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冬,大舉伐陳,以上為行軍元帥。 及陳平,執陳湘州刺史施文慶、散騎常侍沈客卿、市令湯慧朗、刑法監徐析、尚書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於民,斬之石闕下以謝三吳。 於是封府庫資財,無所取,天下稱賢。 進位太尉,賜路車、乘馬、袞冕之服,玄珪、白璧各一雙。 復拜并州總管。 俄而江南高智慧等相聚作亂,徙上為揚州總管,鎮江都,每歲一朝。 高祖之祠太山也,領武候大將軍。 明年,歸籓,後數載,突厥寇邊,復為行軍元帥,出靈武。 無虜而旋。 及太子勇廢,立上為皇太子。 是月,當受冊。 高祖曰:「吾以大興公成帝業。 」令上出舍大興。 其夜,烈風大雪,地震山崩,民舍多壞,壓死者百餘口。 仁壽初,奉詔巡撫東南。 是後,高祖每避署仁壽宮,恆令上監國。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於仁壽宮。 八月,奉梓宮還京師。 并州總管、漢王諒舉兵反,詔尚書左仆射楊素討平之。 九月乙巳,以備身將軍崔彭為左領軍大將軍。 十一月乙未,幸洛陽。 丙申,發丁男十數萬掘塹,自龍門東接長平、汲郡,抵臨清關,度河,至浚儀,襄城,達于上洛,以置關防。 癸丑,詔曰: 乾道變化,陰陽所以消息;沿創不同,生靈所以順序。 若使天意不變,施化何以成四時?人事不易,為政何以利萬姓?《易》不雲乎,通其變,使民不倦。 變則通,通則久。 有德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朕又聞之,安安而能遷,民用丕變。 是故姬邑兩周,如武王之意;殷人五徙,成湯後之業。 若不因民順天,功業見乎變,愛民治國者,可不謂歟。 然雒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內,天地之所合,陰陽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等。 故漢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雒陽。 」自古皇王,何嘗不留意,所不都者,蓋有由焉。 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庫,作雒之制,所以未暇也。 我有隋之始,便欲創茲懷、雒,日復一日,越暨于今。 念茲在茲,興言感哽。 朕肅膺寶曆,纂臨萬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 今者,漢王諒悖逆,毒被山東;遂令州縣,或淪非所。 由關河懸遠,兵不赴急。 加以并州移戶,復在河南;周遷殷民,意在於此。 況復南服遐遠,東夏殷大,因機順動,今也其時。 群司百闢,僉諧厥議。 但成周歔脊,弗堪胥宇。 今可于伊雒營建東京,便即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也。 夫宮室之制,本以便生人;上棟下宇,足以避風露。 高台廣廈,豈曰適形?故《傳》云:儉,德之恭;侈,惡之大。 宣尼有云:與其不遜也,寧儉。 豈謂瑤台瓊室,方為宮殿者乎?土階采椽,而非帝王者乎?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 民惟國本,本固邦寧。 百姓足,孰與不足。 今所營構,務從節儉。 無令雕牆峻宇,復起於當今;俗使卑宮菲食,將貽于後世。 有司明為條格,稱朕意焉。 十二月乙丑,以右武衛將軍來護兒為右驍衛大將軍。 戊辰,以柱國李景為右武衛大將軍,以右衛率周羅為右武候大將軍。 大業元年春正月壬辰朔,大赦,改元。 立妃蕭氏為皇后。 改豫州為溱州,洛州為豫州。 廢諸州總管府。 丙申,立晉王昭為皇太子。 丁酉,以上柱國宇文述為左衛大將軍,上柱國郭衍為左武衛大將軍,延壽公于仲文為右衛大將軍。 