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斯比爾接著說;“我繼續歸納這些快件。 他們正在組織大規模的叢林戰,同時英國人準備登陸。 旺代人和英國人,這是布列塔尼和不列顛人菲尼斯泰爾省的休倫人和科爾努阿伊地區的圖皮人講的是同一種語言。 我把截獲到的皮伊塞的信給你們看了,信上說『給起義者發放兩萬套紅制服,就能使十萬人揭竿而起』。 等到農民都參加暴動,英國人就該登陸了。 這裡是地圖,我們來看看吧。 ” 羅伯斯比爾將手指放在地圖上,繼續說: 「英國人可能在康卡爾至潘波爾之間選擇登陸點。 克雷格會挑選聖布里厄灣,康沃利斯會挑選聖卡斯特灣。 這是細節。 盧瓦爾河左岸被旺代叛軍佔領,至于昂瑟尼至蓬托爾松之間那二十八法裡的開闊地帶,有四十個諾曼底教區已答應協助。 登陸將在三個地點進行:普萊蘭、伊菲尼阿克和普萊納夫。 從普萊蘭可以去到聖布里厄克,從普萊納夫可以去到朗巴爾。 第二天他們就會到達迪南,那裡有九百名英國俘虜,同時他們將佔領聖德昂和聖梅昂,在那裡留下騎兵。 第三天,兩支隊伍分頭推進,一支從聖儒昂推向貝代,另一支從迪南推向天然堡壘貝什雷爾,並且建立兩個炮兵陣地。 第三天他們抵達雷恩。 雷思是布列塔尼的鑰匙。 誰掌握雷恩誰就掌握一切。 雷恩一陷落,夏托納夫和聖馬治就保不住。 目前在雷思有一百萬發子彈和五十門野戰地……」 「他們去搶光的。 」丹東小聲說。 羅伯斯比爾接著說: 「我這就說完。 從雷恩兵分三路,一路攻富熱爾,一路攻維特雷,一路攻勒東。 由於橋樑已被破壞,敵人會使用浮橋和厚木板,你們已經看到這個細節了。 敵人的騎兵將由嚮導帶領通過可以涉水而過的地方。 從富熱爾推向阿弗朗什,從勒東推向昂瑟尼,從維特雷推向拉瓦爾。 那時南特會投降,佈雷斯特會投降。 勒東打開維蘭的大門,富熱機打開諾曼底的大門,維特雷打開巴黎的大門。 兩星期後,匪軍人數將達到三十萬,整個布列塔尼都將擁護法國國王。 」 「也就是英國國王。 」丹東說。 「不,法國國王。 」羅伯斯比爾說。 他又接著說: 「法國國王更可怕。 驅逐外國軍隊只需要十五天,消滅君主制可需要一千八百年。 」 丹東坐了下來,手肘枕在桌子上,兩手抱著頭遇想起來。 「你們看到危險了吧?」羅伯斯比爾說,「維特雷向英國人敞開巴黎的大門。 」 丹東抬起頭,兩隻緊握的大拳頭敲着地圖,彷彿在敲鐵砧一樣: 「羅伯斯比爾,當初凡爾登不是也向普魯土人敞開巴黎的大門嗎?」 「那又怎麼樣呢?」 「怎麼樣,我們會趕走英國人,就像當初趕走普魯士人一樣。 」 丹東又站了起來。 羅伯斯比爾的冷手搭在丹東發熱的拳頭上。 「丹東,香檳省不喜歡普魯士人,而布列塔尼喜歡英國人。 收復凡爾登,那是對外國作戰,而收復維特雷卻是內戰。 」 接着,他用冷靜而深沉的聲音說: 「這可大不一樣。 」 他又說: 「你坐下吧,丹東。 別用拳頭敲,好好看看地圖。 」 然而丹東完全陷于自己的思路之中,他大聲說: “真沒道理!災難在東邊,你卻偏說是在西邊。 羅伯斯比爾,我承從英國在大西洋上台蠢蠢欲動,然而,西班牙不是在比利牛斯山蠢蠢欲動,意大利不是在阿爾卑斯山蠢蠢欲動,德意志不是在萊茵河上垂垂欲動嗎?此外還有遠處的俄羅斯大熊。 羅伯斯比爾,危險是一個圓圈,我們在圈裡頭。 外部有聯盟,內部有叛逆。 在南方,塞爾旺向西班牙打開法國的大門。 在北方,迪穆裡埃①向敵人投降。 再說敵人主要威脅巴黎,而不是荷蘭。 尼爾溫登抹殺了瓦爾米和雅馬普。 哲學家拉博•聖埃蒂安這個新教徒和叛徒,和蒙泰斯基烏有勾結。 軍隊傷亡慘重。 現在沒有一個營超過四百人。 英勇善戰的雙橋團只剩下一百五十八。 帕馬爾營地已失陷。 吉韋只剩下五百袋麵粉。 我們在朗多後退,維爾姆瑟進逼克萊貝。 美因茨英勇地陷落,孔代和瓦朗西安都由於有叛徒而陷落,當然,保衛瓦朗西安的尚塞爾和保衛孔代的老費羅都不愧是英雄,就像保衛美因茨的默尼埃一樣。 可是其他人都叛變了。 達爾維爾在埃克斯拉夏佩爾叛變,穆東在布魯塞爾叛變,瓦朗斯在佈雷達叛變,納伊在林堡叛變,米朗達在馬斯特裡奇叛變,斯唐熱叛變,拉努叛變,利戈尼埃叛變,迪榮叛變,這都是迪穆裡埃的惡劣影響,必須嚴懲以做效尤。 我認為居斯蒂的反方向行軍十分可疑,我懷疑他不想攻佔科布倫茨,而想攻佔法蘭克福是為了錢。 不錯,法蘭克福可以為戰爭提供四百萬法郎,但是與粉碎流亡貴族的巢穴相比,這算得了什麼?這是叛變。 默尼埃六月十三日陣亡,克萊貝現在孤立無援,布倫瑞克卻不斷壯大,步步進逼,而且在攻克的法國堡壘上都插上德國旗幟。 布蘭登堡的這位總督現在居然成了歐洲的主宰。 他吞併我們的省份,還會吞併比利時的,你們瞧著吧。 我們好像在為柏林工作。 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不予糾正,那麼,法國革命僅僅有利於波茨坦了,革命的唯一後果是為小小的腓特烈二世擴大了疆土。 我們殺了法國國王,卻為普魯士國王賣力。 ” ①法國將軍一七三九-一八二三,曾在瓦爾米和雅馬普戰役中戰勝普軍和奧軍,後在尼爾溫登戰敗,投降奧軍。 丹東可怕地大笑起來。 馬拉微微一笑,說道: 第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九三年》
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