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立行貞素,以貴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什。 始為詩曰:「亭皋本葉下,隴首秋雲飛。 」琅邪王元長見而嗟賞,因書齋壁。 至是預曲宴,必被詔賦詩。 嘗奉和高祖《登景陽樓》中篇云:「太液滄波起,長楊高樹秋。 翠華承漢遠,雕輦逐風游。 」深為高祖所美。 當時咸共稱傳。 惲善弈棋,帝每敕侍坐,仍令定棋譜,第其優劣。 二年,出為吳興太守。 六年。 征為散騎常侍,遷左民尚書。 八年,除持節、都督廣、交、桂、越四州諸軍事、仁武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 征為秘書監,領左軍將軍。 復為吳興太守六年,為政清靜,民吏懷之。 于郡感疾,自陳解任,父老千餘人拜表陳請,事未施行。 天監十六年,卒,時年五十三。 贈侍中、中護軍。 惲既善琴,嘗以今聲轉棄古法,乃著《清調論》,具有條流。 少子偃,字彥游。 年十二引見。 詔問讀何書,對曰《尚書》。 又曰:「有何美句?」對曰:「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眾咸異之。 詔尚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都亭侯,太子舍人,洗馬,廬陵、鄱陽內史。 大寶元年,卒。 蔡撙,字景節,濟陽考城人。 父興宗,宋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有重名前代。 撙少方雅退默,與兄寅俱知名。 選補國子生,舉高第,為司徒法曹行參軍。 齊左衛將軍王儉高選府僚,以撙為主簿。 累遷建安王文學,司徒主簿、左西屬。 明帝為鎮軍將軍,引為從事中郎,遷中書侍郎,中軍長史,給事黃門侍郎。 丁母憂,廬于墓側。 齊末多難,服闋,因居墓所。 除太子中庶子,太尉長史,並不就。 梁台建,為侍中,遷臨海太守,坐公事左遷太子中庶子。 復為侍中,吳興太守。 天監九年,宣城郡吏吳承伯挾祅道聚眾攻宣城,殺太守硃僧勇。 因轉屠旁縣,逾山寇吳興,所過皆殘破,眾有二萬,奄襲郡城。 東道不習兵革,吏民恇擾奔散,並請撙避之。 撙堅守不動,募勇敢固郡。 承伯盡鋭攻撙,撙命眾出拒,戰于門,應手摧破,臨陣斬承伯,餘黨悉平。 加信武將軍。 征度支尚書,遷中書令。 復為信武將軍、晉陵太守。 還,除通直散騎常侍、國子祭酒。 遷吏部尚書,居選,弘簡有名稱。 又為侍中,領秘書監,轉中書令,侍中如故。 普通二年,出為宣毅將軍、吳郡太守。 四年,卒,時年五十七。 追贈侍中、金紫光祿大夫、宣惠將軍。 謚康子。 子彥熙,歷官中書郎,宣城內史。 江蒨,字彥標,濟陽考城人。 曾祖湛,宋左光祿、儀同三司;父斅,齊太常卿:並有重名于前世。 蒨幼聰警,讀書過目便能諷誦。 選為國子生,通《尚書》,舉高第。 起家秘書郎,累遷司徒東閣祭酒、廬陵王主簿。 居父憂以孝聞,廬于墓側,明帝敕遣齊仗二十人防墓所。 服闋,除太子洗馬,累遷司徒左南屬,太子中舍人,秘書丞。 出為建安內史,視事期月,義師下次江州,遣寧朔將軍劉諓之為郡,蒨帥吏民據郡拒之。 及建康城平,蒨坐禁錮。 俄被原,起為後軍臨川王外兵參軍。 累遷臨川王友,中書侍郎,太子家令,黃門侍郎,領南兗州大中正。 遷太子中庶子,中正如故。 轉中權始興王長史。 出為伏波將軍、晉安內史。 在政清約,務在寬惠,吏民便之。 詔征為寧朔將軍、南康王長史,行府、州、國事。 頃之,遷太尉臨川王長史,轉尚書吏部郎,右將軍。 蒨方雅有風格。 仆射徐勉以權重自遇,在位者並宿士敬之,惟蒨及王規與抗禮,不為之屈。 勉因蒨門客翟景為第七兒繇求蒨女婚,蒨不答,景再言之,乃杖景四十,由此與勉有忤。 除散騎常侍,不拜。 是時勉又為子求蒨弟葺及王泰女,二人並拒之。 葺為吏部郎,坐杖曹中干免官,泰以疾假出宅,乃遷散騎常侍,皆勉意也。 初,天監六年,詔以侍中、常侍並侍帷幄,分門下二局入集書,其官品視侍中,而非華冑所悅,故勉斥泰為之。 蒨尋遷司徒左長史。 初,王泰出閣,高祖謂勉云:「江蒨資歷,應居選部。 」勉對曰:「蒨有眼患,又不悉人物。 」高祖乃止。 遷光祿大夫。 大通元年,卒,時年五十三。 詔贈本官。 謚肅子。 蒨好學,尤悉朝儀故事,撰《江左遺典》三十捲,未就,卒。 文集十五卷。 子紑、經,在《孝行傳》。 史臣曰:王氏自姬姓已降,及乎秦漢,繼有英哲。 洎東晉王茂弘經綸江左,時人方之管仲。 其後蟬冕交映,台袞相襲,勒名帝籍,慶流子孫,斯為盛族矣。 王瞻等承藉茲基,國華是貴,子有才行,可得而稱。 張充少不持操,晚乃折節,在於典選,實號廉平。 柳惲以多藝稱,蔡撙以方雅著,江蒨以風格顯,俱為梁室名士焉。 列傳第十六 太祖五王 太祖十男。 張皇后生長沙宣武王懿、永陽昭王敷、高祖、衡陽宣王暢。 李太妃生桂陽簡王融。 懿及融,齊永元中為東昏所害;敷、暢,建武中卒:高祖踐阼,並追封郡王。 陳太妃生臨川靖惠王宏,南平元襄王偉。 吳太妃生安成康王秀 ,始興忠武王憺。 費太妃生鄱陽忠烈王恢。 臨川靖惠王宏,字宣達,太祖第六子也。 長八尺,美鬚眉,容止可觀。 齊永明十年,為衛軍廬陵王法曹行參軍,遷太子舍人。 時長沙王懿鎮梁州,為魏所圍,明年,給宏精兵千人赴援,未至,魏軍退。 遷驃騎晉安王主簿,尋為北中郎桂陽王功曹史。 衡陽王暢,有美名,為始安王蕭遙光所禮。 及遙光作亂,逼暢入東府,暢懼禍,先赴台。 高祖在雍州,常懼諸弟及禍,謂南平王偉曰:「六弟明於事理,必先還台。 」及信至,果如高祖策。 第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梁書》
第73頁