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春正月壬寅,初于蒲州開河渠,同州開龍首渠,以廣溉灌。 丁未,以陳主弟頊為柱國,送還江南。 閏月己亥,大司馬、涼公賀蘭祥薨。 二月癸丑,以久不雨,宥罪人。 京城三十里內禁酒。 梁主蕭察薨。 夏四月甲辰,以旱故,禁屠宰。 癸亥,詔曰:「諸柱國等勛德隆重,宜有優崇。 各準別制,邑戶聽寄食他縣。 」五月庚午,以南山眾瑞並集,免今年役及租賦之半。 壬辰,以柱國、隨公楊忠為大司空。 六月己亥,以柱國、蜀公尉迥為大司馬。 分山南荊州、安州、襄州、江陵為四總管。 秋九月戊辰朔,日有蝕之。 陳人來聘。 冬十月辛亥,帝禦大武殿大射。 戊午,講武于少陵原。 十一月丁卯,以大將軍衛公直、趙公招併為柱國。 三年春正月辛未,改光遷國為遷州。 乙酉、太保、梁公侯莫陳崇賜死。 二月庚子,初頒新律。 辛酉,詔自今舉大事,行大政,非軍機急速,皆依月令,以順天心。 三月乙丑朔,日有蝕之。 丙子,宕昌國獻生猛獸二,詔放之南山。 夏四月乙未,以柱國、鄭公達奚武為太保,大將軍韓果為柱國。 己亥,帝禦正武殿錄囚徒。 癸卯,大雩。 癸丑,有牛足生於背。 戊午,幸太學,以太傅、燕公于謹為三老而問道焉。 初禁天下報仇,犯者以殺人論。 壬戌,詔百官及庶人上封事,極言得失。 五月甲午朔,以旱故,避正寢,不受朝。 甲戌,雨。 秋七月戊辰,行幸原州。 庚午,陳人來聘。 丁丑,幸津門,問百年,賜以金帛,又賜高年板職,各有差。 降死罪囚一等。 八月丁未,改作路寢。 九月甲子,自原州登隴山。 丙戌,幸同州。 戊子,詔柱國楊忠率騎一萬與突厥伐齊。 己丑,初令世襲州、郡、縣者悉改為五等爵。 州封伯,郡封子,縣封男。 冬十月庚戌,陳人來聘。 十二月辛卯,車駕至自同州。 遣太保達奚武率騎三萬出平陽,以應楊忠。 是月,有人生子,男而陰在背後,如尾,兩足指如獸爪。 有犬生子,腰以後分為二身,兩尾六足。 四年春正月庚申,楊忠破齊長城,至晉陽而還。 二月庚寅朔,日有蝕之。 三月庚辰,初令百官執笏。 夏四月癸卯,以柱國、鄧公竇熾為大宗伯。 五月壬戌,封明帝長子賢為畢公。 癸酉,以大將軍、安武公李穆為柱國。 丁亥,改禮部為司宗,大司禮為禮部,大司樂為樂部。 六月庚寅,改禦伯為納言。 秋七月,焉耆國遣使獻名馬。 八月丁亥朔,日有蝕之。 詔柱國楊忠帥師與突厥東伐,至北河而還。 戊子,以柱國、齊公憲為雍州牧,以許公宇文貴為大司徒。 九月丁巳,以柱國、衛公直為大司空。 陳人來聘。 是月,以皇世母閻氏自齊至,大赦。 閏月己亥,以大將軍韋孝寬、長孫儉併為柱國。 冬十月癸亥,以大將軍陸通、宇文盛、蔡公廣併為柱國。 甲子,詔大塚宰、晉公護伐齊,齊于太廟,庭授以斧鉞。 於是護總大軍出潼關,大將軍權景宣帥山南諸軍出豫州,少師楊出軹關。 丁卯,帝幸沙苑勞師。 癸酉,還宮。 十一月甲午,柱國尉遲迥圍洛陽,柱國、齊公憲營芒山,晉公護次陝州。 十二月丙辰,齊豫州刺史王士良以州降。 壬戌,齊師度河,晨至洛陽,諸軍驚散。 尉迥帥麾下數十騎捍敵,得卻,至夜引還。 柱國王雄力戰,死之。 遂班師。 楊于軹關戰沒。 權景宜亦棄豫州而還。 是歲,突厥、粟特等國並遣使朝貢。 五年春正月甲申朔,以柱國王雄死王事故,廢朝。 乙巳,以雄世子謙為柱國。 二月辛酉,詔陳公純等逆皇后于突厥。 丙寅,以柱國李穆為大司空,綏德公陸通為大司寇。 壬申,行幸岐州。 戊子,柱國豆盧寧薨。 夏四月,齊武成帝禪位於其太子緯,自稱太上皇帝。 五月己亥,左右武伯各置中大夫一人。 六月庚申,彗星出三台,入文昌,犯上將,經紫宮入苑,漸長丈餘,百餘日乃滅。 