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下階層的人都這麼選擇的話,位於大都市郊區的房子需求量就會急速滑落,而鄰近市中心、質量佳、感覺好,有「憧憬自由之丘」氣氛的出租房屋勢必大量推出。 事實上,都市開發計劃就是朝這個方向邁進的。 例如,JR東日本公司大規模開發上野至品川之間的土地,尤其是在汐留至田町、濱松町(編按:此區域離市中心車程約一、二十分鐘內)之間蓋了數量非常可觀的住宅大樓,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個人預測,將來上野到品川沿線,將會變成日本的曼哈頓。 另外,東京灣岸的海埔新生地,由於許多企業都把生產據點移到中國等國外的城市,現在已經變得空空蕩蕩,到處都是無法再使用的廢棄廠房。 如果在這里建高層住宅大樓出租,一定可以提供大量、低價、距離市中心只要十五分鐘車程的房子。 「郊外購屋」或「租房子+周末度假小屋」(2) 如果連中下階層的人也租得起鄰近市中心的優質房屋,今後采取「租屋+周末度假小屋」生活形態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 關鍵就在意識形態的轉變。 例如,亞洲人不論住多小的房子,都一定要買洗衣機。 但是美國從三十年前起,住小小公寓的人,早就用投幣式洗衣了。 我們在抱怨「沒有地方放洗衣機」之前,應該先想想「為什麼一定要有洗衣機?」只要拋開中堅社會里許多根深柢固的觀念,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 都市人一定要買車嗎?(1) 住在都市里的人,除了不需要購屋外,更不需要購買車子。 三十年前因所得階層兩極化,美國的消費者心理也產生了莫大的變化。 「反正花錢也無法擁有,幹脆需要的時候再租就好了」,當這種想法成了都市中一般人的基本常識後,出租汽車即茁壯成為巨型的產業。 現代人的「買車情結」和擁有房子的信念一樣強,所以租車市場的規模非常小。 雖然現在隨著加薪、升職更換比較高檔車的「汽車∥身位地位」意識情結比較薄弱,讓低價位、感覺還不錯的小型車躋身成了新寵,但是在買車之前,還是應該試著再問自己一次:「我真的需要買車嗎?」 除了自己的車子,沒有其它任何代步工具的地方,另當別論之外,都市里的大眾運輸工具四通八達,必須要用到自己車子的機會,實在是少之又少。 買一台車,除了購車款外,每個月的停車費至少在幾千元以上,如果把車檢費用、牌照稅等也算在內的話,光是維修費用,平均每個月就要上萬元。 假設每周才開一、兩次的話,還是租車比較有效率,也比較便宜。 而且只要大家都棄買車為租車,出租車產業在相互競爭之下,一定能夠提供更便宜、更優質的服務。 第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M型社會》
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