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泰元年二月,神武軍次信都,高乾、封隆之開門以待,遂據冀州。 是月,爾硃度律廢元曄而立節閔帝。 欲覊縻神武,三月,乃白節閔帝,封神武為勃海王,征使入覲。 神武辭。 四月癸巳,又加授東道大行台、第一鎮人酋長。 龐蒼鷹自太原來奔,神武以為行台郎,尋以為安州刺史。 神武自向山東,養士繕甲。 禁兵侵掠,百姓歸心。 乃詐為書,言爾硃兆將以六鎮人配契胡為部曲,眾皆愁。 又為并州符,徵兵討步落稽。 發萬人將遣之,孫騰、尉景偽請留五日,如此者再。 神武親送之郊,雪涕執別。 人號慟,哭聲動地。 神武乃喻之,曰:「與爾俱失鄉客,義同一家,不意在上乃爾徵召!直向西已當死,後軍期又當死,配國人又當死,奈何?」眾曰:「唯有反耳!」神武曰:「反是急計,須推一人為主。 」眾願奉神武。 神武曰:「爾鄉裡難制,不見葛榮乎?雖百萬眾,無刑法,終自灰滅。 今以吾為主,當與前異。 不得欺漢兒,不得犯軍令,生死任吾,則可。 不爾,不能為取笑天下。 」眾皆頓顙,死生唯命。 神武曰:「若不得已,明日,椎牛饗士,喻以討爾硃兆之意。 」封隆之進曰:「千載一時,普天幸甚。 」神武曰:「討賊,大順也。 拯時,大業也。 吾雖不武,以死繼之,何敢讓焉。 」六月庚子,建義于信都,尚未顯背爾硃氏。 及李元忠與高乾平殷州,斬爾硃羽生首來謁,神武撫膺曰:「今日反決矣!」乃以元忠為殷州刺史。 是時,兵威既振,乃抗表罪狀爾硃氏。 世隆等秘表不通。 八月,爾硃兆攻陷殷州,李元忠來奔。 孫騰以為朝廷隔絶,不權立天子,則眾望無所繫。 十月壬寅,奉章武王融子勃海太守朗為皇帝,年號中興,是為廢帝。 時度律、仲遠軍次晉陽,爾硃兆會之。 神武用竇泰策,縱反間。 度律、仲遠不戰而還,神武乃敗兆于廣阿。 十一月,攻鄴。 相州刺史劉誕嬰城固守。 神武起土山,為地道,往往建大柱,一時焚之,城陷入地。 麻祥時為湯陰令,神武呼之曰麻都,祥慚而逃。 永熙元年正月壬午,拔鄴城,據之。 廢帝進神武大丞相、柱國大將軍、太師。 是時,青州建義大都督崔靈珍、大都督耿翔皆遣使歸附,行汾州事劉貴棄城來降。 閏三月,爾硃天光自長安,兆自并州,度律自洛陽,仲遠自東郡,同會鄴。 眾號二十萬,挾洹水而軍。 節閔以長孫承業為大行台,總督焉。 神武令封隆之守鄴,自出頓紫陌。 時馬不滿二千,步兵不至三萬,眾寡不敵。 乃于韓陵為圓陣,連牛驢以塞歸道。 於是將士皆為死志,四面赴擊之。 爾硃兆責神武以背己。 神武曰:「本戮力者,共輔王室,今帝何在?」兆曰:「永安枉害天柱,我報仇耳。 」神武曰:「我昔日親聞天柱計,汝在戶前立,豈得言不反邪?且以君殺臣,何報之有?今日義絶矣。 」乃合戰,大敗之。 爾硃兆對慕容紹宗叩心曰:「不用公言,以此。 」將輕走,紹宗反旗鳴角,收聚散卒,成軍容而西上。 高季式以七騎追奔,度野馬崗,與兆遇。 高昂望之不見,哭曰:「喪吾弟矣!」夜久,季式還,血滿袖。 斛斯椿倍道先據河橋。 