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字子建,景第二弟也。 齊豫章末,為晉安王左常侍。 天監初,除中書侍郎,出為豫章內史。 五年,加寧朔將軍。 六年,遷持節、督廣、交、越、桂四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 七年,進號征遠將軍。 九年,分湘州置衡州,以昌為持節、督廣州之綏建湘州之始安諸軍事、信武將軍、衡州刺史,坐免。 十三年,起為散騎侍郎,尋以本官兼宗正卿。 其年,出為安右長史。 累遷太子中庶子、通直散騎常侍,又兼宗正卿。 昌為人亦明悟,然性好酒,酒後多過。 在州郡,每醉輒徑出入人家,或獨詣草野。 其于刑戮,頗無期度。 醉時所殺,醒或求焉,亦無悔也。 屬為有司所劾,入留京師,忽忽不樂,遂縱酒虛悸。 在石頭東齋,引刀自刺,左右救之,不殊。 十七年,卒,時年三十九。 子伯言。 昂字子明,景第三弟也。 天監初,累遷司徒右長史,出為輕車將軍、監南兗州。 初,兄景再為南兗,德惠在人,及昂來代,時人方之馮氏。 征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軍號如先。 復以輕車將軍出為廣州刺史。 普通二年,為散騎常侍、信威將軍。 四年,轉散騎侍郎、中領軍、太子中庶子,出為吳興太守。 大通二年,征為仁威將軍、衛尉卿,尋為侍中,兼領軍將軍。 中大通元年,為領軍將軍。 二年,封湘陰縣侯,邑一千戶。 出為江州刺史。 大同元年,卒,時年五十三。 謚曰恭。 昱字子真,景第四弟也。 天監初,除秘書郎,累遷太子舍人,洗馬,中書舍人,中書侍郎。 每求自試,高祖以為淮南、永嘉、襄陽郡,並不就。 志願邊州,高祖以其輕脫無威望,抑而不許。 遷給事黃門侍郎。 上表曰:「夏初陳啟,未垂采照,追懷慚懼,實戰胸心。 臣聞暑雨祁寒,小人猶怨;榮枯寵辱,誰能忘懷!臣藉以往因,得預枝戚之重;緣報既雜,時逢坎稟之運。 昔在齊季,義師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識慮,東西阻絶,歸赴無由,雖未能負戈擐甲,實銜淚憤懣。 潛伏東境,備履艱危,首尾三年,亟移數處,雖復饑寒切身,亦不以凍餒為苦。 每涉驚疑,惶怖失魄,既乖致命之節,空有項領之憂,希望開泰,冀蒙共樂;豈期二十餘年,功名無紀,畢此身骸,方填溝壑,丹誠素願,溘至長罷,俯自哀憐,能不傷嘆!夫自媒自衒,誠哉可鄙;自譽自伐,實在可羞。 然量己揆分,自知者審,陳力就列,寧敢空言?是以常願一試,屢成干請。 夫上應玄象,實不易叨;錦不輕裁,誠難其制。 過去業鄣,所以致乖算測。 聖監既謂臣愚短,不可試用,豈容久居顯禁,徒穢黃樞。 忝竊稍積,恐招物議,請解今職,乞屏退私門。 伏願天照,特垂允許。 臣雖叨榮兩宮,報效無地,方違省闥,伏深戀悚。 」高祖手詔答曰:「昱表如此。 古者用人,必前明試,皆須績用既立,乃可自退之高。 昔漢光武兄子章、興二人,並有名宗室,就欲習吏事,不過章為平陰令,興為緱氏宰,政事有能,方遷郡守,非直政績見稱,即是光武猶子。 昱之才地,豈得比類焉!往歲處以淮南郡,既不肯行;續用為招遠將軍、鎮北長史、襄陽太守,又以邊外致辭;改除招遠將軍、永嘉太守,復雲內地非願;復問晉安、臨川,隨意所擇,亦復不行。 解巾臨郡,事不為薄,數有致辭,意欲何在?且昱諸兄遞居連率,相繼推轂,未嘗缺歲。 其同產兄景,今正居籓鎮。 朕豈厚于景而薄于昱,正是朝序物議,次第若斯,于其一門,差自無愧。 無論今日不得如此;昱兄弟昔在布衣,以處成長,于何取立,豈得任情反道,背天違地。 孰謂朝廷無有憲章,特是未欲致之於理。 既表解職,可聽如啟。 」坐免官。 因此杜門絶朝覲,國家慶弔不復通。 普通五年,坐于宅內鑄錢,為有司所奏,下廷尉,得免死,徙臨海郡。 行至上虞,有敕追還,且令受菩薩戒。 昱既至,恂恂盡禮,改意蹈道,持戒又精潔,高祖甚嘉之,以為招遠將軍、晉陵太守。 下車勵名蹟,除煩苛,明法憲,嚴於奸吏,優養百姓,旬日之間,郡中大化。 俄而暴疾卒,百姓行坐號哭,市裡為之喧沸,設祭奠于郡庭者四百餘人。 田舍有女人夏氏,年百餘歲,扶曾孫出郡,悲泣不自勝。 其惠化所感如此。 百姓相率為立廟建碑,以紀其德。 又詣京師求贈謚。 詔贈湘州刺史。 謚曰恭。 史臣曰:高祖光有天下,慶命傍流,枝戚屬連,咸被任遇。 蕭景之才辯識斷,益政佐時,蓋梁宗室令望者矣。 列傳第十九 周舍 徐勉 周舍,字升逸,汝南安城人,晉左光祿大夫抃之八世孫也。 父顒,齊中書侍郎 ,有名于時。 舍幼聰潁,顒異之,臨卒謂曰:「汝不患不富貴,但當持之以道德。 」既長,博學多通,尤精義理,善誦書,背文諷說,音韻清辯。 起家齊太學博士,遷後軍行參軍。 建武中,魏人吳包南歸,有儒學,尚書仆射江祏招包講。 舍造坐,累折包,辭理遒逸,由是名為口辯。 王亮為丹陽尹,聞而悅之,闢為主簿,政事多委焉。 遷太常丞。 第8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梁書》
第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