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荷(h è賀):擔。 茶鼎:燒茶的炊具。 (24)梅亭,李皇親園中有堂,「其東梅花亭,……砌亭朵朵,其為瓣五,日梅也。 ……亭三重,日梅之重瓣也,……」見《帝京景物略》。 (25)喧瞅:喧嘩嘈雜,形容人多擁擠。 (26)橫一畫橈(r áo 饒):漂浮着一條畫舫。 橈,船槳,代指小船。 (27)蒿裡:古樂府曲名,送葬時用的輓歌。 蒿裡,是死者魂魄聚居的地方。 (28)艷曲:香艷歌曲。 (29)捉腕曰: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捉朊已」。 (30)嚮日:從前。 烷溪紗:詞牌名,此指用《浣溪紗》詞牌所寫的詞。 (31)小姑:丈夫的妹妹。 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小■」。 (32)弓鞋:舊時纏足婦女所穿的鞋。 (33)綠蛾:婦女的蛾眉。 以黛染畫,眉呈微綠痕采,故雲。 (34)數四: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四數」。 (35)褚: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緒」。 1084(36)遽近身: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遽身」。 (37)仆者: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撲者」。 (38)捉刀:舊時,代人作文稱「捉刀」。 (39)三場:明清的鄉試分為三場,每場考三天。 (40)春闈:明清時,會試在春天舉行,故稱「春闈」。 (41)誥贈所不堪也:意思是無福受封贈。 誥贈,皇帝封贈的命令。 明清制度,一品至五品官職,授浩命。 朝廷推恩大官重臣,贈官爵給其父母,父母在者稱「封」,已歿者稱「贈」。 不堪,據青柯亭刻本,原作「不戡」。 (42)典簿:掌管簿籍。 簿,指迷信所說的生死簿。 (43)題者為魂:題句的人是陳生的離魂。 (44)作者為鬼,作詞的人是已經死去的李姬。 (45)憚(d àn 旦):怕;畏。 修阻:路途遙遠、艱難。 (46)捷:指鄉試中舉。 (47)歲貢廷試,此指歲貢生免于坐監(就學國子監),直接參加廷試,考職錄用。 歲貢,也稱挨貢,由學政在各府、州,縣學廩膳生員中按年資選送,貢入國子監。 清順治二年(1645年),廩生及恩、拔、歲貢均免坐監,直接參加廷試。 見《清會典事例》卷385 《禮部》、《學校》。 廷試進行考職,貢生上上卷用為通判,上卷用為知縣。 康熙二十六年(1687)停止歲貢廷試。 (48)舍于陳,住于陳孝廉家。 (49)門人: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明人」。 (50)一間(jiàn 見):非常接近,所差無幾。 間,間隙。 (51)可貫日月:意謂其志行之高,可以貫穿日月。 貫,穿透。 盜■ 順治間(1) ,膝、嶧之區(2) ,十人而七盜,官不敢捕,後受撫[3 ),邑宰別之為「盜戶」。 凡值與良民爭,則曲意左袒之[4 ),蓋恐其復叛也。 後訟者輒冒稱盜戶,而怨家則力攻其偽;每兩造具陳(5) ,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盜之真偽,反覆相苦,煩有司稽籍焉(6).適官署多狐,宰有女為所惑,聘術士來,符捉入瓶,將熾以火,狐在瓶內大呼日:「我盜戶也!」聞者無不匿笑。 異史氏曰:「今有明火劫人者(7) ,官不以為盜而以為奸;逾牆行淫者,每不自認奸而自認盜:世局又一變矣。 設今日官署有狐,亦必大呼日‘吾盜,無疑也。 」 章丘漕糧搖役(8) ,以及徵收火耗(9) ,小民嘗數倍于紳衿(10),故有田者爭求托焉。 雖于國課無傷(11),而實于宮橐有損(12). 邑令鍾(13),牒請厘弊(14),得可。 初使自首;既而好民以此要士(15),數十年鬻去之產,皆誣托詭掛,以訟售主。 令悉左袒之(16),故良懦多喪其產(17). 有李生亦為某甲所訟,同赴質審。 甲呼之「秀才」;李厲聲爭辨,不居秀才之名。 喧不已。 令詰左右,共指為真秀才。 今問:「何故不承?」李曰:「秀才且置高閣[18),待爭地後,再作之不晚也。 」噫!以盜之名,則爭冒之;秀才之名,則爭辭之:變異矣哉!有人投匿名狀雲(19):「告狀人原壤(20),為抗法吞產事:身以年老不能當差(21),有負郭田五十畝[22),于隱公元年(23),暫掛惡衿顏淵名下(24). 令功令森嚴(25),理合自首。 詎惡久假不歸,霸為已有。 身往理說,1086被伊師率惡黨七十二人,毒杖交加,傷殘脛股;又將身鎖置陋巷,日給簞食瓢飲,囚餓幾死。 互鄉約地證(26),叩乞革頂嚴究(27),俾血產歸主(28),上告。 」此可以繼柳跖之告夷、齊矣(29)據《聊齋誌異》鑄雪齋抄本。 附則 據《聊齋誌異》二十四卷抄本補 【註釋】 (1) 順治:清世祖(福臨)年號(l644—1661)。 (2) 滕、嶧之區,指今山東騰縣、峰縣一帶。 (3) 受撫:接受招撫,即歸順宮府。 (4) 左袒:偏袒。 (5) 每兩造具陳:常常被告和原告雙方都進行申訴。 兩造,訴訟雙方。 (6) 稽籍:查證盜戶名籍。 (7) 明火劫人:謂公開行劫。 明火,手執火把。 (8) 漕糧:水道運送公糧。 (9) 火耗:謂碎銀火熔鑄錠而受的損耗。 元時于徵收產金稅外,扣除熔鑄損耗,見《元史。 刑法志》三。 明中計以後,田賦征銀,以彌補銷耗為名徵收火耗。 清初徵收火耗極重,已為正稅之外的勒索。 (10)紳衿:鄉紳和學中生員,泛指地方上有地位權勢的人,紳,指退居鄉間的官員和中科第的人。 衿,青衿,為學中生員的服飾,因指生員。 (11)國課:國稅。 課,賦稅。 此據青柯亭刻本,原無「課」字。 (12)官橐:橐,盛物的袋子。 此猶言宦橐,指居官期間搜颳得來的餞財。 (13)邑令鍾:姓鍾的縣令。 (14)牒請厘弊,發文書請求改革弊政。 厘,厘革,調整改革。 (15)要士:要脅士人。 (16)左袒之:謂偏護之。 (17)良懦:善良懦性之人。 1087 第8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聊齋誌異 中》
第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