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自以蕃王,次不當立,每矯情飾行,以釣虛名,陰有奪宗之計。 時高祖雅重文獻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內多嬖倖,以此失愛。 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無私寵,取媚于後。 大臣用事者,傾心與交。 中使至第,無貴賤,皆曲承顏色,申以厚禮。 婢仆往來者,無不稱其仁孝。 又常私入宮掖,密謀于文獻後。 楊素等因機構扇,遂成廢立。 自高祖大漸暨諒闇之中,蒸淫無度。 山陵始就,即事巡遊。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馬全盛。 慨然慕秦皇、漢武之事。 乃盛理宮室,窮極侈靡。 召募行人,分使絶域。 諸蕃至者,厚加禮賜;有不恭命,以兵擊之。 盛興屯田于玉門、柳城之外。 課天下富室分道市武馬,疋直十餘萬。 富強坐是而凍餒者,十家而九。 性多詭譎。 。 所幸之處,不欲人知;每幸之所,輒數道置頓。 四海珍羞殊味,水陸必備焉。 求市者無遠不至。 郡縣官人,競為獻食;豐厚者進擢,疏儉者獲罪。 奸吏侵漁,內外虛竭;頭會箕斂,人不聊生。 于時,軍國多務,日不暇給。 帝方驕怠,惡聞政事;冤屈不理,奏請罕決。 又猜忌臣下,無所專任。 朝臣有不合意者,必構其罪而族滅之。 高熲、賀若弼先皇心膂,參謀帷幄;張衡、李金才籓邸惟舊,績著經綸。 惡其直道,忌其正義;求其無形之罪,加以丹頸之戮。 其餘事君盡禮,謇謇匪躬;無辜無罪,橫受夷戮者,不可勝紀。 政刑弛紊,賄貨公行,莫敢有言,道路以目。 六軍不息,百役繁興;行者不歸,居者失業;人饑相食,邑落為墟,上弗之恤也。 東西行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費不給,逆收數年之賦。 所至,唯與後宮流連耽湎,惟日不足。 招迎姥媼,朝夕共肆醜言。 又引少年,令與宮人穢亂。 不軌不遜,以為娛樂。 區宇之內,盜賊蜂起;劫掠從官,屠陷城邑。 近臣互相掩蔽,皆隱賊數,不以實對。 或有言賊多者,輒大被詰責。 各求苟免,上下相蒙。 每出師徒,敗亡相繼。 戰士儘力,不加賞賜;百姓無辜,咸受屠戮。 蒸庶積怨,天下土崩;至于就禽,而猶未之寤也。 恭皇帝諱侑,元德太子之子也。 母曰韋妃。 性聰敏,有氣度。 大業三年,立為陳王。 後數載,徙為代王。 及煬帝親征遼東,令于京師總留事。 十一年,從幸晉陽,拜太原太守,尋鎮京師。 義兵入長安,尊煬帝為太上皇,奉帝纂業。 義寧元年十一月壬戌,上即皇帝位於大興殿。 詔曰:「王道喪亂,天步不康;屬之於朕,逢此百罹。 襁褓之歲,夙遭憫凶;孺子之辰,太上播越。 興言感動,實疚于懷。 太尉唐公,膺期作宰,糾合義兵,翼戴皇室。 爰奉明詔,弼予幼沖,顯命光臨,天威咫尺。 對揚尊號,悼心失圖;一人在遠,三讓不遂;僶勉南面,厝身無所。 苟利社稷,莫敢或違;俯從群議,奉遵聖旨。 可大赦天下。 改大業十三年為義寧元年。 十一月十六日昧爽以前,大闢罪已下,皆赦除之;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 」甲子,以光祿大夫、大將軍、太尉唐公為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 丙寅,詔曰:「朕惟孺子,未出深宮;太上遠巡,追蹤穆滿。 時逢多難,委當尊極;辭不獲免,恭己臨朝。 若涉大川,罔知所濟;民之情偽,曾未之聞。 賴股肱戮力,上宰賢良;匡佐沖人,輔其不逮。 軍國機務,事無大小;文武設官,位無貴賤;憲章賞罰,咸歸相府。 庶績其凝,責成斯屬。 」己巳,以唐王子隴西公建成為唐國世子;敦煌公為京兆尹,改封秦公;元吉為齊公。 太原置鎮北府。 乙亥,張掖康老和舉兵反。 十二月癸未,薛舉自稱天子,寇扶風,秦公為元帥擊破之。 丁亥,桂陽人曹武徹舉兵反,建元通聖。 丁酉,義師禽驍衛大將軍屈突通於閿鄉。 乙巳,賊帥張善安陷廬江郡。 二年春正月丁未,詔唐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加前後羽葆鼓吹。 壬戌,將軍王世充為李密所敗,河內通守孟善誼、武賁郎將王辯、楊威、劉長恭、梁德、董智通皆死之。 庚戌,河陽郡尉獨孤武都降于李密。 三月丙辰,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弒太上皇于江都宮。 右禦衛將軍獨孤盛死之。 齊王暕、趙王杲、燕王倓、右翊衛大將軍宇文協、內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藴、給事郎許善心皆遇害。 化及立秦王浩為帝,自稱大丞相,朝士文武,皆受其官爵。 光祿大夫宿公麥才、折衝郎將朝請大夫沈光同謀討賊,夜襲化及營,反為所害。 戊辰,詔唐王備九錫之禮,加璽紱、遠遊冠、綠綟綬,位在諸侯王上。 唐國置丞相已下,一依舊式。 五月乙巳朔,詔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金根車,駕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車;舞八佾,設鐘虞宮縣。 王后、王子、王女爵命之號,一遵舊典。 戊午,詔曰:「天禍隋國,大行太上皇遇盜江都。 憫予小子,哀號永感,仰惟荼毒,仇復靡申。 相國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東征西怨。 總九合于一匡,決百勝於千里。 糾率夷夏,大庇氓黎;保義朕躬,繄王是賴。 德侔造化,功格蒼旻;兆庶歸心,曆數斯在;屈為人臣,載違天命。 當今九服崩離,三靈改卜,大運去矣,請避賢路。 私僮命駕,須歸籓國。 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廢,豈期如是。 庶憑稽古之聖,以誅四凶;幸值惟新之恩,預充三恪。 雪冤恥于皇祖,守禋祀為孝孫;朝聞夕殞,及泉無恨。 今遵故事,遜于舊邸。 庶官群闢,改事唐朝。 宜依前典,趣上尊號。 若釋重負,感泰兼懷。 假手真人,俾除醜逆。 」仍敕有司,凡有表奏,皆不得以聞。 是日,上遜位於大唐。 以為酅國公。 武德二年夏五月崩,時年十五。 第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