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容止閒雅,善於交遊,事所生母以孝聞。 起家寧遠將軍、丹陽尹。 到官未幾,簡王妃薨,去職。 服闋,復授明威將軍、丹陽尹。 象生長深宮,始親庶政,舉無失德,朝廷稱之。 出為持節、督司、霍、郢三州諸軍事、征遠將軍、郢州刺史。 尋遷湘、衡二州諸軍事、輕車將軍、湘州刺史。 湘州舊多虎暴,及象在任,為之靜息,故老咸稱德政所感。 除中書侍郎,俄以本官行石頭戍軍事,轉給事黃門侍郎、兼領軍,又以本官兼宗正卿。 尋遷侍中、太子詹事,未拜,改授持節、督江州諸軍事、信武將軍、江州刺史。 以疾免。 尋除太常卿,加侍中,遷秘書監、領步兵校尉。 大同二年,薨,謚曰敦。 子慥嗣。 史臣曰:長沙諸嗣王,並承襲土宇,光有籓服。 桂陽王象以孝聞,在於牧湘,猛虎息暴,蓋德惠所致也。 昔之善政,何以加焉。 列傳第十八 蕭景弟昌 昂 昱 蕭景,字子昭,高祖從父弟也。 父崇之字茂敬,即左光祿大夫道賜之子。 道賜三子:長子尚之,字茂先;次太祖文皇帝;次崇之。 初 ,左光祿居于鄉裡,專行禮讓,為眾所推。 仕歷宋太尉江夏王參軍,終於治書侍御史。 齊末,追贈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 尚之惇厚有德器,為司徒建安王中兵參軍,一府稱為長者;琅邪王僧虔尤善之,每事多與議決。 遷步兵校尉,卒官。 天監初,追諡文宣侯。 尚之子靈鈞,仕齊廣德令。 高祖義師至,行會稽郡事,頃之卒。 高祖即位,追封東昌縣侯,邑一千戶。 子謇嗣。 崇之以干能顯,為政尚嚴厲,官至冠軍將軍、東陽太守。 永明中,錢唐唐珝之反,別眾破東陽,崇之遇害。 天監初,追諡忠簡侯。 景八歲隨父在郡,居喪以毀聞。 既長好學,才辯能斷。 齊建武中,除晉安王國左常侍,遷永寧令,政為百城最。 永嘉太守范述曾居郡,號稱廉平,雅服景為政,乃榜郡門曰:「諸縣有疑滯者,可就永寧令決。 」頃之,以疾去官。 永嘉人胡仲宣等千人詣闕,表請景為郡,不許。 還為驃騎行參軍。 永元二年,以長沙宣武王懿勛,除步兵校尉。 是冬,宣武王遇害,景亦逃難。 高祖義師至,以景為寧朔將軍、行南兗州軍事。 時天下未定,江北傖楚各據塢壁。 景示以威信,渠帥相率面縛請罪,旬日境內皆平。 中興二年,遷督南兗州諸軍事、輔國將軍、監南兗州。 高祖踐阼,封吳平縣侯,食邑一千戶,仍為使持節、都督南、北兗、青、冀四州諸軍事、冠軍將軍、南兗州刺史。 詔景母毛氏為國太夫人,禮如王國太妃,假金章紫綬。 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明解吏職,文案無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 會年荒,計口賑恤,為穀粥于路以賦之,死者給棺具,人甚賴焉。 天監四年,王師北伐,景帥眾出淮陽,進屠宿預。 丁母憂,詔起攝職。 五年,班師,除太子右衛率,遷輔國將軍、衛尉卿。 七年,遷左驍騎將軍,兼領軍將軍。 領軍管天下兵要,監局官僚,舊多驕侈,景在職峻切,官曹肅然。 制局監皆近幸,頗不堪命,以是不得久留中。 尋出為使持節、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諸軍事、信武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 八年三月,魏荊州刺史元志率眾七萬寇潺溝,驅迫群蠻,群蠻悉渡漢水來降。 議者以蠻累為邊患,可因此除之。 景曰:「窮來歸我,誅之不祥。 且魏人來侵,每為矛盾,若悉誅蠻,則魏軍無礙,非長策也。 」乃開樊城受降。 因命司馬硃思遠、寧蠻長史曹義宗、中兵參軍孟惠俊擊志于潺溝,大破之,生擒志長史杜景。 斬首萬餘級,流屍蓋漢水,景遣中兵參軍崔繢率軍士收而瘞焉。 景初到州,省除參迎羽儀器服,不得煩擾吏人。 修營城壘,申警邊備,理辭訟,勸農桑。 郡縣皆改節自勵,州內清肅,緣漢水陸千餘里,抄盜絶跡。 十一年,征右衛將軍、領石頭戍軍事。 十二年,復為使持節、督南、北兗、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信威將軍、南兗州刺史。 十三年,征為領軍將軍,直殿省,知十州損益事,月加祿五萬。 景為人雅有風力,長於辭令。 其在朝廷,為眾所瞻仰。 于高祖屬雖為從弟,而禮寄甚隆,軍國大事,皆與議決。 十五年,加侍中。 十七年,太尉、揚州刺史臨川王宏坐法免。 詔曰:「揚州應須緝理,宜得其人。 侍中、領軍將軍吳平侯景才任此舉,可以安右將軍監揚州,並置佐史,侍中如故,即宅為府。 」景越親居揚州,辭讓甚懇惻,至于涕泣,高祖不許。 在州尤稱明斷,符教嚴整。 有田舍老姥嘗訴得符,還至縣,縣吏未即發,姥語曰:「蕭監州符,火爄汝手,何敢留之!」其為人所畏敬如此。 十八年,累表陳解,高祖未之許。 明年,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郢州刺史。 將發,高祖幸建興苑餞別,為之流涕。 既還宮,詔給鼓吹一部。 在州復有能名。 齊安、竟陵郡接魏界,多盜賊,景移書告示,魏即焚塢戍保境,不復侵略。 普通四年,卒於州,時年四十七。 詔贈侍中、中撫軍、開府儀同三司。 謚曰忠。 子勱嗣。 第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梁書》
第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