愍至鄉,據馬鞍山,依險為壘,徵糧集兵,以為聲勢。 爾朱兆出井陘,高祖破兆于廣阿。 愍統其本眾,屯故城以備爾朱兆。 相州既平,命愍還鄴,除西南道行台都官尚書,復屯故城。 爾朱兆等將至,高祖征愍參守鄴城。 太昌初,除太府卿。 後出為南荊州刺史、當州大都督。 此州自孝昌以來,舊路斷絶,前後刺史皆從間道始得達州。 愍勒部曲數千人,徑向懸瓠,從北陽複舊道,且戰且前三百餘里,所經之處,即立郵亭,蠻左大服。 梁遣其南司州刺史任思祖、隨郡太守桓和等率馬步三萬,兼發邊蠻,圍逼下溠戍。 愍躬自討擊,破之。 詔加車騎將軍。 愍于州內開立陂梁,溉稻千餘頃,公私賴之。 轉行東荊州,仍除驃騎將軍、東荊州刺史、當州大都督,加散騎常侍。 天平二年卒。 贈使持節、定殷二州軍事、儀同、定州刺史。 元忠族叔景遺,少雄武有膽力,好結聚亡命,共為劫盜,鄉裡每患之。 永安末,其兄南鉅鹿太守無為以臓罪為御史糾劾,禁于州獄。 景遺率左右十餘騎,詐稱台使,徑入州城,劫無為而出之。 州軍追討,竟不能制。 由是以俠聞。 及高祖舉義于信都,景遺赴于軍門。 高祖素聞其名,接之甚厚。 命與元忠舉兵于西山,仍與大軍俱會,擒刺史爾朱羽生。 以功除龍驤將軍,昌平縣公,邑八百戶。 爾朱兆來伐,又力戰有功,除使持節、大都督、左將軍。 太昌初,進爵昌平郡公,增邑三百戶,加車騎將軍。 天平初,出為潁州刺史。 未幾,為前潁川太守元洪威所襲殺。 贈侍中、殷滄二州軍事、大將軍、開府、殷州刺史。 子伽林襲。 盧文偉,字休族,范陽涿人也。 為北州冠族。 父敞,出後伯假。 文偉少孤,有志尚,頗涉經史,篤于交遊,少為鄉閭所敬。 州闢主簿。 年三十八,始舉秀才。 除本州平北府長流參軍,說刺史裴俊按舊跡修督亢陂,溉田萬餘頃,民賴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偉。 文偉既善於營理,兼展私力,家素貧儉,因此致富。 孝昌中,詔兼尚書郎中,時行台常景啟留為行台郎中。 及北方將亂,文偉積稻穀于范陽城,時經荒儉,多所賑贍,彌為鄉裡所歸。 尋為杜洛周所虜。 洛周敗,復入葛榮,榮敗,歸家。 時韓樓據薊城,文偉率鄉閭屯守范陽,與樓相抗。 乃以文偉行范陽郡事。 防守二年,與士卒同勞苦,分散家財,拯救貧乏,莫不人人感說。 爾朱榮遣將侯深討樓,平之,文偉以功封大夏縣男,邑二百戶,除范陽太守。 深乃留鎮范陽。 及榮誅,文偉知深難信,乃誘之出獵,閉門拒之。 深失據,遂赴中山。 莊帝崩,文偉與幽州刺史劉靈助同謀起義。 靈助克瀛州,留文偉行事,自率兵赴定州,為爾朱榮將侯深所敗,文偉棄州,走還本郡,仍與高乾邕兄弟共相影響。 屬高祖至信都,文偉遣子懷道奉啟陳誠,高祖嘉納之。 中興初,除安東將軍、安州刺史。 時安州未賓,仍居帥任,行幽州事,加鎮軍、正刺史。 時安州剌史盧曹亦從靈助舉兵,助敗,因據幽州降爾朱兆,兆仍以為刺史,據城不下。 文偉不得入州,即于郡所為州治。 太昌初,遷安州刺史,累加散騎常侍。 天平末,高祖以文偉行東雍州事,轉行青州事。 文偉性輕財,愛賓客,善於撫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頗得人情,雖有受納,吏民不甚苦之。 經紀生資,常若不足,致財積聚,承候寵要,餉遺不絶。 興和三年卒於州,年六十。 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軍事、司徒、尚書左仆射、定州刺史,謚曰孝威。 子恭道,性溫良,頗有文學。 州闢主簿。 李崇北征,以為開府墨曹參軍。 自文偉據范陽,屢經寇難,恭道常助父防守。 七兵尚書郭秀素與恭道交款,及任事,每稱薦之,高祖亦聞其名。 天平初,特除龍驤將軍、范陽太守。 在郡有德惠。 先文偉卒。 贈使持節、都督幽平二州軍事、幽州刺史、度支尚書,謚曰定。 子詢祖,襲祖爵大夏男。 有術學,文章華靡,為後生之俊。 舉秀才入京。 李祖勛嘗宴文士,顯祖使小黃門敕祖勛曰:「茹茹既破,何故無賀表?」使者佇立待之。 諸賓皆為表,詢祖俄頃便成。 後朝廷大遷除,同日催拜。 詢祖立於東止車門外,為二十餘人作表,文不加點,辭理可觀。 詢祖初襲爵封大夏男,有宿德朝士謂之曰:「大夏初成。 」 應聲答曰:「且得燕雀相賀。 」 天保末,以職出為築長城子使。 自負其才,內懷鬱怏,遂毀容服如賤役者,以見楊愔。 愔曰:「故舊皆有所縻,唯大夏未加處分。 」 詢祖厲聲曰:「是誰之咎!」既至役所,作《築長城賦》,其略曰:「板則紫柏,杵則木瓜,何斯材而斯用也?草則離離靡靡,緣崗而殖,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辭間于荊棘。 」 邢邵曾戲曰:「卿少年才學富盛,戴角者無上齒,恐卿不壽。 」 對曰:「詢祖初聞此言,實懷恐懼,見丈人蒼蒼在鬢,差以自安。 」 邵甚重其敏贍。 既有口辯,好臧否人物,嘗語人曰:「我昨東方未明,過和氏門外,已見二陸兩源,森然與槐柳齊列。 」 蓋謂彥師、仁惠與文宗、那延也,邢邵盛譽盧思道,以詢祖為不及。 詢祖曰:「見未能高飛者借其羽毛,知逸勢衝天者剪其翅翮。 」 謗毀日至,素論皆薄其為人。 長廣太守邢子廣目二盧云:「詢祖有規檢禰衡,思道無冰棱文舉。 」 第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齊書》
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