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謂生活的舒適,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妨礙。 所以關於奢侈與舒適,最明智的人生活得甚至比窮人更加簡單和樸素。 中國、印度、波斯和希臘的古哲學家都是一個類型的人物,外表生活再窮沒有,而內心生活再富不過。 我們都不夠理解他們。 然而可驚的一點是,我們居然對於他們知道得不少呢。 近代那些改革家,各民族的救星,也都如此。 唯有站在我們所謂的甘貧樂苦這有利地位上,才能成為大公無私的聰明的觀察者。 無論在農業,商業,文學或藝術中,奢侈生活產生的果實都是奢侈的。 近來是哲學教授滿天飛,哲學家一個沒有。 然而教授是可羨的,因為教授的生活是可羨的。 但是,要做一個哲學家的活,不但要有精美的思想,不但要建立起一個學派來,而且要這樣地愛智慧,從而按照了智慧的指示,過著一種簡單、獨立、大度、信任的生活。 解決生命的一些問題,不但要在理論上,而且要在實踐中。 大學問家和思想家的成功,通常不是帝王式的,也不是英豪式的,反而是朝臣式的成功。 他們應付生活,往往求其與習俗相符合,像他們的父輩一般,所以一點不能成為更好的人類的始祖。 可是,為什麼人類總在退化?是什麼使得那些家族沒落的?使國家衰亡的糜侈是什麼性質的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能否確定自己並未這樣?哲學家甚至在生活的外形上也是處在時代前列的。 他不像他同時代人那樣地吃喝、居住、穿著、取暖。 一個人既是哲學家,怎會沒有比別人更好的養身的保持體溫的方法呢? 人已在我所描寫的幾種方式下暖和了,其次他要幹什麼呢?當然不會是同等樣的更多的溫暖。 他不會要求更多更富足的食物,更大更光耀的房屋,更豐富更精美的衣服,更多更持久更灼熱的火爐等等了。 他在得到了這些生命所必需的事物之後,就不會要過剩品而要有另一些東西;那就是說免於卑微工作的假期開始了,現在他要向生命邁進了。 泥土看來是適宜於種子的,因為泥土使它的胚根向下延伸,然後它可以富有自信地使莖向上茁長。 為什麼人在泥土里紮了根之後,不能援例向天空伸展呢?――因為那些更高貴的植物的價值是由遠離地面的、最後在空氣和日光中結成的果實來評定的,而不是像對待那低卑蔬菜的那樣。 蔬菜就算是兩年生的植物,那也只是被培植到生好根以後,而且常被摘去頂枝,使得許多人在開花的季節都認不得它們。 第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湖濱散記》
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