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歸去來辭 陶淵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絶游。 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乎西疇。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羡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鷄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鷄、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有言:「不慼慼于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水經注·江水 (節選) 酈道元 江水又東,逕廣溪峽,斯乃三峽之首也。 峽中有瞿塘、黃龕二灘。 其峽蓋自昔禹鑿以通江,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後疏鑿者也。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 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 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絶,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絶巘多生檉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絶。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又東,逕流頭灘。 其水並峻急奔暴,魚鱉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灘頭白勃堅相持,倏忽淪沒別無期。 」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餘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 」 第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
第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