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暄,魏司農卿。 父榮,員外侍郎,雄少驍果,善騎射,輕財重氣,為時輩所重。 永安中,拜宣威將軍、給事中、持節慰勞恆燕朔三州大使。 仍為都督,從叱列延討劉靈助,平之,拜鎮東將軍、燕州刺史,封城平縣伯,邑五百戶。 義旗初建,雄隨爾朱兆敗於廣阿,遂率所部據定州以歸高祖。 時雄從兄傑,爾朱兆用為滄州刺史,至瀛州,知兆敗,亦遣使歸降。 高祖以其兄弟俱有誠款,便留傑行瀛州事,尋以雄為車騎大將軍、瀛州刺史以代傑,進爵為公,增邑五百戶。 于時禁網疏闊,官司相與聚斂,唯雄義然後取,復能接下以寬恩,甚為吏民所懷附。 魏武帝入關,雄為大都督,隨高昂破賀拔勝於穰城。 周旋征討三荊,仍除二豫、揚、郢四州都督、豫州刺史。 元洪威據潁州叛,民趙繼宗殺潁川太守邵招,據樂口,自稱豫州刺史,北應洪威。 雄率眾討之,繼宗敗走。 民因雄之出,遂推城人王長為刺史,據州引西魏。 雄復與行台侯景討平之。 梁將李洪芝、王當伯襲破平鄉城,侵擾州境。 雄設伏要擊,生擒洪芝、當伯等,俘獲甚眾。 梁司州刺史陳慶之復率眾逼州城,雄出與戰,所向披靡,身被二創,壯氣益厲,慶之敗,棄輜重走。 後慶之復圍南荊州,雄曰:“白苟堆,梁之北面重鎮,因其空虛,攻之必克,彼若聞難,荊圍自解,此所謂機不可失也。 ”遂率眾攻之,慶之果棄荊州來。 未至,雄陷其城,擒梁鎮將苟元廣,兵二千人。 梁以元慶和為魏王,侵擾南城。 雄率眾討之,大破慶和于南頓。 尋與行台侯景破梁楚城。 豫州民上書,更乞雄為刺史,復行豫州事。 潁州長史賀若徽執刺史田迅,據州降西魏,詔雄與廣州刺史趙育、揚州刺史是雲寶等各總當州士馬,隨行台任延敬並勢攻之。 西魏遣其將怡鋒率眾援之,延敬等與戰失利。 育、寶各還本州,據城降敵。 雄收集散卒,保大梁。 周文帝因延敬之敗,遣其右丞韋孝寬等攻豫州。 雄都督郭丞伯、程多寶等舉豫州降敵,執刺史馮邕並家屬及部下妻子數千口,欲送之長安。 至樂口,雄外兵參軍王恆伽、都督赫連俊等數十騎從大梁邀之,斬多寶,拔雄等家口還大梁。 西魏以丞伯為潁川太守,雄仍與行台侯景討之。 雄別攻破樂口,擒丞伯。 進討懸瓠,逐西魏刺史趙繼宗、韋孝寬等。 復以雄行豫州事。 西魏以是雲寶為揚州刺史,據項城;義州刺史韓顯據南頓。 雄復率眾攻之,一日拔其二城,擒顯及長史丘岳,寶遁走,獲其妻妾將吏二千人,皆傳送京師。 加驃騎大將軍。 仍隨侯景平魯陽,除豫州刺史。 雄雖武將,而性質寬厚,治民頗有誠信,為政去煩碎,舉大綱而已。 撫養兵民,得其力用。 在邊十年,屢有功績,豫人于今懷之。 又愛人物,多所施與,賓客往來,禮遺甚厚,亦以此見稱。 興和三年,征還京師,尋領司、冀、瀛、定、齊、青、膠、兗、殷、滄十州士卒十萬人,巡行西南,分守險要。 四年,卒於鄴,時年四十四。 贈使持節、都督青徐膠三州軍事、大將軍、司徒公、徐州刺史,謚武恭。 子師嗣。 雄弟奮,字彥舉。 解褐宣威將軍、給事中,轉中堅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賜爵安夷縣子。 從高祖平鄴,破爾朱兆等,進爵為伯。 出為南汾州刺史,胡夷畏憚之。 西魏行台薛崇禮舉眾攻奮,與戰,大破之,崇禮兄弟乞降,送於相府。 轉奮驃騎將軍、左光祿大夫、潁州刺史,卒。 贈兗豫梁三州諸軍事、司空、兗州刺史。 雄從父兄傑,字壽。 性輕率,嗜酒,頗有武用。 歷給事中、羽林監。 從高祖破紇豆陵步藩有功,除鎮東將軍。 封樂城縣伯,邑百戶。 出為滄州刺史。 屬義兵起,歸高祖。 從平鄴及破爾朱兆,進爵為侯。 後為都督,率眾隨樊子鵠討元樹于譙城,平之。 仍除南兗州,多所取受,然性果決,吏民畏之。 尋加行兗州事。 元象初,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為公。 出為磨城鎮大都督,轉安州刺史,卒於州。 贈使持節、滄瀛二州諸軍事、尚書右仆射,滄州刺史,謚曰(闕)。 宋顯,字仲華,敦煌效谷人也。 性果敢,有干用。 初事爾朱榮為軍主,擢為長流參軍。 永安中,除前軍、襄垣太守,轉榮府記室參軍。 從平元顥,加平東將軍。 榮死,世隆等向洛,復以顯為襄垣太守。 普泰初,遷使持節、征北將軍、晉州刺史。 後歸高祖,以為行台右丞。 樊子鵠據兗州反,前西兗州刺史乙瑗、譙郡太守辛景威屯據五梁,以應子鵠。 高祖以顯行西兗州事,率眾討破之,斬瑗,景威遁走。 拜西兗州刺史。 時梁州刺史鹿永吉據州外叛,西魏遣博陵王元約、趙郡王元景神率眾迎接。 顯勒當州士馬邀破之,斬約等,仍與左衛將軍斛律平共會大梁。 拜儀同三司。 在州多所受納,然勇決有氣干,檢禦左右,咸能得其心力。 及河陰之戰,深入赴敵,遂沒於行陣。 贈司空公。 顯從祖弟繪,少勤學,多所博覽,好撰述,魏時,張緬《晉書》未入國,繪依準裴松之注《國志》體,注王隱及《中興書》。 又撰《中朝多士傳》十捲,《姓系譜錄》五十篇。 以諸家年曆不同,多有紕繆,乃刊正異同,撰《年譜錄》,未成,河清五年並遭水漂失。 繪雖博聞強記,而天性恍惚,晚又遇風疾,言論遲緩。 及失所撰之書,乃撫膺慟哭曰:「可謂天喪予也!」天統中卒。 王則,字元軌,自雲太原人也。 第5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齊書》
第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