初,普泰元年十月,歲星、熒惑、鎮星、太白聚于觜、參,色甚明。 太史占雲,當有王者興。 是時,神武起於信都,至是而破兆等。 四月,斛斯椿執天光、度律以送洛陽。 長孫承業遣都督賈顯智、張歡入洛陽。 執世隆、彥伯斬之。 兆奔并州。 仲遠奔梁州,遂死焉。 時凶蠹既除,朝廷慶悅。 初,未戰之前月,章武人張紹夜中忽被數騎將逾城至一大將軍前,敕紹為軍導向鄴。 雲佐受命者除殘賊。 紹回視之,兵不測,整疾無聲。 將至鄴,乃放焉。 及戰之日,爾硃氏軍人見陣外士馬四合,蓋神助也。 既而神武至洛陽,廢節閔及中興主而立孝武。 孝武既即位,授神武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增封並前十五萬戶。 神武辭天柱,減戶五萬。 壬辰,還鄴,魏帝餞于乾脯山,執手而別。 七月壬寅,神武帥師北伐爾硃兆。 封隆之言,侍中斛斯椿、賀拔勝、賈顯智等往事爾硃,普皆反噬。 今在京師寵任,必構禍隙。 神武深以為然。 乃歸天光、度律于京師,斬之。 遂自滏口入。 爾硃兆大掠晉陽,北保秀容,并州平。 神武以晉陽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焉。 爾硃兆既至秀容,分兵守險,出入寇抄。 神武揚聲討之,師出止者數四,兆意怠。 神武揣其歲首當宴會,遣竇泰以精騎馳之。 一日一夜行三百里,神武以大軍繼之。 二年正月,竇泰奄至爾硃兆庭。 軍人因宴休惰,忽見泰軍,驚走。 追破之於赤洪嶺。 兆自縊。 神武親臨,厚葬之。 慕容紹宗以爾硃榮妻子及餘眾自保烏突城。 降,神武以義故待之甚厚。 神武之入洛也,爾硃仲遠部下都督橋寧、張子期自滑台歸命。 神武以其助亂,且數反覆,皆斬之。 斛斯椿由是內不自安,乃與南陽王寶炬及武衛將軍元毗、魏光祿、王思政構神武于魏帝。 舍人元士弼又奏神武受敕大不敬,故魏帝心貳于賀拔岳。 初,孝明之時,洛下以兩拔相擊,謡言:「銅拔打鐵拔,元家世將末」。 好事者以二拔謂拓拔、賀拔,言俱將衰敗之兆。 ” 時司空高乾密啟神武,言魏帝之貳。 神武封呈,魏帝殺之。 又遣東徐州刺史潘紹業密敕長樂太守龐蒼鷹,令殺其弟昂。 昂先聞其兄死,以槊刺柱,伏壯士執紹業于路。 得敕書於袍領,遂來奔。 神武抱其首哭曰:「天子枉害司空。 」遽使以白武幡勞其家屬。 時乾次弟慎在光州,為政嚴猛。 又縱部下取納,魏帝使代之。 慎聞難,將奔梁。 其屬曰:「公家勛重,必不兄弟相反。 」乃弊衣推鹿車歸勃海。 逢使者,亦來奔。 於是魏帝與神武隙矣。 阿至羅虜正光以前常稱籓,自魏朝多事,皆叛。 神武遣使招納,便附款。 先是,詔以寇賊平,罷行台。 至是以殊俗歸降,復授神武大行台,隨機處分。 神武賫其粟帛,議者以為徒費無益。 神武不從。 撫慰如初。 其酋帥吐陳等感恩,皆從指麾。 救曹泥,取万俟受洛干,大收其用。 河西費也頭虜紇豆陵伊利居苦池河,恃險擁眾。 神武遣長史侯景屢招不從。 第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