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單(Shàn 善)父宰:單父,春秋魯邑名,明清為單縣地,屬山東兗州府。 孔子弟子宓不齊(字子賤)嘗為單父宰,彈琴,身不下堂,而單父理,見《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 又,單父諧音為「騸父」(兒子閹割父親),此官自嘲為「單父宰」,是慨嘆自己成了騙父之民的宮宰。 (5) 淄宰辛公:辛民,字先民,直隷大興舉人,順治元年任淄川知縣,三年升西安府同知。 掛冠後,放跡山水,改名霜翊,字嚴公,著詩文以自娛。 傳見乾隆《淄川縣誌》四。 (6) 忸怩(niǔn í扭尼):羞慚貌。 (7) 家不齊:家政不修。 指夫妻失和,家庭破裂。 《禮記。 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又,《白虎通。 嫁娶》:「妻者,齊也。 」不齊,猶言不妻,謂不能履行妻的職守。 孫必振 孫必振渡江(1) ,值大風雪,舟船蕩搖,同舟大恐。 忽見金甲神立雲中(2) ,手持金字牌下示;諸人共仰視之,上書「孫必振」三字,甚真。 眾謂孫:「必汝有犯天譴,請自為一舟,勿相累。 」孫尚無言,眾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 孫既登舟,迴首,則前舟覆矣。 【註釋】 (1) 孫必振:字孟起,山東諸城縣人。 順治十六年進士。 授河南懷慶府(治今沁陽縣)推官,監漕,卻陋例二千金,令民開渠溉田千餘畝。 補山西陵川知縣,鑿山開道以通行旅,人號「孫公峪」。 行取河南道御史,視浙江鹽政。 遷掌河南道。 三藩平後,嘗劾投誠之遵義總兵李師膺混廁囚俘,冒濫今職,又劾吏部銓法不公,險被中以危法。 旋以病歸,卒於鄉。 見光緒《山東通志》一七五《人物誌》十一。 (2) 金甲神:即「金剛力士」。 省稱「金剛」。 傳說中佛、道兩教皆有的護法神。 邑人 邑有鄉人,素無賴(1).一日,晨起,有二人攝之去。 至市頭,見屠人以半豬懸架上,二人便極力推擠之,遂覺身與肉合,二人亦徑去。 少間,屠人賣肉,操刀斷割,遂覺一刀一痛,徹于骨髓。 後有鄰翁來市肉,苦爭低昂(2) ,添脂搭肉,片片碎割,其苦更慘。 肉盡,乃尋途歸(3) ;歸時,日已向辰(4).家人謂其晏起(5) ,乃細述所遭。 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髮不爽。 崇朝之間(6) ,已受凌遲一度(7) ,不亦奇哉! 【註釋】 (1) 無賴:奸猾。 無操守。 (2) 苦爭低昂:力爭秤高、秤低。 (3) 尋途:沿著舊路。 尋,循,緣。 (4) 向辰:接近辰時。 辰時相當於早上七點至九點。 (5) 晏起:起床晚。 晏,晚。 (6) 崇朝(zhāo 昭):終朝。 從天亮到早飯之間。 崇,終盡。 (7) 凌遲:即剮刑。 封建酷刑之一,對犯者碎割其肉至死。 一度:一次。 元寶 廣東臨江山崖巉岩(1) ,常有元寶嵌石上(2).崖下波湧,舟不可泊。 或蕩槳近摘之,則牢不可動;若其人數應得此,則一摘即落,迴首已復生矣。 【註釋】 (1) 巉岩:險峻的山岩。 (2) 元寶:馬蹄形銀錠。 研石 王仲超言(1) :“洞庭君山間有石洞(2) ,高可容舟,深暗不測,湖水出入其中。 嘗秉燭泛舟而入,見兩壁皆黑石,其色如漆,接之而軟;出刀割之,如切硬腐(3).隨意製為研(4) ,既出,見風則堅凝過於他石。 試之墨,大佳。 估舟游楫,往來甚眾,中有佳石,不知取用,亦賴好奇者之品題也(5).“ 【註釋】 (1) 王仲超:未詳。 (2) 洞庭君山:君山又名湘山,在湖南省洞庭洞中,相傳為女神湘君住處。 見《水經注。 湘水》。 (3) 硬腐:豆腐乾。 (4) 研:通「硯」。 (5) 品題:稱揚。 武夷 武夷山有削壁千仞(1) ,人每于下拾沉香玉塊焉(2).太守聞之,督數百人作雲梯(3) ,將造頂以覘其異,三年始成。 太守登之,將及巔,見大足伸下,一拇粗於……衣杵,大聲曰:「不下,將墮矣!」大驚,疾下。 才至地,則架木朽折,崩墜無遺。 【註釋】 (1) 武夷山:在個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相傳漢有武夷君居此山,故名。 (2) 沉香:香木名。 其木材及樹脂可作薰香料。 以其入水能沉,又名沉水香。 (3) 雲梯:一種安置在底架上,可以移動的高梯;古代常用作乘城之具。 大鼠 萬曆間(1) ,宮中有鼠,大與貓等,為害甚劇。 遍求民間佳貓捕制之,輒被瞰食。 適異國來貢獅貓(2) ,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闔其扉,潛窺之。 貓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3) ,見貓,怒奔之。 貓避登幾上,鼠亦登,貓則躍下。 如此住復,不啻百次。 眾咸謂貓怯,以為是無能為者(4).既而鼠跳擲漸遲(5),碩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貓即疾下,爪掬頂毛,口齕首領,輾轉爭持,貓聲嗚嗚,鼠聲啾啾。 啟扉急視,則鼠首已嚼碎矣。 然後知貓之避,非怯也,待其情也。 彼出則歸,彼歸則復(6) ,用此智耳。 噫!匹夫按劍(7) ,何異鼠乎! 【註釋】 (1) 萬曆:明神宗朱翊鈞年號,公元一五七三至一六一九年。 (2) 獅貓:貓的一種,俗稱獅子貓。 長毛巨尾,較名貴。 (3) 逡巡:猶豫不前。 窺探警覺的樣子。 (4) 無能為:無本領,無所作為。 (5) 跳擲:跳躍。 (6) 「彼出則歸」二句:《左傳。 昭公三十年》:「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楚必道敝。 」講的是用運動戰術敝敵制勝。 此化用其意。 (7) 匹夫按劍:指庸人鬥狠,勇而無謀。 匹夫,庸人。 按劍,怒貌。 意本《孟子。 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 張不量 第1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聊齋誌異 下》
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