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忠烈王恢,字弘達,太祖第九子也。 幼聰穎,年七歲,能通《孝經》、《論語》義,發擿無所遺。 既長,美風表,涉獵史籍。 齊隆昌中,明帝作相,內外多虞,明帝就長沙宣武王懿求諸弟有可委以腹心者,宣武言恢焉。 明帝以恢為寧遠將軍,甲仗百人衛東府,且引為驃騎法曹行參軍。 明帝即位,東宮建,為太子舍人,累遷北中郎外兵參軍,前軍主簿。 宣武之難,逃在京師。 高祖義兵至,恢于新林奉迎,以為輔國將軍。 時三吳多亂,高祖命出頓破崗。 建康平,還為冠軍將軍、右衛將軍。 天監元年,為侍中、前將軍,領石頭戍軍事,封鄱陽郡王,食邑二千戶。 二年,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南徐州刺史。 四年,改授都督郢、司二州諸軍事、後將軍、郢州刺史,持節如故。 義兵初,郢城內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殯,及恢下車,遽命埋掩。 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內大治。 七年,進號雲麾將軍,進督霍州。 八年,復進號平西將軍。 十年,征為侍中、護軍將軍、石頭戍軍事,領宗正卿。 十一年,出為使持節、都督荊、湘、雍、益、寧、南、北梁、南、北秦九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給鼓吹一部。 十三年,遷散騎常侍、都督益、寧、南、北秦、沙七州諸軍事、鎮西將軍、益州刺史,使持節如故,便道之鎮。 成都去新城五百里,陸路往來,悉訂私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恢乃市馬千匹,以付所訂之家,資其騎乘,有用則以次發之,百姓賴焉。 十七年,征為侍中、安前將軍、領軍將軍。 十八年,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荊、湘、雍、梁、益、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 普通五年,進號驃騎大將軍。 七年九月,薨于州,時年五十一。 詔曰:「故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荊、湘、雍、梁、益、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鄱陽王恢,風度開朗,器情凝質。 爰在弱歲,美譽克宣,洎于從政,嘉猷載緝。 方入正論道,弘燮台階,奄焉薨逝,朕用傷慟于厥心。 宜隆寵命,以申朝典。 可贈侍中、司徒,王如故。 並給班劍二十人。 謚曰忠烈。 」遣中書舍人劉顯護喪事。 恢有孝性,初鎮蜀,所生費太妃猶停都,後於都下不豫,恢未之知,一夜忽夢還侍疾,既覺憂遑,便廢寢食。 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 後又目有疾,久廢視瞻,有北渡道人慧龍得治眼術,恢請之。 既至,空中忽見聖僧,及慧龍下針,豁然開朗,咸謂精誠所致。 恢性通恕,輕財好施,凡歷四州,所得俸祿隨而散之。 在荊州,常從容問賓僚曰:「中山好酒,趙王好吏,二者孰愈?」眾未有對者。 顧謂長史蕭琛曰:「漢時王侯,籓屏而已,視事親民,自有其職。 中山聽樂,可得任性;彭祖代吏,近於侵官。 今之王侯,不守籓國,當佐天子臨民,清白其優乎!」坐賓咸服。 世子范嗣。 范字世儀,溫和有器識。 起家太子洗馬、秘書郎,歷黃門郎,遷衛尉卿。 每夜自巡警,高祖嘉其勞苦。 出為益州刺史,開通劍道,克複華陽,增邑一千戶,加鼓吹。 征為領軍將軍、侍中。 范雖無學術,而以籌略自命。 愛奇玩古,招集文才,率意題章,亦時有奇致。 復出為使持節、都督雍、梁、東益、南、北秦五州諸軍事、鎮北將軍、雍州刺史。 范作牧蒞民,甚得時譽;撫循將士,盡獲歡心。 太清元年,大舉北伐,以范為使持節、征北大將軍、總督漢北征討諸軍事,進伐穰城。 尋遷安北將軍、南豫州刺史。 侯景敗於渦陽,退保壽陽,乃改范為合州刺史,鎮合肥。 時景已蓄奸謀,不臣將露,范屢啟言之,硃異每抑而不奏。 及景圍京邑,范遣世子嗣與裴之高等入援,遷開府儀同三司,進號征北將軍。 京城不守,范乃棄合肥,出東關,請兵于魏,遣二子為質。 魏人據合肥,竟不出師助范,范進退無計,乃溯流西上,軍于樅陽,遣信告尋陽王。 尋陽要還九江,欲共治兵西上,范得書大喜,乃引軍至湓城,以晉熙為晉州,遣子嗣為刺史。 江州郡縣,輒更改易,尋陽政令所行,惟存一郡,時論以此少之。 既商旅不通,信使距絶,范數萬之眾,皆無復食,人多餓死。 范恚,發背薨,時年五十二。 世子嗣,字長胤。 容貌豊偉,腰帶十圍。 性驍果有膽略,倜儻不護細行,而能傾身養士,皆得其死力。 范之薨也,嗣猶據晉熙,城中食盡,士乏絶,景遣任約來攻,嗣躬擐甲冑,出壘距之。 時賊勢方盛,咸勸且止。 嗣按劍叱之曰:「今之戰,何有退乎?此蕭嗣效命死節之秋也。 」遂中流矢,卒於陣。 始興忠武王嶦,字僧達,太祖第十一子也。 數歲,所生母吳太妃卒,嶦哀感傍人。 齊世,弱冠為西中郎法曹行參軍,遷外兵參軍。 義師起,南康王承製,以嶦為冠軍將軍、西中郎諮議參軍,遷相國從事中郎,與南平王偉留守。 第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梁書》
第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