辛未,詔江陵人年六十五已上為官奴婢者,已令放免;其公私奴婢年七十以外者,所在官私宜贖為庶人。 秋七月辛巳朔,日有蝕之。 庚寅,行幸秦州,降死罪已下刑。 辛丑,遣大使巡察天下。 八月丙子,車駕至自秦州。 冬十月辛亥,改函谷關城為通洛防。 十一月丁未,陳人來聘。 是歲,吐谷渾遣使朝貢。 天和元年春正月己卯朔,日有蝕之。 辛巳,考路寢,命群臣賦詩。 京邑耆老亦會焉,頒賜各有差。 癸未,大赦,改元,百官普加四級。 己亥,親耕籍田。 丁未,于宕昌國置宕州。 遣小載師杜果使于陳。 二月戊辰,詔三公已下,各舉所知。 庚午,日鬥,光遂微,日中見烏。 三月丙午,祀南郊。 夏四月辛亥,雩。 是月,陳文帝殂。 五月庚辰,帝禦正武殿,集群臣,親講《禮記》。 吐谷渾龍涸王莫昌率戶內附,以其地為扶州。 甲午,詔曰:「甲子、乙卯,《禮》雲不樂。 萇弘表昆吾之稔,杜蕢有揚觶之文。 自世道喪亂,禮儀紊毀,此典茫然,已墜於地。 宜依是日,有事停樂。 庶知為君之難,為臣不易,貽之後昆,殷鑒斯在。 」六月丙午,以大將軍辛威為柱國。 秋七月戊寅,築武功、郿、斜谷、武都、留谷、津坑諸城,以置軍人。 壬午,詔諸冑子入學,但束脩于師,不勞釋奠。 釋奠者,學成之祭。 自今即為恆式。 八月己未,詔諸有三年之喪,或負土成墳,或寢苫骨立,一志一行,可稱揚者,本部官司,隨事上言。 當加弔勉,以勵薄俗。 九月乙亥,信州蠻反,詔開府陸騰討平之。 冬十月甲子,初造《山雲舞》,以備六代樂。 十一月丙戌,行幸武功等城。 十二月庚申,還宮。 二年春正月癸酉朔,日有蝕之。 己亥,親耕籍田。 三月癸酉,改武遊園為道會苑。 丁亥,初立郊丘壇壝制度。 夏四月乙巳,省並東南諸州。 以大將軍、陳公純為柱國。 六月辛亥,尊所生叱奴氏為皇太后。 閏月庚午,地震。 戊寅,陳湘州刺史華皎帥眾來附。 壬辰,以大將軍、譙公儉為柱國。 秋七月辛丑,梁州上言鳳凰集楓樹,群鳥列侍以萬數。 甲辰,立路門學,置生七十二人。 壬子,以太傅、燕公于謹為雍州牧。 九月,衛公直等與陳將淳于量、吳明徹戰于沌口,王師敗績。 元定以步騎數千先度,遂沒江南。 冬十一月戊戌朔,日有蝕之。 癸丑,太保、許國公宇文貴薨。 是歲,突厥、吐谷渾、安息等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 三月癸卯,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 甲辰,大赦。 丁未,大會百寮及賓客于路寢。 戊午,太傅、燕公于謹薨。 夏四月辛巳,以太保達奚武為太傅,大司馬尉迥為太保,柱國、齊公憲為大司馬。 五月庚戌,享太廟。 六月甲戌,有星孛于東井。 秋七月壬寅,柱國、隨公楊忠薨。 八月乙丑,韓公元羅薨。 齊人來聘,請和親,詔軍司馬陸逞報聘。 癸酉,帝禦大德殿,集百寮及沙門道士等,親講《禮記》。 冬十月癸亥,享太廟。 丁亥,上親帥六軍,講武于城南。 京邑觀者,輿馬瀰漫數十里,諸蕃使咸在焉。 十一月壬辰朔,日有蝕之。 壬子,遣開府崔彥穆使于齊。 甲寅,陳安成王頊廢其主伯宗而自立。 辛未,齊武成帝殂。 四年春正月辛卯朔,以齊武成殂故,廢朝。 遣司會李綸等會葬于齊。 二月戊辰,帝禦大德殿,集百僚道士沙門等討論釋老。 夏四月己巳,齊人來聘。 五月己丑,帝制《象經》成,集百寮講說。 封魏廣平公子元謙為韓國公,以紹魏後。 丁巳,柱國、吳公尉綱薨。 六月,築原州及涇州東城。 秋七月,突厥遣使獻馬。 柱國、昌寧公長孫儉薨。 第5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