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二年,高歡既敗爾硃氏,廢帝自以疏遠,請遜大位。 歡乃與百寮議。 以孝文不可無後,時召汝南王悅于梁。 至,將立之,宿昔而止。 又諸王皆逃匿,帝在田舍。 先是,嵩山道士潘彌望見洛陽城西有天子氣,候之乃帝也。 於是造第密言之。 居五旬而高歡使斛斯椿求帝。 椿從帝所親王思政見帝。 帝變色曰:「非賣我耶?」椿遂以白歡。 歡遣四百騎奉迎帝入氈帳,陳誠,泣下沾襟。 讓以寡德。 歡再拜,帝亦拜。 歡出,備服禦,進湯沐。 達夜嚴警。 昧爽,文武執鞭以朝。 使斛斯椿奉勸進表。 椿入帷門,罄折延首而不敢前。 帝令思政取表,曰:「視,便不得不稱朕矣。 」於是假廢帝安定王詔策而禪位焉。 即位於東郭之外。 用代都舊制,以黑氈蒙七人,歡居其一。 帝于氈上西向拜天訖,自東陽、雲龍門入。 永熙元年夏四月戊子,皇帝禦太極前殿,群臣朝賀。 禮畢,升閶闔門大赦。 改中興二年為太昌元年。 壬辰,高歡還鄴。 五月丙申,節閔帝殂。 以太傅、淮陽王欣為太師,改封沛郡王。 以司徒、趙郡王諶為太保。 以司空、南陽王寶炬為太尉。 以太保長孫承業為太傅。 辛丑,復前司空高乾位。 己酉,以儀同三司、清河王亶為司徒。 乙卯,內外解嚴。 六月癸亥朔,帝于華林園納訟。 丁卯,南陽王寶炬坐事,降為驃騎大將軍,開府,以王歸第。 己卯,臨顯陽殿納訟。 丙戌,詔曰:「間者,凶權誕恣,法令變常,遂立夷貊輕賦,冀收天下之意。 隨以箕斂之重,終納十倍之征,掩目捕雀,何能過此!今歲租調,且兩收一丐,明年複舊。 」秋七月庚子,以南陽王寶炬為太尉。 乙卯,帝臨顯陽殿,親理冤獄。 是月,東南道大行台樊子鵠大破梁軍于譙城,禽其將元樹。 八月丁卯,封西中郎將元寧為高平王。 九月癸卯,進燕郡公賀拔允爵為王。 癸丑,改封沛郡王欣為廣陵王;節閔子勃海王子恕為沛郡王。 冬十月辛酉朔,日有蝕之。 十一月丁酉,祀圓丘。 甲辰,殺安定王朗及東海王曄。 己酉,以汝南王悅為侍中、大司馬,開府。 葬太后胡氏。 十二月丁亥,殺大司馬、汝南王悅。 大赦,改元為永興。 以同明元時年號,尋改為永熙。 是歲,蠕蠕、嚈噠、高麗、契丹、庫莫奚、高昌等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庚寅朔,朝饗群臣于太極前殿。 丁酉,勃海王高歡大敗爾硃氏,山東平。 罷諸行台。 丁巳,追尊皇考為武穆皇帝,太妃馮氏為武穆皇后,皇妣李氏曰皇太妃。 二月,以咸陽王坦為司空。 三月甲午,太師、魯郡王肅薨。 丁巳,以太保、趙郡王諶為太尉。 以太尉、南陽王寶炬為尚書令、太保,開府。 是月,阿至羅十萬戶內附。 詔復以勃海王高歡為大行台,隨機裁處。 夏四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秋七月壬辰,以太師、廣陵王欣為大司馬,以太尉、趙郡王諶為太師,並開府。 庚戌,以前司徒、燕郡王賀拔允為太尉。 冬十月癸未,以衛將軍、瓜州刺史、泰臨縣伯、高昌王麹子堅為儀同三司,進爵郡公。 十二月丁巳,狩于嵩陽,士卒寒苦。 己巳,遂幸溫湯。 丁丑,還宮。 三年春二月壬戌,大赦。 壬午,封左衛將軍元斌之為潁川王。 夏四月癸丑朔,日有蝕之。 辛未,高平王寧坐事降爵為公。 五月丙戌,置勛府庶子,箱別六百人;騎官,箱別二百人;閣內部曲,數千人。 帝內圖高歡,乃以斛斯椿為領軍,使與王思政等統之,以為心膂。 軍謀朝政,咸決於椿。 分置督將及河南、關西諸刺史。 辛卯,下詔戒嚴,楊聲伐梁,實謀北討。 是夏,契丹、高麗、吐谷渾並遣使朝貢。 秋七月己丑,帝親總六軍十餘萬,次河橋。 高歡引軍東度。 丙午,帝率南陽王寶炬、清河王亶、廣陽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騎宿于瀍西楊王別舍。 沙門都維那惠臻負璽持千牛刀以從。 有牛百頭,盡殺以食軍士。 眾知帝將出,其夜亡者過半。 清河、廣陽二王亦逃歸。 略陽公宇文泰遣都督駱超、李賢和各領數百騎赴。 駱超先至。 甲戌,賢和會帝于崤中。 