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 屬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衛率、廚廄長丞,又中長秋、私府、永巷、倉、廄、祠祀、食官令長丞。 諸宦官皆屬焉。 成帝鴻嘉三年省詹事官,並屬大長秋。 長信詹事掌皇太后宮,景帝中六年更名長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更名長樂少府。 將行,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長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典屬國,秦官,掌蠻夷降者。 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復增屬國,置都尉、丞、候、千人。 屬官,九譯令。 成帝河平元年省並大鴻臚。 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有五丞。 屬官有上林、均輸、禦羞、禁圃、輯濯、鐘官、技巧、六廄、辯銅九官令丞。 又衡官、水司空、都水、農倉,又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長丞皆屬焉。 上林有八丞十二尉,均輸四丞,禦羞兩丞,都水三丞。 禁圃兩尉,甘泉上林四丞。 成帝建始二年省技巧、六廄官。 王莽改水衡都尉曰予虞。 初,禦羞、上林、衡官及鑄錢皆屬少府。 內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師。 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內史。 右內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屬官有長安市、廚兩令丞,又都水、鐵官兩長丞。 左內史更名左馮翊,屬官有廩犧令丞尉。 又左都水、鐵官、雲壘、長安四市四長丞皆屬焉。 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 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風,治內史右地。 屬官有掌畜令丞。 又右都水、鐵官、廄、雍廚四長丞皆屬焉。 與左馮翊、京兆尹是為三輔,皆有兩丞。 列侯更屬大鴻臚。 元鼎四年更置三輔都尉、都尉丞各一人。 自太子太傅至右扶風,皆秩二千石,丞六百石。 護軍都尉,秦官,武帝元狩四年屬大司馬,成帝綏和元年居大司馬府比司直,哀帝元壽元年更名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護軍。 司隷校尉,周官,武帝征和四年初置。 持節,從中都官徒千二百人,捕巫蠱,督大堅猾。 後罷其兵。 察三輔、三河、弘農。 元帝初元四年去節。 成帝元延四年省。 綏和二年,哀帝復置,但為司隷,冠進賢冠,屬大司空,比司直。 城門校尉掌京師城門屯兵,有司馬、十二城門候。 中壘校尉掌北軍壘門內,外掌西域。 屯騎校尉掌騎士。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屯兵。 越騎校尉掌越騎。 長水校尉掌長水宣曲胡騎。 又有胡騎校尉,掌池陽胡騎,不常置。 射聲校尉掌待詔射聲士。 虎賁校尉掌輕車。 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馬。 自司隷至虎賁校尉,秩皆二千石。 西域都護加官,宣帝地節二年初置,以騎都尉、諫大夫使護西域三十六國,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馬、候、千人各二人。 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有丞、司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 奉車都尉掌禦乘輿車,駙馬都尉掌駙馬,皆武帝初置,秩比二千石。 侍中、左右曹、諸吏、散騎、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將、都尉、尚書、太醫、太官令至郎中,亡員,多至數十人。 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諸曹受尚書事,諸吏得舉法,散騎騎並乘輿車。 給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掌顧問應對,位次中常侍。 中黃門有給事黃門,位從將大夫。 皆秦制。 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皆秦制,以賞功勞。 徹侯金印紫綬,避武帝諱,曰通侯,或曰列侯,改所食國令長名相,又有家丞、門大夫,庶子。 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ED7C綬,掌治其國。 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眾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漢朝。 景帝中五年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皆損其員。 武帝改漢內史為京光尹,中尉為執金吾,郎中令為光祿勛,故王國如故。 損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綏和元年省內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監御史,秦官,掌監郡。 漢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秩六百石,員十三人。 成帝綏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石。 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刺史,元壽二年復為牧。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 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 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 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職甲卒,秩比二千石。 有丞,秩皆六百石。 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 關都尉,秦官。 農都尉、屬國都尉,皆武帝初置。 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 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 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 百石以下有鬥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游徼徼循禁賊盜。 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鄉、亭亦如之。 皆秦制也。 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 凡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七,鄉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 第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漢書》
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