己亥,以豫章王暕為豫州牧。 戊申,發八使巡省風俗。 下詔曰: 昔者哲王之理天下也,其在愛民乎?既富而教,家給人足,故能風教淳厚,遠至邇安。 理定功成,率由斯道。 朕恭嗣寶位,撫育黎獻,夙夜戰兢,若臨川谷。 雖則聿遵先緒,弗敢失墜,永言政術,多有缺然。 況以四海之遠,兆民之眾,未獲親臨,問其疾苦。 每慮幽仄莫舉,冤屈不申,一物失所,用傷和氣。 萬方有罪,責在朕躬,所以興寤增嘆,而夕惕載懷者也。 今既布政惟始,宜存寬大。 可分遣使人,巡省方俗,宣揚風化,薦拔淹滯,申達幽枉。 孝悌力田,給以優復。 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振濟。 義夫節婦,旌表門閭。 高年之老,加其板授,並依別條,賜以粟帛。 篤疾之徒給侍丁者,雖有侍養之名,曾無賙贍之實,明加檢校,使得存養。 若有名行顯著,操履修潔;及學業才能,一藝可取,咸宜訪采,將身入朝。 所在州縣,以禮發遣。 其蠹政害人,不便于時者,使還之日,具錄奏聞。 己酉,以吳州總管宇文弼為刑部尚書。 二月己卯,以尚書左仆射楊素為尚書令。 三月丁未,詔尚書令楊素、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東京,徙豫州郭下居民以實之。 戊申,詔曰:「聽采輿頌,謀及黎庶,故能審政刑之得失。 是知昧旦思治,欲使幽枉必達,彞倫有章。 而牧宰任稱朝委,苟為僥倖,以求考課,虛立殿最,不存理實。 綱紀於是不理,冤屈所以莫申。 關河重阻,無由自達。 朕故建立東京,躬親存問。 今將巡歷淮海,觀省風俗。 眷求讜言,徒繁詞翰,而鄉校之內,闕爾無聞;恇然夕惕,用勞興寢。 其民下有知州縣官人政理苛刻,侵害百姓,背公徇私,不便於民者,聽詣朝堂封奏。 庶乎四聰以達,天下無冤。 」又于皁澗營顯仁宮,采海內奇禽異獸草木之類,以實園苑。 徙天下富商大賈數萬家于東京。 辛亥,發河南諸郡男女七百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于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 庚申,遣黃門侍郎王弘、上儀同於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龍舟、鳳抃、黃龍、赤艦樓船等數萬艘。 夏四月癸亥,大將軍劉仲方擊林邑破之。 五月庚戌,戶部尚書、義豐侯韋沖卒。 甲子,熒惑入太微。 秋七月丁酉,制戰亡之家,給復十年。 丙午,滕王綸、衛王集並奪爵徙邊。 閏七月甲子,以尚書令楊素為太子太師,安德王雄為太子太傅,河間王弘為太子太保。 丙子,詔曰: 君民建國,教學為先;移風易俗,必自茲始。 而言絶義乖,多歷年代,進德修業,其道浸微。 漢采坑焚之餘,不絶如綫;晉承板蕩之運,掃地將盡。 自時厥後,軍國多虞;雖復黌宇時建,示同愛禮;函丈或陳,殆為虛器。 遂使紆青拖紫,非以學優;制錦操刀,類多牆面。 上陵下替,綱維不立,雅缺道消,實由於此。 朕纂承洪緒,思弘大訓。 將欲尊師重道,用闡厥繇;講信修睦,敦獎名教。 方今區宇平壹,文軌攸同,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四海之中,豈無孝、秀。 諸在家及見入學者,若有篤志好古,耽典悅禮,學行優敏,堪膺時務,所在採訪,具以名聞。 即當隨其器能,擢以不次。 若研精經術,未顧進仕,可依其藝業深淺,門廕高卑,雖未升朝,並量準給祿。 庶夫恂恂善誘,不日成器,濟濟盈朝,何遠之有。 其國子等學,亦宜申明舊制,教習生徒,具為課試之法,以盡砥礪之道。 八月壬寅,上禦龍舟幸江都,以左武衛大將軍郭衍為前軍,右武衛大將軍李景為後軍。 文武官五品以上給樓船,九品以上給黃篾。 舳艫相接,二百餘里。 冬十月己丑,赦江、淮已南,揚州給復五年;舊總管內,給復三年。 十一月己未,以大將軍崔仲方為禮部尚書。 第6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