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入,常在朝堂垂簾而坐。 祖珽不知,乘馬過其前。 光怒,謂人曰:「此人乃敢爾!」後珽在內省,言聲高慢,光適過,聞之,又怒。 珽知光忿,而賂光從奴而問之曰:「相王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嘆曰:『盲人入,國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許。 帝賜提婆晉陽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來常種禾,飼馬數千匹,以擬寇難,今賜提婆,無乃闕軍務也?」由是祖、穆積怨。 周將軍韋孝寬忌光英勇,乃作謡言,令間諜漏其文于鄴,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 祖珽因續之曰:「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 」 令小兒歌之於路。 提婆聞之,以告其母令萱。 萱以饒舌斥己也,盲老公謂珽也,遂相與協謀,以謡言啟帝曰:“斛律累世大將,明月聲震關西,豐樂威行突厥,女為皇后,男尚公主,謡言甚可畏也。 ”帝以問韓長鸞,鸞以為不可,事寢。 祖珽又見帝請間,唯何洪珍在側。 帝曰:「前得公啟,即欲施行,長鸞以為無此理。 」 珽未對,洪珍進曰:「若本無意則可,既有此意而不決行,萬一泄露如何?」帝曰:“洪珍言是也。 ”猶豫未決。 會丞相府佐封士讓密啟云:「光前西討還,敕令放兵散,光令軍逼帝京,將行不軌,事不果而止。 家藏弩甲,奴僮千數,每遣使豐樂、武都處,陰謀往來。 若不早圖,恐事不可測。 」 啟雲「軍逼帝京」,會帝前所疑意,謂何洪珍云:「人心亦大聖,我前疑其欲反,果然。 」 帝性至怯懦,恐即變發,令洪珍馳召祖珽告之。 又恐追光不從命。 珽因云:“正爾召之,恐疑不肯入。 宜遣使賜其一駿馬,語云『明日將往東山遊觀,王可乘此馬同行』,光必來奉謝,因引入執之。 ”帝如其言。 頃之,光至,引入涼風堂,劉桃枝自後拉而殺之,時年五十八。 於是下詔稱光謀反,今已伏法,其餘家口並不須問。 尋而發詔,盡滅其族。 光性少言剛急,嚴於禦下,治兵督眾,唯仗威刑。 版築之役,鞭撻人士,頗稱其暴。 自結髮從戎,未嘗失律,深為鄰敵所懾憚。 罪既不彰,一旦屠滅,朝野痛惜之。 周武帝聞光死,大喜,赦其境內。 後入鄴,追贈上柱國、崇國公。 指詔書曰:「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鄴!」 光有四子。 長子武都,歷位特進、太子太保、開府儀同三司、梁兗二州刺史。 所在並無政績,唯事聚斂,侵漁百姓。 光死,遣使于州斬之。 次須達,中護軍、開府儀同三司,先光卒。 次世雄,開府儀同三司。 次恆伽,假儀同三司。 並賜死。 光小子鐘,年數歲,獲免。 周朝襲封崇國公。 隋開皇中卒於驃騎將軍。 羡,字豐樂,少有機警,尤善射藝,高祖見而稱之。 世宗擢為開府參軍事。 遷征虜將軍、中散大夫,加安西將軍,進封大夏縣子,除通州刺史。 顯祖受禮,進號征西,別封顯親縣伯。 河清三年,轉使持節,都督幽、安、平、南、北營、東燕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 其年秋,突厥眾十餘萬來寇州境,羡總率諸將禦之。 突厥望見軍威甚整,遂不敢戰,即遣使求款。 慮其有詐,且喻之曰:“爾輩此行,本非朝貢,見機始變,未是宿心。 若有實誠,宜速歸巢穴,別遣使來。 ” 於是退走。 天統元年夏五月,突厥木汗遣使請朝獻,羡始以聞,自是朝貢歲時不絶,羡有力焉。 詔加行台仆射。 羡以北虜屢犯邊,須備不虞,自庫堆戍東拒于海,隨山屈曲二千餘里,其間二百里中凡有險要,或斬山築城,或斷谷起障,並置立戍邏五十餘所。 又導高梁水北合易京,東會于潞,因以灌田。 邊儲歲積,轉漕用省,公私獲利焉。 其年六月,丁父憂去官,與兄光並被起複任,還鎮燕薊。 三年,加位特進。 四年,遷行台尚書令,別封高城縣侯。 武平元年,加驃騎大將軍。 時光子武都為兗州刺史。 羡歷事數帝,以謹直見推,雖極榮寵,不自矜尚,至是以合門貴盛,深以為憂。 乃上書推讓,乞解所職,優詔不許。 其年秋,進爵荊山郡王。 三年七月,光誅,敕使中領軍賀拔伏恩等十餘人驛捕之。 遣領軍大將軍鮮于桃枝、洛州行台仆射獨孤永業便發定州騎卒續進,仍以永業代羡。 伏恩等既至,門者白使人衷甲馬汗,宜閉城門。 羡曰:「敕使豈可疑拒?」出見之,伏恩把手,遂執之,死於長史廳事。 臨終嘆曰:「富貴如此,女為皇后,公主滿家,常使三百兵,何得不敗!」及其五子世達、世遷、世辨、世酋、伏護,餘年十五已下者宥之。 羡未誅前,忽令其在州諸子自伏護以下五六人,鎖頸乘驢出城,合家皆泣送之至門,日晚而歸。 吏民莫不驚異。 行燕郡守馬嗣明,醫術之士,為羡所欽愛,乃竊問之,答曰:「須有禳厭。 」 數日而有此變。 羡及光並少工騎射,其父每日令其出畋,還即較所獲禽獸。 光所獲或少,必麗龜達腋。 羡雖獲多,非要害之所。 光常蒙賞,羡或被捶撻。 人問其故,金答云:「明月必背上着箭,豐樂隨處即下手,其數雖多,去兄遠矣。 」 聞者咸服其言。 金兄平,便弓馬,有干用。 魏景明中,釋褐殿中將軍,遷襄威將軍。 正光末,六鎮擾亂,隷大將軍尉賓北討。 軍敗,為賊所虜。 後走奔其弟金于雲州,進號龍驤將軍。 與金擁眾南出,至黃瓜堆,為杜洛周所破,部落離散。 及歸爾朱榮,待之甚厚,以平襲父爵第一領民酋長。 高祖起義,以都督從。 稍遷平北將軍、顯州刺史,加鎮南將軍,封固安縣伯。 尋進為侯,行肆州刺史。 第4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齊書》
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