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俗之能吏,公以殺盜為威,專殺者勝任,奉法者不治,亂名傷制,不可勝條。 是以罔密而堅不塞,刑蕃而民愈。 必世而未仁,百年而不勝殘,誠以禮樂闕而刑不正也。 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B064二百章,以應大闢。 其餘罪次,于古當生,今觸死者,皆可募行肉刑。 及傷人與盜,吏受賕枉法,男女瀅亂,皆復古刑,為三千章。 詆欺文致微細之法,悉蠲除。 如此,則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合刑罰之中,殷天人之和,順稽古之制,成時雍之化。 成、康刑錯,雖未可致,孝文斷獄,庶幾可及。 《詩》雲「宜民宜人,受祿于天」。 《書》曰「立功立事,可以永年」。 言為政而宜於民者,功成事立,則受天祿而永年命,所謂「一人有慶,萬民賴之」者也。 卷二十四上 食貨志第四上 《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食謂農殖嘉谷可食之物,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魚、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興自神農之世。 「斫木為耜-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貨通。 食足貨通,然後國實民富,而教化成。 黃帝以下「通其變,使民不倦」。 堯命四子以「敬授民時」,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饑」,是為政首。 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遠近,賦入貢■,茂遷有無,萬國作B376。 殷周之盛,《詩》、《書》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故《易》稱:「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 」財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養成群生,奉順天德,治國安民之本也。 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亡貧,和亡寡,安亡傾。 」是以聖王域民,築城郭以居之;制廬井以均之;開市肆以通之;設庠序以教之;士、農、工、商,四人有業。 學以居位曰士,闢土殖谷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 聖王量能授事,四民陳力受職,故朝亡廢官,邑亡敖民,地亡曠土。 理民之道,地著為本。 故必建步立畝,正其經界。 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方一里,是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畝,公田十畝,是為八百八十畝,余二十畝以為廬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齊同,力役生產可得而平也。 民受田:上田夫百畝,中田夫二百畝,下田夫三百畝。 歲耕種者為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為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為再易下田,三歲更耕之,自爰其處。 農民戶人己受田,其家眾男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當農夫一人。 此謂平土可以為法者也。 若山林、藪澤、原陵、淳鹵之地,各以肥磽多少為差。 有賦有稅。 稅謂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人也。 賦共車馬、兵甲、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 稅給郊、社、宗廟、百神之祀,天子奉養、百官祿食庶事之費。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歸田。 七十以上,上所養也;十歲以下,上所長也;十一以上,上所強也。 種穀必雜五種,以備災害。 田中不得有樹,用妨五穀。 力耕數耘,收穫如寇盜之至。 還廬樹桑,菜茹有畦,瓜瓠、果D733殖于疆易。 鷄、豚、狗、彘毋失其時,女修蠶織,則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 在野曰廬,在邑曰裡。 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四里為族,五族為常,五常為州,五州為鄉。 鄉,萬二千五百戶也。 鄰長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級,至鄉而為卿也。 於是裡有序而鄉有庠。 序以明教,庠則行禮而視化焉。 春令民畢出在野,冬則畢入于邑。 其《詩》曰:「四之日舉止,同我婦子,-彼南畝。 」又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我婦子,聿為改歲,入此室處。 」所以順陰陽,備寇賊,習禮文也。 春將出民,裡胥平旦坐于右塾,鄰長坐于左塾,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 入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班白不提挈。 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必相從者,所以省費燎火,同巧拙而合習俗也。 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與歌詠,各言其傷。 是月,餘子亦在於序室。 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 十五入大學,學先聖禮樂,而知朝廷君臣之禮。 其有秀異者,移鄉學于庠序。 庠序之異者,移國學于少學。 諸侯歲貢小學之異者于天子,學于大學,命曰造士。 行同能偶,則別之以射,然後爵命焉。 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 此先王制土處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 故孔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故民皆勸功樂業,先公而後私。 其《詩》曰:「有CA56淒淒,興雲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民三年耕,則余一年之畜。 衣食足而知榮辱,廉讓生而爭訟息,故三載考績。 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成此功也。 三考黜陟,余三年食,進業曰登;再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繇此道也。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經界,徭役橫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詐,公田不治。 故魯宣公「初稅畝」,《春秋》譏焉。 於是上貪民怨,災害生而禍亂作。 第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漢書》
第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