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祖以為此言譏我。 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乃于眾前面折云:「黃門在帝左右,何得聞善不驚,唯好減削抑挫!」德政深以為恨,數言其短。 又令主書杜永珍密啟弼在長史日,受人請屬,大營婚嫁。 顯祖內銜之。 弼恃舊,仍有公事陳請。 十年夏,上因飲酒,積其愆失,遂遣就州斬之,時年六十九。 既而悔之,驛追不及。 長子蕤、第四子光遠徙臨海鎮。 次子台卿,先徙東豫州。 乾明初,並得還鄴。 天統五年,追贈弼使持節、揚郢二州軍事、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揚州刺史,謚曰文肅。 蕤、台卿,並有學業。 台卿文筆尤工,見稱當世。 蕤字子美,武平中大理少卿,兼散騎常侍,聘陳使主。 末年,吏部郎中。 隋開皇中,終於開州刺史。 台卿字少山,歷中書、黃門侍郎,兼大著作、修國史。 武平末,國子祭酒,領尚書左丞。 周武帝平齊,命尚書左仆射陽休之以下知名朝士十八人隨駕入關,蕤兄弟並不預此名。 台卿後雖被征,為其聾疾放歸。 隋開皇中,征為著作郎,歲餘以年老致事,詔許之。 特優其禮,終身給祿,未幾而終。 史臣曰:孫搴便藩左右,處文墨之地,入幕未久,情義已深。 及倉卒致殞,高祖折我右臂,雖戎旌未卷,愛惜才子,不然何以成霸王之業。 太史公云:「非死者難,處死者難。 」 「或重於太山,或輕於鴻毛。 」 斯其義也。 元康以智能才幹,委質霸朝,綢繆帷幄,任寄為重。 及難無苟免,忘生殉義,可謂得其地焉。 楊愔自謂異行奇才,冠絶夷等,弒逆之際,趨而避之,是則非處死者難,死者亦難也。 顯祖弱齡藏器,未有朝臣所知,及北宮之難,以年次推重,故受終之議,時未之許焉。 杜弼識學甄明,發言讜正,禪代之際,先起異圖。 王怒未息,卒蒙顯戮。 直言多矣,能無及是者乎? 贊曰:彥舉驅馳,才高行詖。 元康忠勇,捨生存義。 卬卬輔玄,思極談天,道亡時晦,身沒名全。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張纂 張亮 張耀 趙起 徐遠 王峻 王紘 張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也。 父烈,桑乾太守。 纂初事爾朱榮,又為爾朱兆都督長史。 為兆使于高祖,遂被顧識。 高祖舉義山東,劉誕據相州拒守,時纂亦在其中。 高祖攻而拔之,以纂參丞相軍事。 纂性便僻,左右出內,稍見親待,仍補行台郎中。 高祖啟減國封,分賞文武,纂隨例封壽張伯。 魏武帝末,高祖赴洛,以趙郡公琛為行台,守晉陽,以纂為右丞。 轉相府功曹參軍事,除右光祿大夫。 使于茹茹,以銜命稱旨。 歷中外、丞相二府從事中郎。 邙山之役,大獲俘虜,高祖令纂部送京師,魏帝賜絹五百匹,封武安縣伯。 復為高祖行台右丞,從征玉壁。 大軍將還山東,行達晉州,忽值寒雨,士卒饑凍,至有死者。 州以邊禁不聽入城。 于時纂為別使,遇見,輒令開門內之,分寄民家,給其火食,多所全濟。 高祖聞而善之。 纂事高祖二十餘歲,傳通教令,甚見親賞。 世宗嗣位,侯景作亂潁川,招引西魏。 以纂為南道行台,與諸將率討之。 還,除瀛州刺史。 會世宗入為太子少傅。 後與平原王段孝先、行台尚書辛術等攻圍東楚,仍拔廣陵、涇州數城,斬賊帥東方白額。 授儀同三司,監築長城大使,領步騎數千鎮防北境。 還,遷護軍將軍,尋卒。 張亮,字伯德,西河隰城人也。 少有干用。 初事爾朱兆,拜平遠將軍。 以功封隰城縣伯,邑五百戶。 高祖討兆于晉陽,兆奔秀容。 兆左右皆密通誠款,唯亮獨無啟疏。 及兆敗,竄于窮山,令亮及倉頭陳山提斬己首以降,皆不忍,兆乃自縊于樹。 伯德伏屍而哭。 高祖嘉嘆之。 授丞相府參軍事,漸見親待,委以書記之任。 天平中,為世宗行台郎中,典七兵事。 雖為台郎,而常在高祖左右。 遷行台右丞。 高仲密之叛也,與大司馬斛律金守河陽。 周文帝于上流放火船燒河橋。 亮乃備小艇百餘艘,皆載長鎖,鎖頭施釘。 火船將至,即馳小艇,以釘釘之,引鎖向岸,火船不得及橋。 橋之獲全,亮之計也。 武定初,拜太中大夫。 薛琡嘗夢亮于山上持絲,以告亮,且占之曰:“山上絲,幽字也。 君其為幽州乎?”數月,亮出為幽州刺史。 屬侯景叛,除平南將軍、梁州刺史。 尋加都督揚、潁等十一州諸軍事,兼行台殿中尚書,轉都督二豫、揚、潁等八州軍事、征西大將軍、豫州刺史、尚書右仆射、西南道行台。 攻梁江夏、潁陽等七城,皆下之。 亮性質直,勤力強濟,深為高祖、世宗所信,委以腹心之任。 然少風格,好財利,久在左右,不能廉潔,及歷諸州,咸有黷貨之聞。 武定末,征拜侍中、汾州大中正。 天保初,授光祿勛,加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別封安定縣男,轉中領軍。 尋卒於位,贈司空公。 張耀,字靈光,上谷昌平人也。 父鳳,晉州長史。 耀少而貞謹,頗曉史職。 解褐給事中,轉司徒水曹行參軍。 義旗建,高祖擢為中軍大都督韓軌府長史。 及軌除瀛、冀二州刺史,又以耀為軌諮議參軍。 後為御史所劾,州府僚佐及軌左右以臓罪掛網者百有餘人,唯耀清白獨免。 征為丞相府倉曹。 顯祖嗣事,遷相府掾。 天保初,賜爵都亭鄉男,攝倉、庫二曹事。 諸有賜給,常使耀典之。 轉秘書丞,遷尚書右丞。 顯祖曾因近出,令耀居守。 第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齊書》
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