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義師下,宏至新林奉迎,拜輔國將軍。 建康平,遷西中郎將、中護軍,領石頭戍軍事。 天監元年,封臨川郡王,邑二千戶。 尋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揚、南徐州諸軍事、後將軍、揚州刺史,又給鼓吹一部。 三年,加侍中,進號中軍將軍。 四年,高祖詔北伐,以宏為都督南北兗、北、徐、青、冀、豫、司、霍八州北討諸軍事。 宏以帝之介弟,所領皆器械精新,軍容甚盛,北人以為百數十年所未之有。 軍次洛口,宏前軍克梁城,斬魏將濆清。 會征役久,有詔班師。 六年夏,遷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如故。 其年,遷司徒,領太子太傅。 八年夏,為使持節、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司空、揚州刺史,侍中如故。 其年冬,以公事左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同三司之儀,侍中如故。 未拜,遷使持節、都督揚、徐二州諸軍事、揚州刺史,侍中、將軍如故。 十二年,遷司空,使持節、侍中、都督、刺史、將軍並如故。 十五年春,所生母陳太妃寢疾,宏與母弟南平王偉侍疾,並衣不解帶,每二宮參問,輒對使涕泣。 及太妃薨,水漿不入口者五日,高祖每臨幸慰勉之。 宏少而孝謹,齊之末年,避難潛伏,與太妃異處,每遣使參問起居。 或謂宏曰:「逃難須密,不宜往來。 」宏銜淚答曰:「乃可無我,此事不容暫廢。 」尋起為中書監,驃騎大將軍、使持節、都督如故,固辭弗許。 十七年夏,以公事左遷侍中、中軍將軍、行司徒。 其年冬,遷侍中、中書監、司徒。 普通元年,遷使持節、都督揚、南徐州諸軍事、太尉、揚州刺史,侍中如故。 二年,改創南、北郊,以本官領起部尚書,事竟罷。 七年三月,以疾累表自陳,詔許解揚州,余如故。 四月,薨,時年五十四。 自疾至于薨,輿駕七出臨視。 及葬,詔曰:「侍中、太尉臨川王宏,器宇沖貴,雅量弘通。 爰初弱齡,行彰素履;逮于應務,嘉猷載緝。 自皇業啟基,地惟介弟,久司神甸,歷位台階,論道登朝,物無異議。 朕友于之至,家國兼情,方弘燮贊,儀刑列闢。 天不裛遺,奄焉不永,哀痛抽切,震慟于厥心。 宜增峻禮秩,式昭懋典。 可贈侍中、大將軍、揚州牧、假黃鉞,王如故。 並給羽葆鼓吹一部,增班劍為六十人。 給溫明秘器,斂以袞服。 謚曰靖惠。 」宏性寬和篤厚,在州二十餘年,未嘗以吏事按郡縣,時稱其長者。 宏有七子:正仁,正義,正德、正則,正立,正表,正信。 世子正仁,為吳興太守,有治能。 天監十年,卒,謚曰哀世子。 無子,高祖詔以羅平侯正立為世子,由宏意也。 宏薨,正立表讓正義為嗣,高祖嘉而許之,改封正立為建安侯,邑千戶。 卒,子賁嗣。 正義先封平樂侯,正德西豊侯,正則樂山侯,正立羅平侯,正表封山侯,正信武化侯,正德別有傳。 安成康王秀,字彥達,太祖第七子也。 年十二,所生母吳太妃亡,秀母弟始興王憺時年九歲,並以孝聞,居喪,累日不進漿飲,太祖親取粥授之。 哀其早孤,命側室陳氏並母二子。 陳亦無子,有母德,視二子如親生焉。 秀既長,美風儀,性方靜,雖左右近侍,非正衣冠不見也,由是親友及家人咸敬焉。 齊世,弱冠為著作佐郎,累遷後軍法曹行參軍,太子舍人。 永元中,長沙宣武王懿入平崔慧景,為尚書令,居端右;弟衡陽王暢為衛尉,掌管籥。 東昏日夕逸游,出入無度。 眾頗勸懿因其出,閉門舉兵廢之,懿不聽。 帝左右既惡懿勛高,又慮廢立,並間懿,懿亦危之,自是諸王侯咸為之備。 及難作,臨川王宏以下諸弟侄各得奔避。 方其逃也,皆不出京師,而罕有發覺,惟桂陽王融及禍。 高祖義師至新林,秀與諸王侯並自拔赴軍,高祖以秀為輔國將軍。 是時東昏弟晉熙王寶嵩為冠軍將軍、南徐州刺史,鎮京口,長史范岫行府州事,遣使降,且請兵于高祖。 以秀為冠軍長史、南東海太守,鎮京口。 建康平,仍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兗二州諸軍事、南徐州刺史,輔國將軍如故。 天監元年,進號征虜將軍,封安成郡王,邑二千戶。 京口自崔慧景作亂,累被兵革,民戶流散,秀招懷撫納,惠愛大行。 仍值年饑,以私財贍百姓,所濟活甚多。 二年,以本號征領石頭戍事,加散騎常侍。 三年,進號右將軍。 五年,加領軍、中書令,給鼓吹一部。 六年,出為使持節、都督江州諸軍事、平南將軍、江州刺史。 將發,主者求堅船以為齋舫。 秀曰:「吾豈愛財而不愛士。 」乃教所由,以牢者給參佐,下者載齋物。 既而遭風,齋舫遂破。 及至州,聞前刺史取征士陶潛曾孫為裡司。 秀嘆曰:「陶潛之德,豈可不及後世!」即日闢為西曹。 時盛夏水泛長,津梁斷絶,外司請依舊僦度,收其價直。 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為患,可利之乎!給船而已。 」七年,遭慈母陳太妃憂,詔起視事。 尋遷都督荊、湘、雍、益、寧、南、北梁、南、北秦州九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 其年,遷號安西將軍。 立學校,招隱逸。 下教曰:「夫鶉火之禽,不匿影于丹山;昭華之寶,乍耀采於藍田。 是以江漢有濯纓之歌,空谷著來思之詠,弘風闡道,靡不由茲。 處士河東韓懷明、南平韓望、南郡庾承先、河東郭麻,並脫落風塵,高蹈其事。 兩韓之孝友純深,庾、郭之形骸枯槁,或橡飯菁羹,惟日不足,或葭牆艾席,樂在其中。 昔伯武貞堅,就仕河內,史雲孤劭,屈志陳留。 豈曰場苗,實惟攻玉。 可加引闢,並遣喻意。 既同魏侯致禮之請,庶無闢畺三緘之嘆。 」 第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梁書》
第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