗弟文德說保宗閉險自固,有期矣。 秦州主簿邊因知之,密告齊。 晨詣保宗,呼曰:「古弼至,欲宣詔。 」保宗出,齊叱左右扶保宗上馬,馳驛送台。 諸氐遂推文德為主,求授于宋。 宋遣將房亮之、苻昭、啖龍等率眾助文德。 齊擊斬殺龍,禽亮之,氐遂平。 以功拜內都大官。 卒,謚敬王。 長子陵襲爵。 陵性抗直,天安初,為乙渾所害。 陵弟蘭,以忠謹見寵。 孝文初,賜爵建陽子,卒於武川鎮將。 子志,字猛略,少清辯強干,歷覽書傳,頗有文才。 為洛陽令,不避強禦,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 面陳得失。 彪言:「御史中尉闢承華蓋,駐論道劍鼓,安有洛陽令與臣抗衡?」志言:「神鄉縣主,普天之下,誰不編戶?豈有俯同眾官,趨避中尉?」孝文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及出,與彪摺尺量道,各取其半。 帝謂邢巒曰:「此兒竟可,所謂王孫公子,不鏤自雕。 」巒曰:「露竹霜條,故多勁節;非鸞則鳳,其在本枝也。 」 員外郎馮俊,昭儀之弟,恃勢恣撾所部裡正。 志令主吏收系,處刑除官。 由此忤旨,左遷太尉主簿。 俄為從事中郎。 車駕南征,帝微服觀戰所。 有箭欲犯帝,志以身鄣之,帝便得免。 矢中志目,因此一目喪明。 以志行恆州事。 宣武時,除荊州刺史。 還朝,御史中尉王顯奏志于在州日抑買良人為婢,兼乘請供朝,會赦免。 明帝初,兼廷尉卿。 後除揚州刺史,賜爵建忠伯。 志在州,威名雖減李崇,亦為荊楚所憚。 尋為雍州刺史。 晚年耽好聲伎。 在揚州日,侍側將百人,器服珍麗,冠于一時。 及在雍州,逾尚華侈,聚斂無極,聲名遂損。 及莫折念生反,詔志為西征都督討之。 念生遣其弟天生屯龍口,與志相持。 為賊所乘,遂棄大眾奔還岐州。 賊遂攻城,州刺史裴芬之疑城人與賊潛通,將盡出之,志不聽。 城人果開門引賊,釒巢志及芬之送念生,見害。 節閔初,贈尚書仆射、太保。 扶風公處真,烈帝之後也。 少以壯烈聞,位殿中尚書,賜爵扶風公,委以大政,甚見尊禮。 吐京胡曹仆渾等叛,招引朔方胡為援,處真與高涼王那等討滅之。 性貪婪,在軍烈暴,坐事伏法。 文安公泥,魏之疏族也。 性忠直,有智畫。 道武厚遇之,賜爵文安公,拜安東將軍。 卒。 子屈襲爵。 明元時,居門下,出納詔命。 性明敏,善奏事,每合上旨。 賜爵元城侯,加功勞將軍。 與南平公長孫嵩、白馬侯崔密等並決獄訟。 明元東巡,命屈行右丞相,山陽侯奚斤行左丞相,命掌軍國,甚有聲譽。 後吐京胡與離石胡出以兵等叛,置立將校,外引赫連屈丐。 屈督會稽劉潔、永安侯魏勤捍之。 勤沒于陣,潔墜馬,胡執送屈丐,唯屈眾猶存。 明元以屈沒失二將,欲斬之。 時并州刺史元六頭荒淫怠事,乃赦屈,令攝州事。 屈嗜酒,頗廢政事。 帝積其前後失,檻車征還,斬于市。 子磨渾,少為明元所知。 元紹之逆也,明元潛隱于外,磨渾與叔孫詐雲明元所在。 紹使帳下二人隨磨渾往,規為逆。 磨渾既得出,便縛帳下,詣明元斬之。 帝得磨渾,大喜,因為羽翼。 以勛,賜爵長沙公,拜尚書,出為定州刺史。 卒。 昭成皇帝九子:庶長曰寔君,次曰獻明帝,次曰秦王翰,次曰閼婆,次曰壽鳩,次曰紇根,次曰地干,次曰力真,次曰窟咄。 寔君性愚,多不仁。 昭成季年,苻堅遣其行唐公苻洛等來寇南境,昭成遣劉庫仁逆戰于石子嶺。 昭成時不勝,不能親勒眾軍,乃率諸部避難陰山,度漠北。 高車四面寇抄,復度漠南。 苻洛軍退,乃還雲中。 初,昭成以弟孤讓國,乃以半部授孤。 孤子斤失職懷怨,欲伺隙為亂。 獻明皇帝及秦明王翰皆先終,道武年甫五歲,慕容後子閼婆等雖長,而國統未定。 斤因是說實君曰:「帝將立慕容所生,欲先殺汝,是以頃來諸子戎服,夜以兵仗繞廬舍,伺便將發。 」時苻洛等軍猶在君子津,夜常警備,諸皇子挾仗徬徨廬舍,寔君以斤言為信,乃盡殺諸皇子,昭成亦暴崩。 其夜,諸皇子婦及宮人奔告洛軍。 堅將李柔、張蚝勒兵內逼,部眾離散。 苻堅聞之,召燕鳳問其故,以狀對。 堅曰:「天下之惡一也!」乃執寔君及斤,轘之長安。 寔君孫勿期,位定州刺史,賜爵林慮侯。 卒。 子六狀,真定侯。 第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