己酉,高歡入洛,遣婁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領左右侍官追帝,請回駕。 高昂率勁騎及帝于陝西。 帝鞭馬長騖至湖城,饑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麥飯壺漿獻帝。 帝甘之,復一村十年。 是歲二月,熒惑入南鬥,眾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鄴。 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變。 及聞帝之西,慚曰:「虜亦應天乎?」帝至稠桑,潼關大都督毛洪賓迎獻食。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趙貴、梁禦甲騎二千來赴,乃奉迎。 帝過河謂禦曰:「此水東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謁洛陽廟,是卿等功也。 」帝及左右皆流涕。 宇文泰迎帝于東陽,帝勞之,將士皆呼萬歲。 遂入長安。 以雍州公廨為宮,大赦。 甲寅,高歡推司徒、清河王亶為大司馬,承製總萬機,居尚書省。 歡追車駕至潼關。 九月己酉,歡東還洛陽。 帝親督眾攻潼關,斬其行台華長瑜,又克華州。 其冬十月,高歡推清河王亶子善見為主,徙都鄴,是為東魏。 魏于此始分為二。 帝之在洛也,從妹不嫁者三:一曰平原公主明月,南陽王同產也;二曰安德公主,清河王懌女也;三曰蒺藜,亦封公主。 帝內宴,命諸婦人詠詩。 或詠鮑照樂府曰:「硃門九重門九閨,願逐明月入君懷。 」帝既以明月入關。 蒺藜自縊。 宇文泰使元氏諸王取明月殺之。 帝不悅,或時彎弓,或時推案,君臣由此不安平。 閏十二月癸巳,潘彌奏言:「今日當慎有急兵。 」其夜,帝在逍遙園宴阿至羅,顧侍臣曰:「此處彷彿華林園,使人聊增淒怨。 」命取所乘波斯騮馬,使南陽王躍之。 將攀鞍,蹶而死,帝惡之。 日晏還宮,至後門,馬驚不前,鞭打入。 謂潘彌曰:「今日幸無他不?」彌曰:「過夜半則大吉,」須臾,帝飲酒,遇鴆而崩,時年二十五。 謚曰孝武。 殯于草堂佛寺。 十餘年乃葬雲陵。 始宣武、孝明間謡曰:「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嚙斷索。 」識者以為索謂本索發,焦梨狗子指宇文泰,俗謂之黑獺也。 文皇帝諱寶炬,孝文皇帝之孫,京兆王愉之子也。 母曰楊氏。 帝正始初坐父愉罪,兄弟皆幽宗正寺。 及宣武崩,乃得雪。 正光中,拜直閣將軍。 時胡太后多嬖寵,帝與明帝謀誅之。 事泄,免官。 武泰中,封邵縣侯。 永安三年,進封南陽王。 孝武即位,拜太尉,加侍中。 永熙二年,進位太保、開府、尚書令。 三年,孝武與高歡構難,以帝為中軍四面大都督。 及從入關,拜太宰、錄尚書事。 孝武崩,丞相、略陽公宇文泰率群公卿士奉表勸進,三讓乃許焉。 大統元年春正月戊申,皇帝即位於城西,大赦,改元。 追尊皇考為文景皇帝,皇妣楊氏為皇后。 己酉,進丞相、略陽公宇文泰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大行台,改封安定郡公。 以尚書令斛斯椿為太保,廣平王贊為司徒。 乙卯,立妃乙氏為皇后,立皇子欽為皇太子。 甲子,以廣陵王欣為太傅,以儀同三司万俟壽樂干為司空。 東魏將侯景攻陷荊州。 二月,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斬兗州刺史樊子鵠,以州降東魏。 夏五月,降罪人。 加安定公宇文泰位柱國。 秋七月,以開府儀同三司念賢為太尉,以司空万俟壽樂干為司徒;以開府儀同三司越勒肱為司空。 梁州刺史元羅以州降梁。 九月,有司詔煎禦香澤,須錢萬貫。 帝以軍旅在外,停之。 冬十月,太師、上黨王長孫承業薨。 十二月,以太尉念賢為太傅,以河州刺史梁景睿為太尉。 第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