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秦欲璧,趙弗予璧,兩無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歸,曲在趙。 欲使曲在秦,則莫如棄璧;畏棄璧,則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又設九賓,齋而受璧,其勢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則前請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趙寶也;而十五城,秦寶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棄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予城而紿趙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請就死於國,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懷而逃之,而歸直于秦? 是時秦意未欲與趙絶耳。 令秦王怒而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萬眾壓邯鄲而責璧與信,一勝而相如族,再勝而璧終入秦矣!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於璧也,天也。 」若其勁澠池,柔廉頗,則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 徐文長傳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長,為山陰諸生,聲名籍甚。 薛公蕙校越時,奇其才,有國士之目;然數奇,屢試輒蹶。 中丞胡公宗憲聞之,客諸幕。 文長每見,則葛衣烏巾,縱談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時公督數邊兵,威鎮東南;介冑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議者方之劉真長、杜少陵雲。 會得白鹿屬文長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計,皆出其手。 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 視一世事無可當意者,然竟不偶。 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麴薛,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 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於詩。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覊人之寒起。 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識,氣沈而法嚴,不以模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 文長既雅不與時調合,當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於越,悲夫! 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歐陽公所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者也。 間以其餘,旁溢為花鳥,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太史元忭力解,乃得出。 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或拒不納。 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隷與飲;或自持斧,擊破其頭,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或以利錐錐其兩耳,深入寸餘,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歲詩文益奇,無刻本,集藏於家。 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鈔錄,今未至。 余所見者,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 然文長竟以不得志于時,抱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數奇不已,遂為狂疾;狂疾不已,遂為囹圄。 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雖然,胡公間世豪傑,永陵英主,幕中禮數異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 表上,人主悅,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獨身未貴耳。 先生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之習,百世而下,自有定論,胡為不遇哉?梅客生嘗寄予書曰:「文長吾老友,病奇於人,人奇于詩。 」余謂:「文長無之而不奇者也。 無之而不奇,斯無之而不奇也!悲夫!」 西湖雜記 袁宏道 初至西湖記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 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 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淨寺,覓阿賓舊住僧房。 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 草草領略,未及偏賞。 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晚游六橋待月記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 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 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 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校注】「張功甫玉照堂」錢本作「張功甫家」。 錢註:「吳郡本、小修本作玉照堂。 」 斷 橋 湖上之盛,在六橋及斷橋兩堤。 斷橋舊有堤甚狹,為今侍中所增飾,工致遂在六橋之上。 夾道種緋桃、垂楊、玉蘭、山茶之屬二十餘種。 白石砌其邊如玉,布地皆軟沙。 旁附小堤,益以雜花。 每步其上,即樂而忘歸,不十餘往還不止。 聞往年堤上花開,不數日多被人折去。 今春禁嚴,花開最久。 浪游遭遇之奇,此其一矣。 雨後游六橋記 寒食後雨,余曰:「此雨為西湖洗紅,當急與桃花作別,勿滯也。 」午霽,偕諸友至第三橋。 落花積地寸餘,遊人少,翻以為快。 忽騎者白紈而過,光晃衣,鮮麗倍常,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 少倦,臥地上飲,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為樂。 偶艇子出花間,呼之,乃寺僧載茶來者。 各啜一杯,盪舟浩歌而返。 飛來峰 第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
第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