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昌:神名,即梓潼帝君,掌管文昌府及人間功名祿位之事。 都羅國:不詳。 《漢書。 西域傳》注謂有都盧國。 《文獻通考。 樂考。 散樂百戲》:緣橦之伎眾,「漢武帝時謂之都盧。 都盧,國名,其人體輕而善緣。 」此或藉以諷指「夤緣攀附之國。 」 (19)游神:游食之神。 喻奔走干祿,借八股而倖進的試官。 耗(m ào 冒) 鬼:耗亂不明的鬼,喻糊塗試官。 耗,耗亂不明。 《漢書。 景帝紀》後二年詔:「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請其罪。 」師古曰:「耗,不明也,讀如眊同。 」 (20)雜入衡文:混雜進來審閲考卷。 (21)樂正師曠、司庫和嬌:樂正,官名,周時樂官之長。 師曠,春秋時晉國的樂師,他辨音能力很強,但生而目盲。 司庫,主管錢庫之官。 和嶠,晉人,家極富而性至吝,杜預說他有錢癖。 這兩個人,一個瞎眼,一個愛錢,由他們作試官,必然是盲目評文或貪財受賄。 (22)休:罷休。 (23)治任:猶言「治裝」,整理行裝,表示要離去。 《孟子。 騰文公上》:「門人治任將歸。 」註:「任,擔也。 」疏:“擔于肩者,載于車者,通謂 之任“。 (24)中元:舊時以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 (25)註:點香使燃。 (26)亭享似玉:亭亭玉立的意思。 亭亭,聳立的樣子。 (27)意度:意態風度。 (28)閹中七則:請順治三年頒科場條例,規定鄉試第一場,試時文七篇。 其中「四書」三題:「五經」各四題,考生可自選一經,故合稱「七藝」或「七則」。 (29)主司:這裡指主考官。 (30)裹具:包裹起文具。 (31)魁解(jiè介)否:猶言是否高中。 魁解,指鄉試中式第一名。 魁,經魁,明代科舉以「五經」取士,每經各取一名為首叫「經魁」。 因此取在前五名的稱「五經魁」或「五魁」。 解,唐制,進士由多而貢曰解。 明清鄉試本稱「解試」,因稱鄉試中了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魁、解,在這裡是取得魁首、解元的意思。 (32)書藝、經論:指根據「四書」、「五經」所出的八股文試題。 從「四書」裡出題叫「書藝」;從「五經」裡出題叫「經論」或「經義」。 (33)策問,提出有關史事或時政等問題,以簡策發問的形式,徵求對答,叫「策問」。 這也是科舉考試項目之一。 康熙二年(1663年)鄉試以策、論、表、判取士,共考二場。 第一場,試策五道;第二場,試「四書」論一篇、經論一篇、表一道、判五條。 (34)邪僻:不正當的行為。 僻,邪、不正。 (35)愈不可名:更不可名狀。 名,指稱。 (36)十八獄所不得盡:意謂打入十八層地獄,也不能盡其罪。 (37)清其源:指從根本上杜絶邪僻。 源,本源。 (38)多士:指應考的眾生員。 悉言:盡其所言。 (39)擬:擬稿。 天魔:佛教所說的從天上降到人間破壞佛道的惡魔,舊時以之代指旁門邪道。 (40)龍馬:指駿馬。 《周禮。 天官。 庾人》:「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六尺以上為馬。 」天衣:猶言「禦衣」,指帝王所賜的冠帶朝服。 有差(c ī):分等級。 (41)瑤台應制詩:瑤台,神話傳說中的神仙居處。 應制詩,奉皇帝之命所作的詩。 制,帝王的命令。 (42)西池:指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居的瑤池。 桃花賦:西王母有幡桃園,故賦其桃花。 (43)放兄獨步:任您超群領先。 放,放任。 獨步,出眾、獨一無二。 (44)數辰後:幾天之後;意謂放榜之時。 男子:男子漢,好漢。 (45)期:約定。 (46)拳拳:忠誠,重言諾。 (47)無夕: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無息」。 (48)大巡環:虛擬的官名;取巡迴視察之意。 張桓侯: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 張飛,字益德,死後謚號桓侯。 《太平廣記》卷一百八十九《關羽》引《獨異志》:「蜀將關羽善撫卒而輕士大夫,張飛敬禮士大夫而輕卒伍。 」 故虛擬張飛巡視試場,以消士子不平。 (49)造言:故意傳播的流言。 (50)遺卷:沒被錄取者的試卷。 (51)交南:交州南部地區。 今廣東、廣西屬於古之交州。 (52)恝(jiá莢)然:淡漠忘懷。 (53)關白:稟告,通稟。 關,通。 (54)三場畢:此指鄉試完畢。 明清時,鄉試和會試都連考三場,每場三天。 (55)「先是……我先至矣」數句:據二十四卷抄本補,原闕。 (56)俗忌容忤:舊時習俗,禁忌生人進入產婦臥室,以免衝犯。 (57)耐: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 (58)嗚:撫弄;撫兒聲。 (59)摩頂:以手撫其頭頂。 傳說宋仁宗初生時,晝夜啼哭不止。 婁道者「摩其頂曰:莫叫莫叫,何如當初莫笑。 」啼遂止。 見《聊齋誌異》呂注引《一統志》。 (60)丁酉,文場事發:丁酉,指清順治十四年(1657)。 這一年江南、順天、山東,山西,河南等地都發生鄉試科場案。 順天府鄉試房官張成璞、李振鄴以及江南鄉試主考及分考官,都遭殺戮;舉人田……等因賄買舉人,也被殺。 凡南北闈中式舉人,都傳京複試于太和門。 (61)副車:清代鄉試有正副兩榜。 正榜取中的稱舉人,又稱「公車」。 副榜取中的,猶如備取生,稱「副車」。 (62)尋貢:不久舉為貢生。 科舉時代,取得「副車」資格的生員,可以貢入國子監讀書。 (63)翰苑不易:做個翰林也比不上。 翰苑,翰林院,此指在翰林院為官。 (64)張夫子:指張飛。 (65)哈啞:當作「暗噁」,怒聲喝叱。 (66)置與絳、灌伍:把他同周勃、灌嬰放在同等地位。 絳,指漢初名將周勃,曾封為絳侯。 灌,灌嬰,也是漢初名將。 這兩個人都勇武無文。 (67)暮:晚,遲。 狂生 第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聊齋誌異 下》
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